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一座常年“風雨飄搖”的世界級城市,在整個世界的權力版圖中,倫敦一直處於話題的中心。
這個時期的倫敦和後世那個以金融,“國際洗錢”為主業的倫敦完全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在空氣中,你就可以聞出這就是倫敦的氣息。
整個倫敦,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一團團灰黑色的霧氣中,在這團充滿汙染的霧氣中,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工業城市。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廠,也可以看到傳說中黑褐色的泰晤士河。
而與這一切對應的是倫敦發達的金融業,充滿金錢氣息的金融城,無時無刻不在操縱這個世界的經濟。
當日荷戰爭爆發後,最先反應的是期貨市場,有關香料,橡膠的市場率先大漲,緊接著就是日本的支柱生絲。
與之相伴的就是擁有大量存貨的公司股票進入了它們這輩子最接近財富的一次巨大漲幅。
在這種因為戰爭而產生的市場行情中,早已屯下大量相關期貨和股票的金融城公司和銀行,不斷的炒高行情,最後在巴達維亞淪陷的當天將所有的股票和期貨一口氣出清。
雖然目前因為荷蘭海軍戰敗,巴達維亞淪陷的緣故,有關橡膠,香料,乃至生絲的期貨股票還在瘋漲,但是信奉不賺最後一塊金幣的英國金融家,早就帶著血淋淋的戰利品離開,至於未來必然發生的大跌,其實已經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了。
而金融市場的殘酷收割,其實還隻是這場戰爭的一部分縮影,真正讓人感到害怕的是,漢國和英國在倫敦以及西京兩地的頻繁接觸。
在這場戰爭中,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知道,從戰爭開打的那一刻,戰爭其實已經和戰爭雙方沒有任何關係了。
所謂的勝利,也不過是用來交易的砝碼罷了。
這一點,日本人清楚,荷蘭人更加清楚,所以在戰爭中已經基本獲取不了勝利之後,荷蘭當局就將英國當成了翻盤的唯一希望。
而荷蘭這個國家和其他祈求英國保護,主持公道的國家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荷蘭是一個低地國家。
從地圖上看,荷蘭就是除去英吉利海峽之外第二道陸地屏障,且挨著西羅馬帝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下,荷蘭天生具有和英國討價還價的能力和本錢。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日本攻占巴達維亞之後,英國內閣就發布了一份所謂的“討伐宣言”,洋洋灑灑幾千個單詞,但是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大英帝國不同意你們這麼做!!
至於大英帝國如何表達不同意,看看不斷出港,並趕往東印度群島保護“僑民利益”的馬六甲艦隊就知道了,甚至在英國的計劃中,必要的時候,印度洋艦隊,也可以加入威懾過程中。
至於靠什麼威懾,看看那超過二十艘的戰列艦就知道了。
一切都是要依靠實力!!
當然,對於大英帝國來說,威懾隻是讓荷蘭人相信大英帝國會繼續保護荷蘭王國,防止愚蠢的尼德蘭人受不了刺激加入到西羅馬,拿破侖三世的陣營。
如果說欺騙荷蘭是真,那麼與漢國不斷扯皮的利益交換就是真正需要重視的關鍵!!
………………………………………
“戰爭的本質是權力的再一次分配,戰爭的勝利者將獲得失敗者所遺留下來的權力!!”
國土論戰爭篇,作者劉鵬。
看著手中已經看了二十多年的劉鵬簽名版國土論,年華漸漸衰老的維多利亞,依稀還能記得幾十年前,看到這本書的驚訝,甚至當時她還曾將這本書和戰爭論相提並論。
但是真正看了幾十年後,她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過戰爭論,畢竟戰爭論裡麵的很多東西都是和戰爭有關,對於國家,乃至世界秩序,並沒有多深的探討。
而這本書從一開篇就告訴伱,什麼是國家,什麼是世界。
雖然有些部分,尤其是過度誇大美利堅威脅的章節,讓維多利亞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但她也明白,一個皇帝,有關當初已經做國王的人,他寫的書,不可能沒有私心,就像維多利亞女皇自己,她難道在大英帝國的權力架構中沒有私心嗎??
