第二十一章 三國管控條約(1 / 2)

(泰晤士報:維多利亞女皇下令冊封來自南洋暹羅國為暹羅公國,其國主為暹羅公國……)

(倫敦時報:暹羅國的主動加入大英帝國,再次證明了不列顛在這個世界的信譽……)

(曼徹斯特晚報:暹羅公國的加入,讓大不列顛再次偉大!!)

(倫敦郵報:發生在南洋的衝突,已經嚴重打亂了地區的和平秩序,我們督促漢荷兩國以和平且有效,符合國家規則的方式解決衝突……)

五月的倫敦,滿大街都是有關女皇冊封暹羅公國的消息,甚至在一些小報口中,這是大英帝國即將在全世界“推廣”的證據。

而在這其中還夾雜著一些不符合以上新聞的消息,那就是“漢荷衝突”。

此時距離蘭芳和荷屬東印度的衝突,已經過去了三天,在這三天內,荷蘭王國的外交官,在歐洲四處走訪,恨不得見一個歐洲官員就大談所謂的“欺淩”,在荷蘭人的語境中,漢國成為了邪惡的“異教徒”,而荷蘭王國,則是被異教徒迫害的純正基督徒。

考慮到這些年有關美洲戰爭的“影響”,雖然下來了,但畢竟還有存在的土壤,突然發生一起漢國和歐洲國家發生衝突的新聞,其實已經足夠引爆整個歐洲了。

可是目前的歐洲,除了那些所謂的“白人小報”發表一些極端的複仇言論,大部分歐洲主流媒體,都表達了沉默的意願。

尤其是兩個羅馬以及德意誌帝國的報紙,基本都集中在漢荷為什麼發生衝突上,甚至西羅馬帝國的巴黎報就直接點明了,在這場衝突背後有某些邪惡的影子。

至於這個“邪惡”是誰,巴黎報直接點了出來,那就是某些海峽對岸的國家。

這種赤裸裸的攻擊,自然受到了英國人的反對,也就有了這幾天著名的“英法罵戰”,在這場罵戰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那個所謂的受害者“荷蘭”,因為就是這場隻持續了兩天的罵戰,讓整個歐洲都開始真真正正的關注起南洋的局勢,甚至包括西羅馬帝國在內的大帝國,第一次對南洋地區,產生了想法。

就像拿破侖三世的首相梅尼亞在日記中所說:

“當陛下向我詢問是否可以派遣帝國的海軍前往南洋獲取與帝國實力相匹配的殖民地時,我當時整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難道我要回答我們不能,那麼我敢肯定,我距離滾蛋也就不遠了……”

“所以我當時隻能隱晦的表達了南洋那個地方已經被占滿了,帝國來的太晚了,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能夠明顯感受到皇帝陛下的不高興,但好在這位皇帝的脾氣還算正常,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為難我,隻是一直在催促我加快實施北非計劃……”

而所謂是北非計劃,其實就是拿破侖三世腦海中,一直就有的構圖,因為此刻的法蘭西控製了除俄羅斯那部分,幾乎所有的地中海,甚至還間接控製了伊比利亞半島,再加上地緣上的優勢,拿破侖自然而然的對北非起了想法。

在拿破侖三世的北非計劃中,最終的起點是法屬阿爾及利亞,而終點其實就是埃及。

而且根據拿破侖三世自己心中的想法,埃及隻是暫時的,甚至作為的北非計劃,都隻是“法屬非洲”的一部分。

在拿破侖三世的野望中,未來的法蘭西,是一個囊括整個北非沿岸,甚至東非沿岸以及內陸,控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的超級帝國。

在這個超級帝國計劃中,打通阿爾及利亞到埃及的這條中間通道就異常重要。

而這一點同樣被狡猾的英國佬所看到,最近所謂的北非土著和法國外籍軍團開火,就是大不列顛的傑作,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漢荷衝突和北非衝突,這兩場衝突爆發的時間線,都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說,這兩場地區危機,都是英國那些“帝國派”的計劃傑作。

而北非危機的發生,也使得拿破侖三世最近不斷的在凡爾賽宮練習所謂的“切魚排”。

(英國國菜炸魚薯條)

………………………………………

倫敦永遠屬於“雨季”,哪怕它不下雨。

這句話源自於漢國旅歐學者薑楠坪的“咖啡與茶葉”。

而今天倫敦的天空,卻格外的晴朗,晴朗的甚至讓很多人都有些不適應。

一輛馬車經過倫敦的大街,馬車內的一個有些禿頂的中年男人,掀開簾子,看著天上的朝陽,盯了很久,才緩緩放下。

作為已經連任近五年的英國首相,本傑明自認為這些年,他還是做的可以的,畢竟無論怎麼說,歐洲的局勢,一直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哪怕是目前鬨的沸沸揚揚的“北非”,他都能夠遊刃有餘的給那些該死的法蘭西人找麻煩。

