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讚成。
之後各方都拉扯,又是一陣喧鬨。
秦始皇眼神漸冷,“東胡歸附大秦,即是秦之國土,馬族族長自然也是秦臣。新臣尚能為秦之邊境儘忠,爾等可能乎?”
場中一時安靜下來。
秦始皇這句話說的很重,場中眾人麵麵相覷。
誰又惹陛下生氣了。
站在人群中的鹹陽令麵色蒼白,自己上奏之事被一陣駁斥,現在陛下怒氣未消。
“朕有意賜徹侯之名,但你們如此,那便倫侯吧。
一個逝去之人,於東胡,於大秦,其決斷之事,免去了多少士卒鮮血。
一個諡號而已,群臣為何如此小氣!”
“陛下,臣請賜忠勇!”
“臣附議。”
“老族長慈惠愛民,臣以為當有文!”
見議事進入正軌,秦始皇臉上稍微好看些。
東胡王不知道這些人為如此爭吵,他印象中秦始皇應該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君主。
但現在看來似乎情況並非如此。
早上被鹹陽令的奏疏搞的火大,秦始皇隻是想讓鹹陽城能夠整潔一些,這些吏員所提治理方案,實在是離了大譜。
不說直接沒收作案工具的律令,單是拘留百日的律令,實施開來,鹹陽的監獄都得擴建。
政令真就隨意定,一點不考慮實施的事情。
秦始皇有些心累,才明白王守陽所言守業更比創業難的感歎。
大秦是古典軍國主義,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得學習文治。
大秦武力無敵,文治欠缺太多。
何為文治,後世也說的不甚清楚,畢竟黔首般的人物,終究還沒有體會過當一國之主的難處。
對鹹陽令的考題,是秦始皇想要看看吏治改革的方向,如今看來,這些隻會聽從明令的士卒,實在不是為吏的最佳選擇。
太死板了。
治國和治理一方都不能如此。
雖然對鹹陽令有所斥責,但秦始皇並沒有治罪。
自己在學習,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開萬世之基,秦始皇沒有那個氣魄,兩千多年的那個身影他時常想起。
自己能否讓扶蘇身先士卒嗎?
秦始皇不忍如此。
可是那人舍棄了全部,所為之事,是讓華夏之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所行所言所奉獻,秦始皇由衷敬佩。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秦始皇知道自己的能力頂點,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執掌天下之人。
所以在看到後世曆史之後,秦始皇便知道自己餘生所行之事的頂點。
將帝王權術,發揮到頂端。
世界很大,誰能預料兩千年多年變局。
人生也有涯,十年變遷,自己隻能儘人事。
時光是珍貴的。
人類之所以夠有璀璨光芒,時光是催化劑。
“朕所願,四極昌平。族長諡號,懷文。”
不好不壞。
有人反對,秦始皇定然要做出讓步。
天下終究不是嬴氏一族之天下。
本意為忠勇二字,懷文是秦始皇的讓步。
“陛下聖明!”
又是一番吹捧,秦始皇卻沒有太多情緒波動。
東胡王有些明白過來秦始皇的所思所想。
一個偌大的帝國,其實本質也如同他在各族周旋的計策。
沒有人能夠將所有的權力儘歸於一手。
秦始皇看的更加透徹,一國之事,群臣利益皆都要考慮。
這是封建社會的必然。
一人一族之力,終究無法與群臣的利益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