上一次的暹羅事件,差一點點讓整個英國皇室和英國的憲政體係發生劇烈的衝突。
要知道在英國的國家體係中,國王,或者說君主,私自繞開內閣議會對另一個國家或地區開戰,實際是一種對權力的一次嚴重的挑戰。
英國上議院背後有一道小門,這道小門真正的作用其實不是用來進人,而是防止國王的。
看似這道門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它卻具有極高的權力暗示意味,那就是君主終究是要在立憲後麵,而維多利亞繞開所有的權力環節,直接指揮遠在萬裡之外,殖民地的軍隊,實際就是在爭奪屬於內閣和議會的權力,這一點英國的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
而在這次的日荷危機中,維多利亞女皇實際也是從一開始就在關注,甚至比一般人想象的還要深。
而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她在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就給遠在西京的龍武皇帝劉鵬發去了一封暗示十足的祝賀電文,或者用信件,更能夠代表這份電文的意思。
在這份電文中,她先是祝賀了漢國對於南洋和平所作的貢獻,在這場戰爭中的關鍵時刻,沒有把局勢推向不可控的程度,阻止了一次可能爆發的大國“衝突”,在這裡她用的是衝突,而不是戰爭。
隻不過在誇完之後,又莫名其妙的問了一句:“邊界在哪,親愛的劉,我們之間的邊界在哪??”
而在這句話後麵還有一句:
“荷蘭必須在安全的範圍之內,我們都不希望爆發下一次世界戰爭!!”
在最後,維多利亞很坦誠的說了一句:
“沒有帝國可以完全統治這個世界,大英帝國不能,你所建立的漢帝國也不能,我們必須試著接受彼此,劉,我知道你不是拿破侖三世那樣的瘋子,你明白我要說的話!!”
在信的最後,維多利亞還留下一句:
“一直等待您的訪問,敬仰您的遠方朋友!!”
而當這封信發出去後的第三天,白金漢宮的秘密電台,就接收到了來自西京的回信。
而寫這封信的人,正是劉鵬本人,他沒有說那些兩國友好的廢話,而是直接就在開頭提說出了漢國的野心:“荷蘭必須失去東印度,這是我們的底線,在南洋,不應該有第三個玩家……”
說完這句話後,劉鵬又話鋒一轉的說:
“我們兩國之間的邊界,不是由所謂的條約能夠決定的,甚至也不是目前的幾次代理人戰爭能夠決定的,這取決於實力的變化……”
如果說開頭的一句是表麵在這場戰爭中的態度,那麼第二句話,實際已經有了對英國權威的挑釁了,甚至就差把“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寫在電文表麵了。
當然,以劉鵬的性格他並沒有把話說絕,而是在下一句話中補充道:“我們必須停目前的這種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的代理人戰爭!!”
這句話是維多利亞看到的,截止到她看到電文時,說的最好的一句話,事實上在當初的時候,她就一直反對所謂在美洲搞什麼“十字軍大起義”的事情,但是奈何那幫已經被大國競爭衝昏頭腦的本傑明內閣,一而再,再而三的違抗她的“建議”,一意孤行的要將所謂的基督消滅異教徒計劃進行到底。
後來的結果也證明了,漢國人的反應和行動速度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快,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控製了整個委內瑞拉,再一次向他們證明了大漢帝國在美洲的統治力。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維多利亞女皇一百個願意和漢國結束這種相互使陰招的代理人戰爭行為,因為這樣可以讓大英帝國更加專注於自身,以及延緩帝國的衰退。
但是在這封信的後半段,劉鵬卻又提出了有關新的設想,讓自覺見多識廣的維多利亞大吃一驚:“尊敬的女皇,我一直有一個關於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權力的終極想法,那就是我們是否可以簽訂一份經濟自由流通,市場自由開放的協議……”
“並且我們還將組成一個由少數大國統治下的聯合組織,用協商的方式保護屬於我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