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問起昨天剛剛在波斯灣登陸的第十四裝甲師,該師下轄的雄獅五戰車一亮相,就成了最近歐洲熱議的話題。
雖然目前各國的十五噸級戰車,都已經陸陸續續服役,但是像雄獅五這樣直接參與戰爭的,還真的很少見。
也因為如此,各國的陸軍目前非常關注雄獅五的表現,尤其是戰場的一手數據,目前正在攪動整個歐洲的情報機構,所有人都希望知道戰車在波斯這樣充滿山地,荒漠的地區,還能否發揮作用。
而作為以陸軍立國的德國,更是將發展戰車,作為一種國策來發展,截止到目前為止,光是最出名的豹係列,就搞出了豹一,豹二,乃至目前現役歐洲最強的萊茵豹,以及還在實驗中的二十噸級戰車黑豹。
“從具體數據來看,我們的黑豹戰車,都是要遠遠超出,尤其是多出幾噸重的加厚鋼甲,采用了克虜伯最新的鋼板技術,可能正麵抗住七十五毫米左右的炮彈……”
負責戰武器裝備的官員邁克很聰明,隻提正麵不提側麵,儘量把數據往好的吹。
而在對麵的俾斯麥在聽到這個數據的時候,也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但是很快他好像想到了什麼,很快又變了臉色:
“我們的運輸機,什麼時候可以達到大鵬四型的水平??”
邁克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畢竟他總不能前腳彙報了戰車的好消息,後腳就說他們的航空技術,五年之內趕不上漢國吧!!
看著邁克的表情,俾斯麥立馬什麼都清楚了,他沒有發脾氣,隻是用和順語氣詢問:“你們需要什麼,需要什麼東西,才能夠追上漢國在航空上麵的優勢??”
邁克咬了咬牙:
“我們需要大型航空發動機,需要完整的運輸機建造技術,需要重新整合我們整個航空體係……”
“我們甚至還需要至少三千名的航空人才,以及至少每年一億馬克的撥款。”
(此時馬克和華元兌換比為二比一)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航空強國,沒有強大的航空業,我們的飛機隻能是歐洲倒數,甚至作戰性能連俄國人的隼係列都不如!!”
邁克說完這句話後,小心翼翼的用忐忑的眼神看著對麵那個讓人有些壓抑的俾斯麥首相。
畢竟他剛剛那些話,如果傳出去,很容易造成他本人,乃至整個德意誌航空業漩渦的。
而在聽完邁克話後的俾斯麥,什麼也沒有說,隻是從辦公桌第二層抽屜裡掏出了一份文件,上麵列舉了目前歐洲各項主流的戰機,以及那些還在實驗的秘密項目。
“目前歐洲其他國家的航空水平,基本和漢國差多少,你老實說,說錯了也不要緊。”
接過這份秘密文件,邁克上下掃了一眼,其中就包括了英國的“飛鏢係列”,以及法蘭西的“風暴係列”,甚至還有瑞典的“海鷗”。
總而言之,隻要是歐洲有的,這裡麵都有,包括照片和數據。
甚至有些數據,他這個負責德意誌最高武器裝備的部長都不清楚。
可見俾斯麥這個首相手中,到底掌握了多少秘密。
想想都讓人害怕。
“這些國家中,英國的水平最高,他們的飛鏢B已經基本達到了漢國目前在中東使用當地雷電戰鬥機水準,整體的設計結構也更加簡潔,是目前歐洲最好用的戰鬥機。”
看到照片上那架用火紅色塗層包裹的雙翼戰鬥機,邁克的臉上就露出了羨慕的表情。
畢竟光是這架飛機,就領先整個德國戰鬥機產業三年。
光是裡麵的發動機,航空設計,就足以讓邁克在內的裝備部官員流口水。
“英國人的航空業這麼發達嗎??”
可能是一直關注的都是陸軍,俾斯麥本人對於航空這種新興產業並不是那麼了解。
“是的,很發達!!”
