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江戶灣,一座遠東地區最繁華的港灣,是日本王國核心中的核心。
整個江戶灣又稱為江戶經濟圈,囊括了幾乎半個關東平原,以及全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
【日本王國總人口為三千二百萬人,其中本土大概有一千八百萬人。】
整個江戶灣,乃至所謂的江戶經濟圈,其實就是模仿漢國的金山建立的,或者說是金山和西京的混合體。
基本上西京和金山有的功能都有,既有西京的首都功能,又有金山的經濟功能。
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有,但在漢國人眼中,這完全就是四不像,但是就是這樣的四不像,創造了整個日本將近一半的財富,總產值超過了二十億華元,是日本人口中的“遠東最有價值的地方”。
雖然有些誇張,但從純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其實日本人說的是對的,江戶確確實實是遠東最值錢的城市,當然,這是從經濟角度上看,如果從戰略角度,它能進前十,其實都算是“天照大神顯靈”了。
整個江戶經濟圈,基本就是整個日本工業產業的核心,據統計,這裡有超過五百多家銀行,有整個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最高的摩天大樓,最大的動物園,海洋館,擁有第二大鋼鐵江戶鋼鐵。
甚至就連當地的汽車保有量也是整個日本最高的,據統計,整個江戶經濟圈的汽車保有量超過了一百七十萬輛,要知道整個日本的汽車總量也不超過二百四十萬輛,一個江戶幾乎就拿走了過半的汽車總量。
整個江戶地區,也是漢國汽車銷量最廣,最受歡迎的地區,整個江戶有超過七十多家售賣漢國汽車的車行,這些車行從嚴格意義上講都是漢國汽車的二級經銷商,每個季度,他們通過電報來向漢國本土訂貨,然後通過漢國設立在當地的銀行彙出一部分定金,最後這些車會在兩個禮拜之內抵達日本,完成最後展覽銷售。
這些汽車的價格普遍要比漢國本土要貴,甚至某些熱門的車型還需要進行一定比例的加價才能夠買到。
其中銷量最好的民生汽車,更是需要加價最少三百華元才能夠拿到現車,要知道整個民生汽車在漢國本土的均價也才一千九百華元,而到了日本後,普遍要賣到兩千三到兩千四左右,加價之後一款普普通通的民生“霞光係列”就要賣到最少兩千六百華元到兩千七百華元,最貴的時候,甚至還曾經賣出過三千塊的高價。
如果說民生汽車因為其定位的低端市場,再怎麼加價,都在合理範圍以內,那麼作為銷售的主力,尤其是定位最頂級的龍馬汽車,那已經不是加價那麼簡單了。
按照漢國龍馬汽車日本分公司經理吳盛泰所說:
“我們在日本專門為我們的用戶劃定等級,我們給這些用戶分為三等,第一等的客戶可以優先獲得訂車,乃至加裝家族徽章等權利,而第二等的客戶則可以經過兩年以上的等待獲得以上除去家族徽章以外的所有東西,至於第三等客戶,則需要先繳納十萬元的會費,然後等到第二年,審查完家庭背景之後,在考慮是否要進入到第二等級。”
可以說,以上的這些條件如果放在其他的漢國汽車品牌,早就被罵的狗血淋頭了,但是如果放在龍馬汽車身上,這幫日本人就是願意乾。
而且甚至出現賄賂銷售經理,隻為更快升級檔次的事情發生。
在如今的日本,如果你開龍馬汽車,並且還有很高的購車等級,那證明你是大人物,如果沒有,彆管你多錢有勢,都不能夠算是大人物。
雖然用一輛汽車來定義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的社會地位,很是扯淡,但是在等級觀念嚴重的日本,龍馬汽車這一套恰恰滿足了日本人在進入工業化後,依舊很濃重的等級製。
在如今的日本,如果一個貴族,乃至一個新興富人,沒有一輛龍馬汽車,是會被人瞧不起的,甚至出現了所謂“借錢也得上”的經典落寞貴族笑話。
除此之外,龍馬汽車自身檔次也是所有人競相追逐的對象。
【龍馬汽車同樣分為三個檔次,其中第一檔是君臨,取君臨天下的意思,第二檔是金麟,取金麟豈是池中物之意,一遇風雲便化龍之意,第三檔是尊越,這一級彆,其實就是體現在尊貴這兩個字上,主打的就是奢華,而第二款金麟則不同,外觀是激進中帶著典雅,而最上麵的君臨則是一種霸氣,就像它車頭的純銀中網,已經用整塊翡翠原石裝飾的內板與價值十萬的龍騰鐘表,這些東西都無時無刻不在體現大漢帝國的強大,而這一款其實也是最難以買到的,不是價錢的原因,而是按照龍馬汽車規定,這種汽車隻能賣給藩王及以上的人物,低於這個層次的人,哪怕你再有錢,也隻能買到下麵這兩款。】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彆說日本了,就是漢國本土都受到了影響,開金麟的看不起開尊越的,開君臨的大佬又同時看不起所有人。
可以說龍馬汽車是真真正正的把人心玩明白了,基本上就是卡住了所有上層,讓你陷入到了一種“不買就不是自己人”的境地。
而龍馬汽車的廣告語也非常有意思;
“人生若有儘頭,那一定是龍馬陪有走下去!!”
