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縣(今安徽宿州蘄縣鎮)的縣府前聚滿了人。
夏日的酷熱讓原本喧鬨的場麵多了些焦躁的氣氛。
這些人不是來看月報的,口中叫喊的卻是關於田賦的內容。
“今年夏賦為何多收三成!”
“往年就算不減夏賦,也沒有多收的道理!”
“縣令得給我等一個交代!”
……
夏末田賦初定,就有人來府門叫嚷,很讓縣令不爽。
所以便讓小吏前來驅散來人。
“嚷什麼嚷,為何多收三成夏賦你們的三老不是說的很清楚嗎?陛下要設農肆,可是為了讓你們手中貨物能夠換成半兩錢的。
三成夏賦是縣中暫借,用來籌備此事,之後可以用農肆良種抵給你們。多清楚的事情,你們這是鬨那樣?”
為首一人衣衫算是乾淨,拱手向前道“這位上吏,小人們自是明白這個道理,但這借據是給鄉中田主的,我們這些佃戶可沒有收到。
沒有借據,農肆的糧種也落不到我等手上,這多收的三成夏糧卻還是要落在我等的頭上。”
“哦?縣中授田可是與你等的?”
這小吏佯裝疑惑,看著這群人露出了不解神色。
“自是與我等。”
這人沒有遲疑便回答。
“那為何還有田主和佃戶?”
這小吏的臉上疑惑之色更重了。
“您不知,這授田卻是授了,可我隻是耕種,田產卻仍在鄉間富戶手中,我等交稅,仍是要交於他們。”
這人以為小吏不懂其中門道,便詳細解釋。
“既已授田,賦稅便由你等承擔,怎還有富戶插手?”
直到這句話出口眾人才明白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這裡蘄縣的土地曆來都被這些富戶把持,哪有他們的分。
秦人占據之後,便說要授田於他們,這縣中所有人都知道,明麵上確實有了塊田,可實際田地仍屬富戶。
而這些富戶便是如今的三老,嗇夫。
他們的田賦不交與這些人,又交給誰呢?
“上吏,那富戶便是我們鄉中三老,嗇夫。不交於他們交於何人?”
“哦,原來你們鄉中還有三老和嗇夫,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薊縣還是富戶貴族在治理一方呢。”
這小吏看樣子是鬆了一口,然後笑了笑。
“既然如此,你等還是去找你們三老詢問,為何沒有將縣中借據於爾等了?”
前麵幾人一聽便嚷了起來,“三老言田地是他的,縣中借據隻是寫的他的名字,與我等無關。”
這吏員便笑了笑,“既然不是你等的名字,為何還願意多交納三成夏賦啊?”
這些這群人便吵開了。
原因是這三成夏賦繳納時隻說是縣中用來修建農肆。
三老吹捧說這農肆建成之後,便能將他們手中的山貨,土產賣上高價。
這三成夏賦便可以換成農肆裡增產的糧種,不僅能回本,還能多收糧食。
並且做了口頭的擔保,絕對不會讓這群人吃虧。
月報此前便有農肆的說法,鄉裡黔首自然不疑有他。
便順快多交了夏賦。
這幾年從月報上學了不少理田的方法,田產卻有增收,多交納三成也能承擔。
本來這事沒有什麼問題,鄉民們已經忙著夏種的事情了。
隻是偶然間與鄉間貨郎談及此事,那貨郎大笑,說什麼農肆之事隻在關中試行,還沒有推廣開來,怎麼會在這裡實現。
而且周圍其他縣裡可沒有這麼個事,八成是他們被騙了。
這些人覺得不能夠啊,周圍幾個鄉裡可都是這樣的,也沒有見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