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還沒有昏庸到暴戾的程度。你放心,朕不會傷害南地百姓,投降繳械者不殺,若是南朝宗室投降,朕也會留他們一命。”
他說這句話時,是乾坤在懷,橫掃九州威服諸國的雄心壯誌。
“鸞鸞,你該知曉,拖得越久傷亡才越慘重。朕會儘快結束這一切,還天下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他要儘快給她和孩子一個安穩的家。
一個不像他們少年時候,顛沛流離的日子。
……
營帳外嘈雜紛紛,士氣高漲。
徵軍大將已在中軍大帳外等候許久。
眾將一見主帥出帳,連忙上前,皆俯首叩拜與天子靴前。
陳伯宗呈上手中降文。
“陛下,南應呈來降書。另,據細作傳回消息,南應國主自焚於皇宮……”
第112章 團圓
夫周雖南遷, 亦為正統也。
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今大國之征小邦, 譬孟賁之搏僬僥耳。以中原全大之時, 猶不能抗, 況方軍兵撓敗, 盜賊侵交, 財賄日朘,土疆日蹙……②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繼南應國君呈上降書, 臣子們隻少數隨著降國, 其餘者自戕的自戕,奔逃的奔逃。
一時之間, 文臣義士寧死不屈的氣節倒也叫人震撼。
南應被他們罵了幾十載的軟骨頭, 誰曾想如今臨到亡國, 竟還骨頭硬了一回?
然,消息隔了一日傳至大徵駐軍之中, 仍是叫眾人驚詫不已。
黔南地勢多險關, 再往腹內之處, 縱橫各方異族勢力。
南應並未到真正山窮水儘的地步。
他們都以為還有一場場惡戰, 少則兩月,多則數載……未料到來的如此之快。
眾將止不住麵含喜意。
國君呈上降書, 朝臣爭相奔走,各方勢力頃刻間化作散沙, 爭相敗走, 百姓又怎值一提?
有繼續主戰著紛紛道:“主帥南征,以討周道淵人頭為首任, 而今周道淵自焚於明德殿中,此時皇城內亂,各派必定慌不擇路!依臣等之言,絕不可給南應再度南遷之機!滅其國,亡其史,滅其族!”
南應這些年如何也算死有餘辜,眾將早對其強壓心頭恨意,恨不能殺之後快。
如何會再次放虎歸山?
周道淵死了,可還有周氏其他人等。
“既是上降書,向大徵俯首稱臣,便也該換取一城安寧。我朝是正義之師,都是漢人……”亦有人從中相勸,不忍看同族相殘。
餘下之人聞言,紛紛交頭接耳,一時間隻得看向主帥。
隻見他端坐案後,腰懸寶劍,未帶盔甲,麵容英毅,龍軀高廣。
可堪一句虎躍龍驤。霸主英豪。
殷瞻於眾人殷切眸光中取出令箭交予前鋒將軍。
命前鋒率兵入城後以安撫為上,令行懷柔之策。
眾人見此,齊聲應下。
殷瞻想著南應國君自焚之事。
有些不敢叫她知曉。
如何,周道淵也是她的父親。
他本來想過要留他一命。
……
大軍短暫休整過後,拿下南應國都。
一大早朝中四處便,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