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阿富汗:俄國熊和英吉利(1 / 2)

“砰砰……”

槍聲就像是舊日的呼喚,又像是新時代的到來。

隻不過這個新時代對於這些還在山間戰鬥的人來說,是死亡。

“啊……”

“砰……”

盤著頭的阿富汗人痛苦的倒地,而就在他的同伴打算將他帶走的時候,一發槍聲伴隨著清脆的拉栓聲,又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在了這個人世間。

“第二十五個了……”

“嘩嘩……”,刻痕在槍托上出現,臉上帶著得意的亞克特,就好像這個山間內的統治者,手中的李.恩菲爾德長筒狙擊槍,就是死神手中的鐮刀,不斷的收割著生命。

“哢嚓……”清脆的拉栓聲再次響起,就像是死神腳步的臨近。

“哈哈,一群螞蟻!!”

瞄準鏡內,幾個阿富汗土著正在尋找掩體,進行反擊,而在望遠鏡下方,是看似有條不紊進攻,實則也已經很疲累的英軍。

在這場長時間的阿富汗戰爭中,對於英國人最大的威脅,其實不是每時每刻的“襲擊”,以及目前剛剛出現的人肉炸彈。

而是氣候和地理,阿富汗的地理,簡直太奇怪了,山不算高,但是卻參差不齊,再加上乾旱的氣候,在這樣的地方呆久了,對於很多自小在海邊長大的英軍士兵來說,是很容易抑鬱的。

如果不是英軍的後勤保障還算可以,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不斷的彙聚,滿足這些“大爺”的胃口,沒準前段時間就要出現兵變了。

“砰!!”

又是一發子彈,再次帶走一個阿富汗人的生命,隻不過還沒等亞克特開下一槍,那幫“無能”的阿富汗小醜就撤離了。

而且他們還無可奈何,這也是阿富汗最讓人討厭的一點,這裡的地形實在太適合打遊擊戰了,荒漠和山地,以及夾雜在中間的草地農田森林,無數次證明,這塊土地的天然不可被征服的屬性。

“法克……”

下方的英國人不斷的發出國罵,動作卻很快,將那些能帶走的,通通帶走,帶不走的,現場炸掉,一根毛也不留給阿富汗人。

如果放在世界其他地方,甚至是其他殖民地戰場,這些享受慣了的龍蝦兵,根本不會有戰後收拾的這種優良傳統,甚至很多戰爭都是打完就走,理都不理。

畢竟殖民地戰爭,尤其是反抗戰爭,大多數都沒有任何油水可撈,而且對於已經習慣玩“鎮壓”這套的英國人來說,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看似高效的打法,但是在阿富汗,英國人就像是中了邪了一樣,一刻不停的銷毀著他們能夠銷毀的一切。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阿富汗的損失實在太大了,截止到目前為止,英國方麵隻損失了一千一百三十五名士兵,以及七千名阿富汗衛隊。

看似這個數字並不怎麼高,尤其是和英國人自身的損失對比,還真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與死亡人數相對立的是,龐大且流失不斷的經濟消耗。

按照英國人自己內部的統計,整個阿富汗戰爭截止到五月中旬,總計已經消耗了一千四百萬英鎊,要知道這可還是隻死了一千多人的情況下,要是死的人更多了,這個數字還會更加龐大。

而英國的經濟消耗之所以會這麼大,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距離和地理,以及頻繁發生的物資丟失。

距離自不用說,哪怕英國目前已經將一部分武器生產放在印度,並賽印度采購大量的物資,以此避開高昂的運輸費用,以及運輸過程中,浪費的時間,但這些其實都不是阿富汗最可怕的地方,阿富汗最可怕的地方是蜿蜒曲折的山路,需要隨時尋找水源的荒漠。

甚至到了現在,英國人已經不怎麼使用騾馬了,改用毛驢,因為他們發現,毛驢比馬更加好用,消耗也更低。

而英國人自己手上是沒有那麼多毛驢的,那麼多的毛驢,又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從阿富汗土著手中征召。

雖然英國人很聰明的使用了“阿富汗衛隊”這樣的白手套,甚至天才般的發明了軍票這種近乎沒有成本的借據。

(一種為了搜刮阿富汗財富而誕生的軍事票據,最大的作用就是減少英國自身的消耗,順便削弱那些阿富汗反抗者在經濟上的反抗基礎)

