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日本:狗和主人(2 / 2)

截至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經占據了將近一半的新幾內亞大島,和荷蘭人隔著中部海域。

而在控製半個新幾內亞後,日本王國這些年總計動員了超過一百萬人移民到新幾內亞和類似武藏這樣的南太小島。

到了如今,整個南太地區,日本人的人口,已經完全超過了當地那些土著,甚至是荷蘭人控製的人口。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荷蘭和日本之間的摩擦也在逐年顯現,甚至已經爆發三次較大的海上對峙,隻不過這些都在日本的妥協下,化險為夷。

隻不過這個所謂的“化險為夷”對於很多日本人,尤其是那些海軍軍官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恥辱,他們曾多次發出:“荷蘭人已經是一頭病貓,對付病貓,何須如此謹慎,如此懦弱!!”

但這些要求在上交後,依舊得不到滿足,甚至連最基本的回答都沒有。

而這背後,雖然有日本高層對於漢國意圖的“解讀”,更大的原因還是缺乏自信。

是的,阻礙日本繼續向前的,其實不止是“大漢宗主國”的凝視,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日本人自身。

對於此時的日本來說,看似搞起了工業化,甚至還通過漢國的技術援助,搞出了屬於日本自己的戰列艦,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和平的基礎上,一旦讓日本人去挑戰現有的國際局勢,尤其是周邊局勢,那麼整個日本就會像一隻看起來很大的烏龜一樣,來回退縮。

而這一切的根本就是日本人從心底裡缺乏“勇氣”,聽起來很好笑,但這卻是真的。

翻開日本的曆史,就會發現,他們每一次的對外擴張基本上都會失敗,唯一兩次成功,還是對琉球這個周邊小國,以及目前北海島上被保護起來的“阿依奴人”。

在這樣的一個羞恥的曆史戰績下,哪怕日本士兵已經在美洲戰爭中證明自己,但是這依舊無法掩蓋這些勝利都是在漢國指揮下獲得的。

甚至就連日本人自己有時候都會感歎:“日本可能是個成功的國家,但這個成功一定是建立在主人的強大之上的!!”

這個主人是誰,不言而喻!!

在這樣的一個跟隨心理下,此刻的日本就像是漢國的複製品,一切的規章製度都是在模仿漢國,漢國搞電氣化成功後,日本就成為了漢國在太平洋方向最大的電氣化產品出口國。

甚至就連汽車也是如此,在汽車最早期,漢國人自己都不願意買汽車的環境下,日本人竟然願意加價購買,雖然後來隨著漢國對汽車行業的整頓,汽車價格慢慢降低,但在此時的日本,買一輛汽車,依舊要很多人五年,甚至是八年以上的收入。

從經濟上看,汽車目前是日本人很難消費的奢侈品,但是真實數據卻恰恰相反,購買力如此單薄的日本,竟然賣掉了漢國出口汽車當中的五分之一,每年價值幾千萬華元。

日本對於漢國的盲從就像此時的南太局勢一樣,隻要漢國沒有明確的答複,那麼日本那些已經“習慣”被指揮的高層隻能繼續將所謂的“和平共處”進行到底。

無論那些類似像海平藏的少壯派如何叫囂,缺乏勝利底氣,害怕和歐洲國家發生衝突的日本高層隻能被動的做出一係列看起來十分彆扭的動作。

就像著名噴子在自己的書中所寫:“日本就像是一個缺乏自我決斷勇氣的小孩,無論做什麼,都需要得到漢國這個父親的認可,父親的一個眼神,就足以讓這個孩子痛哭流涕,最後跪倒在父親的腳邊,祈求父親的指導!!”

原來的海平藏是不理解這句話的,甚至當他第一次見到的時候,甚至還大聲的駁斥過這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但在經曆剛剛的“不開第一槍”電報後,他才突然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是隱藏在日本本身的懦弱,以及對自己決定命運的“恐懼”,仿佛隻要自己決定了命運,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對“主人”的褻瀆。

日本,就像一條被套上枷鎖,打上標記的狗,無論它現在擁有多少鋼鐵戰艦,依舊改變不了它作為狗的事實!!!

狗隻能依附於主人!!

………………………………………

武藏島,一座麵積不到一千平方公裡的小島,雖然如此,但在多火山地震的南太平洋,這已經是一座不錯,能夠阻止移民生存的“合規殖民地”了。

整個武藏島,自從被日本占領後,總共進行了三次移民,第一次也被稱為“探索團”時代。

這個所謂的探索團,實際就是日本王國組織的探險隊,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對整個武藏島,乃至其他的幾座南太島嶼進行細致的探索,探索的目標從島的地形到具體的特產,甚至是當地土著的人數,以及所謂的“生活習慣”。

在龍武二十六年的時候,甚至還有所謂的“食人族”在日本展覽,引起了日本全國巨大的轟動。

甚至這件事,還上了漢國的主流報紙,西京日報就將這件事稱為:“大驚小怪的日本人!!”

隻不過這個大驚小怪,是對於已經習慣擴張的漢國而言,對於那些自小就沒有見過日本以外領土的日本人來說,南太簡直就是打開了他們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尤其是在第二次開拓時,幕府發布了“開拓令”後,更是將整個南太平洋抬升到了一個“日本未來”的瘋狂程度。

而第三次開拓,也是近幾年日本逐漸獲得半個新幾內亞大島後,這個時期,又被稱為“墾植時代”,主要的動作就是發展當地的經濟。

因為地理的緣故,整個武藏島到新幾內亞的那片地區,被日本國內的所謂“戰略家”定義為農業區。

而這個所謂的農業區,其實就是種植熱帶的水果,香料,以及學習漢國搞最值錢的橡膠種植業。

而武藏島因為地形,乃至麵積的緣故,所以大部分能夠耕種的土地,都被用來作為“水果”生產,以滿足日本國內對熱帶水果連年增長的需求。

(隨著經濟增長,日本越來越多人吃的起水果罐頭,漢國的水果罐頭對日出口,相較於十年前,已經翻了四倍)

武藏島,主要由一個武藏縣的官稱統治,武藏縣人口大概在“七萬人”左右,之所以是大概,那是因為當地的人口組成,除了移民過來的普通農民之外,就是當地的駐軍。

當地駐軍的人數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變化,時局好的時候,可能隻有不到千人的駐軍,而一旦時局出現變化,人數就會激增至五千人。

五千人,指的是當地最大的駐軍人數,之所以會是這個數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地地形,麵積,甚至後勤保障,最多隻能支持五千人的陸軍,在武藏島展開軍事行動。

甚至哪怕再多增加一千人,對於當地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整個武藏島,除了當地的主城之外,還有一個可以停靠巡洋艦隊小港,之所以隻能停靠巡洋艦,而非更大規模的戰列艦。

不是挖不出來可以停靠戰列艦的尷尬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證島上的安全。

畢竟武藏島離荷蘭人這麼近,要是對方突然打過來,在喪失海防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限製對方的後續登陸,而限製登陸,削弱對方的後勤補給能力,就是將港口做小,使其無法承擔更大的輪船和軍艦。

整個武藏島,設計的就像一個迷你基地,糧食,軍火,港口,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個戰爭時的前突基地。

因此武藏島在日本內部還有一個“鑰匙”的名稱。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