邁克點了點頭,隨後跟著解釋:“英國人的航空產業,可以說是僅次於漢國的,在漢國人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飛艇的時候,其實英國也已經在開展相應的研究,並且在漢國發明出世界第一架螺旋槳飛機藍天衛士的第二年,英國的大西洋計劃就已經接近尾聲,而飛鏢係列的戰機,就屬於大西洋計劃的成果之一……”
(本時空中英國的航空業受到漢國啟發,一開始就受到了巨大的重視,目前英國海軍甚至已經開始實驗水上偵察機,並將起用於海軍的遠距離偵查)
俾斯麥在得知英國的航空業領先德國如此之多的時候,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任何反應,其實心裡早就如潮水般奔騰。
“那法國佬呢,如果我沒有記錯,三個月前,我還能看到他們飛機掉下來的新聞??”
俾斯麥想起了三個月前發生在巴黎郊外的實驗飛機高爾號墜毀的新聞。
(高爾號是私人企業法蘭西航空對飛機大型化的一種探索)
“法國的航空工業,看起來在歐洲沒有英國的名氣大,但其實根據我們內部的估算和情報,法國人的航空工業水平,也在我們之上……”
“就拿他們目前一種用於私人旅行的小型民用螺旋槳飛機客車係列,光是其中的一款可以載客十二人的航空飛機,就比我們最大隻能載六人的貓頭鷹五號要強不少,更不用說法國人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的積累,也是要比我們大的……”
“實際上我們和法國的差距隻會和英國差不多,不會比英國少。”
邁克說到這裡的時候,就打住了,畢竟再說下去,就要探究為什麼德意誌的航空工業那麼弱的問題了。
而這個問題也很敏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意誌早年對於陸軍的執著,以及早海軍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最後隻能削減德國空軍的軍費,這使得德國國內的航空企業,根本拿不到多少訂單,最後沒有資金也沒有訂單的德國航空企業,自然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國外同行,縱馬揚鞭,最後一騎絕塵,掃的德國航空業快連尾燈都看不到了。
俾斯麥的手托著下巴,眉頭微微下皺,眼神有些迷茫,這是他思考的時候,慣用的動作,幾十年如一日,幾乎成了身體的自然反應。
“邁克,如果我從議會給你們弄錢,你們可以在多久追到法蘭西的水平??”
“我是說全方位的水平,而不是某一種機型!!”
邁克表情有些尷尬,因為這個問題,他真的無法回答,畢竟要說時間長了,那俾斯麥就會很不高興,議會也不會樂意,要說時短,固然可以獲得大力支持,但是支持終究是要見效的。
但是以現在i德國航空業的水平,想要見效,簡直就是“難上加難”,非得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不可。
“首相先生,我們目前的落後是全方位的,想要短時間追上,幾乎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辦法從國外獲得技術援助!!”
“您應該明白,任何一個落後產業,想要在中短時間內發展起來,必然需要外界資源的支持。”
“就像我們的電力產業和鋼鐵產業一樣!!”
邁克的話然後俾斯麥的表情變的有些複雜,但又不得不承認,尋找外部幫助,是德意誌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是一個已經做過很多次的事情。
就像早些年在普魯士時期為了發展鋼鐵產業,花大價錢,出大力從英國引進鋼鐵設備和落後技術一樣,如果沒有當初的努力,德國的鋼鐵產量,也不可能達到目前世界第三的水平。
(英國,漢國,德國)
更不用說這些年從漢國引進的電力技術,雖然開放了市場,給了漢國企業大量的訂單,然後他們獲取了巨額的利潤,但確確實實從目前德國本土的電力,電器產業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引進漢國電力技術和產品,沒準現在他們才剛剛將電力網造好,更不用說其他產品和技術。
“航空技術問題,我來想辦法,伱現在要做的就是將整個德意誌的航空工業做一個詳細的報告,我要知道哪裡有問題,哪裡可以發力!!”
“是,首相先生!!”
邁克立即出聲答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