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關中移民後代,雖然因為長期國語化,除了老人,年輕人已經很少說家鄉話了,但是這種蹲著吃飯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
(芝麻烤饢屬於一種既有關中色彩,又有中東中亞特色的吃食,最早是一個中東商人來本地,帶來了家鄉的烤饢,最後被本地人改良)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吃飯隻是為了應付肚子,以及滿足口舌之欲,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
不是那些貴族,飯前還要來這來那,吃飽和吃爽,就是普通人對飯的評價。
所以在漢國,其實是分為兩種美食文化的,一種是馬衡量代表的市井美食,這類美食主要以份量大,肉食多為主。
第二種就是以早期的西京勳貴,以及後來的長安貴族為主的皇庭文化。
這種皇家宮廷式的美食,主要以份量少,素食多,肉食精致聞名。
這也符合自古以來的規定,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學穿衣吃飯。
就連他們吃的牛肉都很不同,雖然那種聽音樂的“和牛”,被漢國人嘲諷為“對牛彈琴”,但是吃中草藥長大的“漠南盤羊”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美化的欺騙呢??
(一種吃山草藥生長的大角羊)
(日本人搞出來和曆史上差不多的和牛)
就連生活方式其實也不一樣,普通百姓就算是娛樂,也是看電影,看戲,聽民謠,然後就是吃飯喝酒。
年輕人就是去踢球,玩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
貴族則不一樣,這些人有自己的圈子,他們玩杆球,網球,馬球這種對場地有極高要求的運動。
相比於讀書就是為了工作,考科舉的普通人,他們對於書的看法則是開智和了解世間萬物的變化,最後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吃飯也是斯斯文文,一切都是為了所謂的“帝國體麵”。
他們甚至有自己的購物區和服務幾代人的裁縫店,定製屬於自己這個階層的服裝。
這也是任何強大帝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一個帝國,兩個世界。
也是為什麼最近新任帝國議會議長林耀平說出的那句:
“凡所見聞,貴俗分離!!”
甚至這也是為什麼有一群平民出身官員,叫喊著要“削藩”的原因。
雖然他們知道這群貴族對權利的掌握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大,甚至經過這幾十年的快速淘汰,貴族占比遠不如平民占比。
(科舉製一直都是權力迭代,最好的工具)
但他們就是不爽,他們就是不喜歡這些故作高傲的貴族,嫉妒他們所擁有的一切。
名望,生活方式,甚至是他們內部的聯姻。
畢竟雖然吸納新人進來,一直都是任何圈子,都要做的事情。
但是不要忘了,大漢官吏千千萬,又有幾人能登堂入室呢??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那些貴族小姐,確實漂亮。
所謂“灰姑娘”,其實隻是小人物的童話,真實情況是,美女絕大部分都是出自中上。
下麵不是沒有,但卻很少,隻要在生活中觀察就知道,長的好看的,基本家庭條件,都不會太差。
美且窮,其實是小概率事件。
大漢帝國已經成立四十六年了,如果按照傳統十年一代都快五代人,哪怕縮小一點,也有三代人了。
經過幾代人不間斷的基因篩選以及內部聯姻,並且適當吸納民間長相好看的人,響應皇帝的貴庶通婚,實際上現在大漢帝國最好看的兩個圈子,一個叫“娛樂圈”,一個就是“勳貴圈”。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平民出身官吏最痛恨的一點,他們上來就是幻想有朝一日重演宋時“榜下捉婿”的美事,現在呢,除了極少數成功者,大多數,都淪為了“笑柄”。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看似是對“兩個世界”的不滿,實則是一種融不進去的憤怒。
尤其是那些貴族出身的議員,往往會被人嘲諷為“銀槍爛蠟頭”“幸運之輩”。
其實本質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他們這個圈子,太吸引人了!!
