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浪蕩,在這座東非名城的周邊掀起了一陣幾人高的浪花,讓這座用藍色作為主色調的城市,瞬間出現了一種如畫的感覺。
望海城的海港其實更加類似蘭芳,而非近在咫尺的“開普敦”,整個望海城,人口超過五十萬,是名副其實的東非巨城,在如今的非洲,甚至可以和英屬開普頓的六十三萬人口掰掰手腕。
【因為時空變化,加上英國的新移民法,類似南非這樣適宜人類生存的殖民地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作為的一個晚於開普敦近百年的城市,望海城之所以能夠增長到五十萬這個人口規模,離不開海東公國公爵,海東公湯霖望的大力支持,以及合理的移民戰略。
按照海東公國早期的移民戰略,其實就是挖蘭芳的牆角,因為早期挖的還不大,一次千八百人,且一次跨越的時間足夠長,所以對於蘭芳來說,還不算能夠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也最多把對方當成一個小蝦米處理,毫不在意。
隻不過在海東加入漢國後,利用藩國的身份,吸納移民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到了一種對於蘭芳來說,近乎挑釁的情況。
而這自然也就掀起了所謂的“海蘭大戰”,說是大戰,其實也隻是一種媒體上的罵戰,你罵我“過分”,我罵你“強橫霸道”,你罵我“無恥”,我就罵你“專權野蠻”,反正就是不給對方任何在語言,在輿論上占據上風的機會,而作為權力的中心,漢國自然是雙方活動的主戰場。
最瘋狂的時候,基本上每個月,甚至是每一天,都能夠看到對方在報紙上的各種罵戰,讓本土公民,第一次感覺到了“窩裡鬥”的感覺,也讓很多人記住了海東公國這個藩屬國。
到最後還是漢國內閣下屬的移民部宣布,將未來反流到南洋的移民,按照一成的供給分給海東公國,要知道每年移民南洋的神州移民,沒有八十萬,也有七十萬,一成就是七萬,這個數字在如今這個時代,可以說非常恐怖的數字,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完全就是一種“資助”,每年因為海東移民問題,蘭芳在西京的代表都要吵一吵,而在東印度總督區成立之後,這樣的矛盾,再次達到了頂點,以至於在最近有關取消對海東移民的特彆照顧,已經成為了很多西京官員,經常掛在嘴邊說出來的一句話。
雖然海東方麵一直宣稱他們擁有合法從神州地區移民的權力,但是他們自己也知道,想要和自己的宗主國博弈,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瘋狂的。
好在此時海東公國的人口,實際也已經到達了某一種上限,兩百六十萬人口,這個規模的人口,在如今的非洲,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巨無霸級彆的國家人口。
哪怕是經過瘋狂移民的英屬南非,其實他們的人口規模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多,也隻是比海東公國多幾十萬人而已。
真正讓海東公國擔憂的是,海東的人口結構,因為移民數量的稀少,海東兩百六十萬人口中,實際隻有不到八十萬是華人,大部分都是當地獲得所謂合法身份的土著,也就是島上原有的黃種人土著,至於黑色的那部分,在當年就已經被消耗了,至於如何消耗,可能要去海東公國的鐵路找原由。
而基於這種不均衡的移民條件,海東對於移民的需求其實不低於漢國的任何一個地方,甚至因為湯霖望的極端人口策略,變的更加瘋狂。
【海東公國下令,類似金融,製造業,種植業等海東公國最賺錢的產業隻能由具有華人身份的人乾,當地非華人,隻能去給華人打工。】
如果再算上海東公國在打開非洲市場之後,工業資本數量的激增,那麼他們對於人口的渴求,已經達到了一種類似於“吸毒上癮”的程度。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海東公國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大漢帝國下屬的一個東非藩屬國,一個沒有什麼資源的島國,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整個海東公國在如今的非洲,是一個當地少有的“半工業國”,之所以是半工業,而不是完全工業,這就要提到海東公國的受教育人口,以及工業水平。
雖然海東公國對外公布的識字率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格識字率,但其實懂的人都明白,這不過是個笑話,亦或是說,所謂的百分之八十,隻不過是把當地土著去除之後,留下受教育華人的一個數字。
而海東公國的工業水平,其實完全取決於當地的資源,雖然當地擁有包括煤炭,鐵礦在內的多個工業化最需要的工業資源,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集中,以及開采成本過高。
尤其是煤鐵資源分布極其不合理,幾乎可以用兩頭來形容,雖然搞了一條鐵路,降低成本,但和漢國本土那種大平原,資源聚集在一個地方的工業區還是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好在如今的非洲,除了定期攜帶英國商品來非洲傾銷的英國商船,哪怕是近在咫尺的葡萄牙莫桑比克殖民地,其實更多的還是搞奴隸,以及象牙黃金,非洲特產的貿易,最大的工業就是以港口業為核心的船舶維修。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擺在海東公國麵前的,實際上除了移民,其實就是對外擴張了,隻不過礙於上麵口中的“時刻關注國際局勢”,隻能一直不斷的修改他們已經改了四五年的擴張方案,甚至就連湯霖望自己都高呼:
“此生怕是走不出海州島,登不了岸了!!”
