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武四十五年,大漢帝國正式的本土人口正式突破九千萬人大關,這在整個曆史上,都是極其重要的年份,因為這昭示著大漢帝國在人口方麵對其他美洲國家徹底的碾壓。
【相當於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聯盟國,秘魯人口的總和。】
而根據最新海外人口統計,整個大漢殖民地人口加上藩國的人口,已經超過七千萬人,這還僅僅是華人人口,如果將土著人口算進去,很可能超過一個億。
也就是說,用了近半個世紀,大漢帝國控製了,三億四千萬人口。
【包括美洲其他國家人口。】
而根據目前世界最新人口統計十五億人口來計算,整個大漢帝國控製下的人口,已經占到了世界的五分之一。
【因為時代變遷,世界人口相比於原時空有了急速的增長。】
而比大漢帝國控製人口多的也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目前在南非鏖戰五個多月的大英帝國。
還有一個就是有依舊在“洋務”中變革的大清帝國。
整個龍武四十年代,就像是下一個時代的起點,不僅僅帶來的是大漢帝國延續幾十年的高人口增長,也帶來了整體財富的進步。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整個龍武四十四年,大漢帝國本土生產總值,超過了六百億華元,達到了六百零五億華元規模。
而按照最新兌英鎊的六彙率計算,整個大漢帝國本土的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一百億英鎊,這個數字比目前英國的八十五億英鎊還要多十五億英鎊。
而且根據目前年均超百分之十的高速增長來看,越往後,英國和漢國的差距就會越大,而且這個數字是會以指數級上升的。
而按照目前全世界各國的經濟排名來看,一個大漢帝國的經濟,相當於一個後四個國家的經濟總和。
【奧地利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東羅馬帝國,日本王國】
而如果按照前幾位國家計算,一個大漢帝國也相當於一個德國加半個西羅馬帝國。
【德國經濟規模超過三百八十億華元,西羅馬則是四百五十億華元。】
整個大漢帝國的經濟就像是英國經濟學人所說:
“已經是一台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的戰車!!”
但就是這樣的一台讓所有國家都為之忌憚的恐怖戰車,此時卻也陷入到了巨大的債務之中。
就像帝國大學經濟係教授李明基所說:
“所謂的繁榮,其實也隻不過是債務繁榮罷了,一旦潮水褪去,我已經不敢想象到時候會有多慘了!!”
大漢帝國,正逐步走向債務陷阱的邊緣!!——
“我們陸軍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建立起一套應對世界大戰的決策機製,根據這套機製,整個帝國未來將被劃為三級三級應征機製。”
“第一級機製內,我們將有權召集所有的老兵,這部分人將被立馬編入現役部隊服役,甚至不排除直接參與戰爭。”
“至於第二級機製則是動員整個帝國的符合要求的青年,根據目前的人口比例,我們的青壯年人口大概占了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剩下的則是老人,婦女和小孩,乃至一些行動不便的人。”
“這部分人口按照最低百分之十的比例征召,我們總計可以招募到四百萬名左右的士兵,這部分士兵主要應對可能出現的世界戰爭,注意,我說的是世界戰爭!!”
陸軍總參謀長戴雲成看著眼前這些決定計劃是否進行的文官,尤其是財政部官員,哪怕心裡再不喜歡,也隻能將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說的複雜。
畢竟按照以往的經驗,越是複雜,這些蠢貨越是認可!!
“至於第三級動員則是在事態嚴重的時候,直接動員海外殖民地,乃至藩國的軍隊,甚至是人力資源-——”
“請問戴將軍,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動員他們,而要等到本土都到了動員這個份上,難不成在你們眼中,海外的那些人比本土更加高貴嗎??”
戴雲成剛剛說完,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否決他的決定。
尤其是第三條,好似捅了馬蜂窩一樣,馬上就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我們完全可以將海外動員放在第二級,取代本土動員,而不是傻乎乎的消耗帝國本土的實力。”
“沒錯,保全帝國本身的實力才是最劃算的做法,一開始就動員帝國本身的力量,完全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對,世界戰爭一旦爆發,一定不是先爆發在本土,而是海外地區,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讓帝國本土的百姓擋在第一線呢,我們完全可以讓海外的藩國和殖民地負擔他們本來就該負擔的帝國繁榮成本。”
“要知道如果沒有帝國,他們完全不可能享受這樣的生活,如果沒有帝國,他們的一切都毫無價值,而到了關鍵時刻,他們隻需要起到關鍵作用,這些所付出的成本都不算高,最起碼和他們從帝國這裡拿到的相比,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
“沒錯,是時候讓他們付賬了,不能老是讓帝國成為冤大頭,又是分地,又是經濟援助,安全保護的,一旦真的爆發世界大戰,帝國首先要做的就是保全自己,而不是用自己人的鮮血去保衛海外那些上繳個財稅都要討教還價的家夥!!”
整個會議室內,嘈雜的爭論聲彌漫的到處都是,哪怕是那些相對中立的一派都支持將海外地區在未來頂到最前線。
畢竟就像他們說的,海外地區拿了這麼多好處,甚至那些封國一聲不吭的就拿走了大量的地盤,這些地方有些可是大漢帝國投過巨資的,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收回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個人也受不了。
而站在“風暴中心”的戴雲成則是一臉嚴肅的表示: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將海外地區,毫無準備的推上去,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我們僅僅隻是讓他們知道所謂的帝國保障隻是在最危險的時候,將他們推上前線,而我們自己躲在背後,這樣做最大的後果就是,我們和他們之間就真的隻剩下了最冰冷的利益關係-——”
“而且想要他們心甘情願,甚至自願追隨我們,首先就得讓他們看到本土的強大,這樣的強大不是單純的依靠所謂的表麵威懾來達到,而是要讓他們看到本土的決心和意誌……”
“那四百萬人,就是我們強大意誌的體現……”
“如果像諸公一般,隻想著將海外地區推向戰場,成為炮灰,那麼隻有一個結局,戰爭贏了,人心散了!!”
“戰爭還可以再打,人心散了,那可就真的沒了!!”
戴雲成說的鏗鏘有力,但很可惜,他對麵的那些人卻不斷表達反對的意見。
核心觀點隻有一個,大漢帝國到底屬於本土,還是海外地區。
這種言論,固然有核心的理由,但在戴雲成看來,本質上還是一種權利之爭,這些文官從始至終關注動手如何和海外地區爭奪權利,而不是關注帝國戰爭本身的命運。
可能在他們的記憶裡,帝國永遠處於勝利狀態,失敗完全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首先考慮的不是維持人心的穩定,而是急不可耐的榨乾海外地區,最後一絲油水。
甚至在早期的時候,還有某位內閣官員說出了要讓海外藩國幫助大漢維持軍費的話。
所謂維持,其實說難聽點就是保護費,和一般殖民國家,沒有什麼區彆。
這種言論自然遭受到了強烈的抨擊,但最後就像以往的多次挑戰紅線的事情一樣,消散於無形。
但真的消散了嗎,恐怕不見然!!
…………
“戴雲成的話,有幾分道理,我看還是允了吧??”
“允什麼允,這個家夥一介武夫,知道什麼,他這麼做,完全是把海外地區的利益,置於本土之上,這麼做,隻會讓我們更加被動!!”
“可是真的把海外地區推向前台,就像他說的,會傷了人心,傷了帝國和海外的和氣!!”
“傷就傷,這幫家夥吃帝國的喝帝國的,讓他們當一回先鋒又怎麼了,我看啊,這先鋒一當,個個都老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