這也符合人類的本性,一個美好的東西擺在我麵前,但我就是拿不到,說葡萄酸其實都算是“心胸豁達”了。
…………
“噠噠噠……”
聽著收割機發動機的叫聲,馬衡量嘴裡嚼著口香糖,心裡卻在想著這個月的收入。
他們這種專門負責給人割麥的人,在神州叫麥客,在大漢,因為機械的出現,又有了一個新的名詞“收割隊”。
主要就是服務那些不願意購買收割機,隻有幾百畝的家庭農場。
(大漢至今還保留很多家庭農場,雖然聯產合包是大勢所趨,小農戶不可能和工業化作對,但是對於一些老一輩人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彆看現在產業化,他們的收入沒有以前高,但也算過的去,隻要過的去,就沒有人願意進城,這批人主要是老人,年齡大多在四十歲以上,他們在最苦的時候來到大漢,獲得了祖宗八代都不敢想到龐大土地,你讓他們放棄,怎麼可能)
這種家庭農場其實收割賺的錢是不多的,四畝也才一塊錢,要不是最近下調了油價,算算成本,他賺的可能也就比一個“搬磚”的高。
好在他最近乾的比較情況,再加上現在是農忙,兜兜轉轉的,也算賺了個幾百塊,怎麼的也算是把未來幾個月的收入都拿了。
隻不過這種收入都有間歇性的,到時候就有,不到時候,那就隻能抱著收割機歇菜。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乾他這行的越來越少,少到幾乎沒有人乾了。
想到這家女主人一直要買收割機,本來就打算轉行的馬衡量立馬起了心思,尋思著如何忽悠對方,高價買了他這台有六年曆史的二手收割機。
然後拿著這筆錢去城裡跑出租,據說現在出租車比較賺錢,一個月頂他現在半月的收入,要知道這可是可持續性收入,不是他這種間歇性的。
(大城市停車位相對緊缺,催生出了出租車這個行業的繁榮。)
當然,他也就是這麼一想,真讓他去城裡,估計老婆孩子,都不會乾的。
畢竟鄉下日子再不行,也有自己的土地,自己蓋的三層小樓,還有二十多隻羊,怎麼看也比去城裡租房強!!
“唉,書上說要知足常樂,我啊,就是不知足!!”
“總想著,看看未知的世界!!”
躺在主家的客房木板床上,馬衡量偏著頭,看著窗外的探頭的月亮,嘴裡鼓搗著教訓自己的話。
心裡卻惦記著,要不要到鎮上盤下一間店鋪,做點小買賣,孩子放學也近一點。
馬衡量是典型的“大漢小屁民”,有點夢想,但不多,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他們乾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心裡問無數遍,劃不劃算,會不會賠??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所選擇的方向太少了,再加上眼界問題,導致他們乾什麼都會幻想,要是成了,我的生活會得到什麼改變。
甚至還沒有做,就已經想著賺到錢後,該怎麼花了,是買車,還是買房,還是改善生活??
甚至發財之後,人會不會變心,會不會被親戚借錢,這些都是都屬於小民的一種煩惱,或者說是快樂的煩惱。
他們的生活就是如此,平淡中幻想著激進,又在激進的風暴中“後悔”,最後選擇了過完普通的一生。
而對於那些上麵的人來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他們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他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萬事要先嘗試,了解實際情況。
看起來很不錯,可以唄某些人拿來用作教育小民的典範,但是不要忘了。
有些人之所以高喊“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隻是因為他有承擔失敗的後果,他們可以高喊“學習是一生中最寶貴的事情”,但他們不會明白。
對於有些人來說,成功本來就是奢侈,失敗才是主旋律。
學習,學什麼,母豬的產後護理嗎??
馬衡量睡著了,他夢見自己改行了,他沒有去乾出租車,也沒有去盤店鋪,做小生意,而是選擇了改造自己農場,打造出所謂的“漠南標準農場”,建立好多個鄉間彆墅,最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度假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