但這次他卻覺得很頭疼,而讓他頭疼的事情,自然就是目前的南洋局勢。

雖然英國靠著提前控製暹羅,卡住了漢國通往緬甸,以及中南半島其他地區的去路,但這不代表事情就會真的結束。

尤其是從最近的情報來看,漢國可能在東印度方向冒險的可能性很高。

甚至很可能對荷屬東印度展開戰爭,而一旦戰爭真的展開,難不成大英帝國真的要像所謂的“英荷安保條約”一樣,去保護屬於荷蘭人的東印度殖民地嗎??

而到那個時候,卷入這場非核心區戰爭的大英帝國,還能夠像原來南那樣從容淡定的坐穩釣魚台,看淡風雲嗎??

歐洲的那些蠢蠢欲動,尤其是像拿破侖三世這樣的貪婪之徒,會不會借機一口氣吃掉整個北非,甚至是東非地區,最後靠近大英帝國目前越來越重視的南非。

畢竟如今的蘇伊士運河還在法國人的控製之下,如果戰時沒有第一時間控製這裡,那麼有著好望角的南非,就是英國最重要的戰略備胎,是不容有失的!!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和目前的漢國發生一場為了殖民地的戰爭,很顯然,是相當不劃算的。

但是越是這樣英國人反而越糾結,糾結的對象就是荷蘭這個緊靠不列顛群島的低地國家。

如果因為這件事的不聞不問,甚至毀約,失去荷蘭,那對於大英帝國的整體本土防禦絕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敗筆”。

這一點是個有正常思維能力的英國高層都會明白。

“法克……”

本傑明在馬車內,罵出了今天第一個,但也是最後一個臟話,隨後便下了車,走向那棟象征大英帝國權利的宮殿。

“女皇剛剛吃過午飯,現在正在午睡,估計要等一會才會出來……”

看著眼前這個有些局促的侍女,本傑明點了點頭,隨後便在侍女的帶領下,坐在了會客廳的沙發上,看著眼前的點心托盤,沒有任何胃口,隻是一遍又一遍詢問女皇是否醒了。

但是回應他的永遠是所謂的“還在休息”,幾次之後,本傑明就知道了,事情並不是睡覺那麼簡單,甚至可以那位女皇陛下根本沒有睡覺,隻是單純的不想見自己。

而為什麼不想見自己,想想就知道,發生在暹羅的那場戰爭,完全就沒有經過內閣和議會的同意,直接就是維多利亞女皇利用自己的權利,繞開這一切而打的一場戰爭。

對於女皇這種有些“僭越”的行徑,內閣方麵其實是很不高興的,畢竟按照他們最初的計劃,暹羅可能是需要統治,但不是以這種傷害大英帝國信譽的方式,直接在武力威懾的方式下統治。

更何況,在英國的計劃中,還有一個比統治暹羅更重要的計劃,那就是聯合所有的南洋國家,組成一個以排擠漢國為己任的“聯盟”,這個聯盟和早期的反法同盟很像,但又有所不同。

反法同盟更多反的是法蘭西對於軍事,以及國際影響,抱團取暖罷了。

而這個“南洋同盟”更多的是關稅和市場,在這個市場內,英國商品享有最高的權利,甚至由於這個市場閉塞性,他們還可以將漢國阻擋在這個市場之外,以確保對漢國工業市場的擠壓。

是的,在玩了一輩子工業商貿的英國人眼中,目前這個時代,競爭來競爭去,終究是市場的競爭。

沒有足夠的市場,漢國的工業科技無論發展到什麼地步,都會因為規模問題,經濟問題,而裹足不前,相反獲得更多市場,以及市場定價權的英國工業,會在本來領先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市場,乃至資金上的優勢。

而現在,這個所謂的聯盟,還沒有開始,就被急性子的女皇,掐死在了繈褓之中,內閣那幫老狐狸能高興才怪。

“女皇起來了……”

“一會就來……”

當這兩句傳來的時候,還在喝茶的本傑明,立馬站了起來,不斷的朝門外張望,天知道他剛剛經曆了什麼。

當穿著一身華貴禮服,頭發散開的維多利亞女皇出現在本傑明麵前的時候,開口第一句就是:

“首相,你沒有午睡的習慣嗎??”

本傑明臉皮微微波動,緊接著回答:“陛下,我們最寶貴的時間就是白天,如果我白天抽時間去睡覺,是對夜晚的不尊重!!”

維多利亞女皇沒有回答,而是讓人送來兩杯新的紅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