廣告語很簡短,但卻將龍馬汽車的地位淋漓儘致的展現出來,同時也讓那些開龍馬,或者準備買龍馬汽車的人,都產生了一種“人生伴侶”的感覺,雖然隻是簡單的錯覺,但卻實實在在的將龍馬汽車的銷量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三十。
根據龍馬汽車去年全年財報顯示,龍武三十九年全年,總計銷售了超過了九百輛汽車,看起來不多,但要知道,這玩意的均價可是五十萬華元,九百輛就是四千五百萬華元。
而這還隻是表麵上的費用,實際背後的保養,會員費加起來已經遠遠超過了所謂的汽車銷售總價,甚至有人估計超過了五千萬,但是龍馬汽車沒有回應,但卻可以從最近一份“龍馬汽車完成一點一億華元總營收”中看出端倪。
而這其實也不是龍馬一家如此,事實上漢國的商品,尤其是機械類,電器類產品,在如今日本的地位,其實和當年的自行車,漢國小商品,水果罐頭差不多。
其中水果罐頭是最好玩的,哪怕如今日本已經獲得了新本州殖民地,那裡的熱帶資源,足以生產出整個日本都吃不完的水果,但在如今日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依舊是蘭芳和蓬萊產的水果罐頭。
而且價格還比新本州工廠內生產的水果罐頭貴很多,你要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大多數人回答都是“小時候吃慣了”,但其實如果回到幾十年前,蘭芳,甚至是大名鼎鼎的蓬萊罐頭,都是日本中產以上的家庭才能夠吃的起,至於普通人,就算是吃,也得等到過節,全家分吃一罐。
在這樣的一個物質短缺的情況下,這一代的日本人長大後,尤其是剛好處於日本完成工業化,成為工業國,完成資產原始積累的這麼一個節點,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他們依照記憶慣性的購買小時候沒有吃過,或是很少吃,留下深刻印象的蓬萊罐頭。
而再疊加如今大漢處於工業產業鏈上遊,日本的商品幾乎都要出口去漢國,漢國的進口商品不僅僅沒有隨著日本工業化成功,退出曆史,反而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就像日本經濟學家藤原世所說:
“日本的經濟就是一個大號的配套工廠,我們生產出廉價的紡織品,輕工產品,乃至配套的零件產品,最後以一個利潤不高的價格出售給大漢,而大漢則賣給我們高昂的汽車和電氣,甚至是文化產品,而我們還將其奉若神明,所謂日本的工業化成功,不如說是大漢帝國經濟戰略的成功,大漢帝國成功的讓三千二百萬日本人,成為了整個帝國經濟鏈條中的一部分。”
“甚至當我們想要退出這套體係,都是失敗的,因為首先就要麵臨內部商品生產了賣不出去的痛苦,大漢,即是我們最大的進口國,也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國,整個日本,百分之八十的紡織,百分之六十的輕工業品,百分之五十的機械零配件,都是向大漢出口,所謂某些人誇誇其談的大漢被日本商品俘獲,不過是一個笑話,我們出口的越多,大漢的通貨膨脹就越低,我們進口的汽車越多,日本就永遠無法擁有自己的汽車工業。”
“我們的一切成就都依賴著大漢帝國經濟的繁榮,與其說大漢被日本的商品攻陷,不如說我們被他們的產業鏈異化,我們儲備了全世界最多的華元,甚至日元的增發都是依靠華元外彙,我們甚至沒有自己的貨幣主權!!”
【日本擁有超過十五億華元的外彙儲備,占整個經濟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