但這種軍票,終究是掠奪製的產物,是不可能得人心,而這從此起彼伏的反抗就可以看出,英國人在阿富汗的統治就沒有一天是穩過的。

如果說印度的支援,以及對阿富汗人的掠奪是這場戰爭之所以還能繼續下去的,最大本錢。

那麼大量的軍事物資流失就是對英國人所宣稱的“光輝戰爭”最大的諷刺。

(英國國內媒體將阿富汗戰爭稱為文明對野蠻的征服,是一場正義戰爭)

其實物資丟失,在任何國家,任何戰爭中,都時有發生,哪怕是治軍嚴整的漢國和德國,都可能出現丟失物資的事情發生,甚至可能是一件常事。

但他們和阿富汗戰場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截止到目前為止,根據英國人自己明麵上公布的數據看,一共遺失了七千件武器,其中多數為步槍,以及看起來很真實的“二十一萬發”子彈和六千發各類型炮彈。

如果單從這個數字看,英國並沒有什麼大的損失,畢竟按照這個標準,也隻是比一般的殖民地戰爭多一點罷了,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但這隻是可以被公開的一部分,至於那些不能被公開的,據英軍內部的某個將領私下與朋友喝酒時所說:

“它,就像是一個破洞的存錢罐,無時無刻不在吐出金幣!!”

而如果按照英國內部某個議員“三到五倍”,甚至是七倍的推測,那麼這場所謂的阿富汗戰爭,已經成為了大英帝國想甩,都很難甩掉的沉重包袱。

對於此時的英國人來說,撤出阿富汗意味著戰略上的失敗,更是向世人揭示一個虛弱到連阿富汗都搞不定的帝國,一旦真的發生這種事,大英帝國所麵臨的威脅,可比這些山間內的土著要可怕的多。

這些人無非就是惹人厭的蒼蠅,那些躲在黑幕背後的野獸,才是真正可怕的存在。

目前擺在英國人麵前的,其實就是兩條路,體麵的結束,以及長時間的泥潭。

很顯然,從最近英屬印度打算征召印度人進入阿富汗參加戰爭的情況來看,繼續戰爭,依舊是英國人最先的選擇,第二就像英國內部某些人說的那樣,將爛攤子丟給已經被控製的阿富汗王國,最後直接撤軍,然後對全世界宣布“剿匪戰爭”已經結束,接下來就是阿富汗人自己的事情了。

但很顯然,對於一個統治跨度整個地球的大英帝國來說,尊嚴有時候要比實際利益更加重要。

雖然看起來很傻,甚至有些迂腐,但如果站在英國人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就會發現,這場戰爭已經到了不打不行的程度。

因為阿富汗戰爭,實際已經不是英國和阿富汗人之間的戰爭,而是英國和東羅馬之間的戰爭。

這從最近不斷流入印度的“莫辛步槍”就可以看出,俄國佬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老實。

在經曆遷都君士坦丁堡的輝煌,以及這些年的建設後,俄羅斯人又感覺自己可以了,開始加入對世界的殖民擴張了。

而俄國人的首選,其實是近在咫尺的巴爾乾,隻不過因為受到英法兩國的強烈抵製,導致東羅馬帝國戰略東移,將目標鎖定在了距離近,但實力又不怎麼行的中亞。

而要想控製中亞,必須解決兩個國家,一個是占據印度的英國,一個就是讓俄國佬至今還有些“耿耿於懷”的鮮卑總督區,也就是原來屬於沙俄的東西伯利亞。

考慮到大漢帝國和自身的戰友情誼,以及所謂的“恐漢症”,東羅馬帝國率先選擇在阿富汗發力。

而選擇在阿富汗發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抬高英國人在阿富汗的統治成本,以此來打消大英帝國進軍中亞,甚至阻撓東羅馬進入中亞的念想。

雖然到目前為止,這個計劃還未實現,但這不代表英國沒有受到損失。

事實上按照最近的統計,從靠近中亞山口流入進阿富汗的武器,給大英帝國造成的傷害,其實還遠在內部流失的武器之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