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就是粗人,除了行軍打仗,哪裡能和這些文臣磨嘴皮子。
興國公見狀都不禁冷笑一聲。
“哼,還敢提餘國公?就你們兵部和戶部每年往北疆撥的那點糧餉,還真以為能養出來什麼精兵?”
“餘國公能堅守那麼多年,已經是士卒血肉相抗!如果金國下定決心破釜沉舟,彆說餘國公,就算我們幾個老家夥帶上小家夥一起上,都不知道能回來幾個!”
這大隆朝堂之上,頓時開始一輪又一輪的舌戰,文官一方,以糧草財富浪費為由,堅決反對提前出兵,必須看到對方行動,再發動後手。
一眾武將頂在前麵,勢必要早做準備,即使金國撕破臉,也好提前應對,免得猝不及防。
兩邊唇槍舌戰,文官數古論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武將們可沒有那麼多好詞,一開口就含媽量爆表。
隆皇眉頭微皺,卻仍舊一言不發,仿佛這殿下的爭吵和他毫無關係一般,平靜地看著這群人吵成一團,直到群臣麵紅耳赤,連話都懶得說了,這位帝王才看了看唯獨沒有參與這場罵戰的秦堂。
“老七,你說說看,如今該怎麼處置才好?”
聽到這話,秦堂才慢慢站處理,沉聲道:“回父皇,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大家的話都有道理,也都是為了我們大隆著想。”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所想二者取其一,就要權衡利弊得失,哪一個對大隆來說,更能接受。”
秦堂說著,表情逐漸嚴肅。
“如今文武兩邊,所持意見,不過是是否應該提前行軍。”
“若是等金國有所行動,能夠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對於如今的隆國來說,自然能夠省卻很多不必要的開支,這是利。”
聽到這裡,那些文臣頓時臉上露出笑意,看向武將陣營時,眼神裡也多了幾分嘲諷。
卻聽秦堂接著說道:
“若是提前行軍,則能早做準備,萬一金國真的發兵,應對便能從容,不至於貽誤戰機,這也是利。”
武將陣營聞言,剛才被譏諷的失意瞬間消失,將剛才的嘲諷儘數看了回去。
秦堂環顧一周,將眾人表情儘收眼底,微微笑道:
“這些利,對於我大隆來說,都是好處,而且難以取舍,這時候就應該以弊端比較。”
“提前行軍,耗費錢財輜重,對於如今的大隆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是弊端。”
“可如果我們等到金人攻打北疆之後,再臨時調兵遣將,以金國兵馬,北疆縱然能夠堅持,可又能堅持多久?”
“金國以往隻是試探,便已將我隆國三位定國國公之一困在北疆十幾年。”
“若是舉全國之力破釜沉舟,縱然餘國公武力滔天,又能在金國鐵蹄下堅持多久?”
“若是燕北關有失,金國南下,到時北方萬裡平原,便是金國鐵蹄的天下,我大隆還能堅守幾時?”
“此二者弊端相比,孰輕孰重,還需要我多說什麼嗎?”
聽他說完話,仍舊懷恨在心的秦風便直接冷笑道:“七弟說得言之鑿鑿,怎麼像是已經確定了金國一定會南下侵犯我大隆?”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有人覺得金國攝政王和金國國師是傻子吧?那豈不是比傻子還傻子?”秦堂毫不避諱的說道。
“行了,你們二人也莫要吵了。”
隆皇揉著腦袋,還在思考此事,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此時大隆的國庫真的算不上有多富,否則的話,縱然拿出來一部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若是這次金國人真的打算破釜沉舟,恐怕敵軍數量,至少要在五萬一上,騎兵甚至也占據一半!
這個數量,對大隆來說,是不小的壓力了。
“父皇,其實還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法!”此時,卻見秦堂仍是麵帶笑意,直接跪在地上:
“請父皇允許兒臣親自帶兵前往北疆,軍隊數量也不需要多少,隻要有萬數之眾,兒臣便可以保證,北疆外的金人不敢動兵,縱然他們真的要派兵對我大隆進攻,兒臣也能保證,北疆之地,絕不會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