整個海東公國其實就像一個縮小版,具有半獨立權力的蘭芳,隻不過這個所謂的半獨立,依舊隻是“一半”,而不是全部,他們所做出來的任何計劃,實際都是受到更層級的影響,隻要頂頭上司不發話,實際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
望海港內,上百艘懸掛各國國旗的輪船,正在有條不紊的進進出出,港口左側的集裝箱聚集區,從表麵上看,堆滿了所謂的藍色集裝箱,隻不過這是表麵上能夠看到的,實際上如果越過碼頭表麵往後看,實際上就是一片空虛。
此時非洲的貿易還屬於淡季,真正生意高發的時候,是上半年初,以及九月份以後,為什麼是這個時間,因為過了夏季,整個非洲雖然不會出現一種秋高氣爽的感覺,但對比夏季時的炎熱,以及痢疾叢生要好多了。
而對於望海港來說,雖然目前世界主流的裝貨方式是漢國發明的集裝箱,但在交易方式,交易產品千奇百怪的非洲,其實多數商船都不是那種專業的集裝箱運輸船,碼頭上麵的其實都是從遠東,甚至是漢國本土過來的,本地的依舊在用最古老的船艙卸貨方式,雖然相比於一體式的集裝箱,更加麻煩,看起來也不合時宜,但其實在如今的非洲的貿易運輸市場,沒有集裝箱更好。
不是因為非洲用不起集裝箱,也不是沒有停放集裝箱的海港,而是因為當地沒有相配套的產業鏈,以及所謂的應用場景,畢竟你不能夠指那些從非洲拉來的嘿奴被塞進大氣都不出的集裝箱吧??
真的這樣,不出半小時,奴隸主手中的資產就得全部縮水,最後隻能看到一些毫無用處的屍體。
哪怕是那些非活人的產品,類似象牙這種在全世界來說,需求都很大的產品,其實都不太適合用集裝箱,除了東西小,沒有那麼大之外,更多的是,如此大的集裝箱要用多少象牙,多少珍貴的非洲動植物,甚至是黃金,才能夠將它填滿呢??
怕是真的放進去了,到最後也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出發一次,因為積攢財富的時間,實在太長了,長到很難承受的地步。
而在整個望海港內,還有一個特殊的點,那就是當地的服務業,作為非洲目前有數的港口,望海港實際的地位其實是很高的,隻不過因為地理位置的偏差,所以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顯眼。
隻不過雖然顯眼,但不代表望海港的基礎設施,與最大的開普敦港有多大的區彆,按照海東公國的計劃,整個望海港,在最初的時候,就引進了包括金融服務,博彩,風情街,美食街在內
世界一流的港口服務設施,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以及主城望海城的遷移,給望海港帶來了巨大的發揮空間,在最近的計劃中,就宣布要在真正望海城之外,再造一座港城,將港口外圍的那些服務合並,搞出一個真正為海運貿易而生的自由之城。
………
“嘀嘀嘀……”
冒著濃鬱黑色煙霧的劍魚十五號在靠港前,不斷的發出汽笛的歡呼聲,而在岸上,不斷的有帶有明顯當地黃種土著外貌特征的碼頭工人站在將集裝箱堆砌成一道藍色牆壁的碼頭上對著還在行駛的劍魚十五號揮手。
“嘀嘀……”
當悠揚的汽笛聲最後在碼頭內部響起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整艘總噸位一千五百噸的劍魚號貨運混合輪船正式靠港。
隻不過靠港歸靠港,其實距離真正的開艙,其實還有一段時間,畢竟還要進行登機消毒等一係列繁瑣的工作。
嚴格遵守了漢國的“港口安全法”,而且執行的非常的徹底。
(發布於龍武十四年的時候,屬於第二代港口規則,而且是第一次主動立法的)
“這就是望海啊,怎麼看起來和蘭芳差不多??”
“是啊,早知道就去蘭芳了,那裡離日本,離北海還近,沒準還能玩點什麼,買點特產回去……”
“我倒覺得挺好的,來這裡享受非洲風光,不是說非洲到處都是獅子野牛河馬嗎,到時候去看,一定很爽……”
“你說的那是非洲,這裡是海州島,這個地方是個島,和非洲大陸是脫節的,彆說獅子了,你最多看到牛,而且還不是野牛,而是當地養的家牛,隻不過駝著背,看起來新鮮罷了……”
回過頭看著正在人群之中給那些遊客講述海東國曆史的那位大學教授,包金陵看了好幾眼,才收回了目光,隨後便跟著前來旅行,做生意探親的大部隊下了這艘陪伴他們近十天的劍魚十五號。
(同名劍魚的商船,排名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