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言傳身教!訓誡與教育!(2 / 2)

“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若沒有充足的存糧,他們便麵臨餓死的風險。”

“因此,邊疆的百姓每年都有人因為或缺一些微薄的口糧而喪生。”

“你們可曾想過,現在你們碗裡的食物,對那些百姓來說,是何等的珍貴?”

“吃下去,不許吐。不能接受的,就離開東院。”

在賈鈺的嚴肅注視下,賈蘭和賈琮隻得忍住不適,硬是咽下了口中的小米粥。

一旁的賈薔、賈環、賈茵、賈芝則相對較好,他們的過往經曆相對而言,還不至於被寵壞,使他們更能接受這份相對寒酸的早餐。

看著賈蘭那委屈的神情,李紈心生同情,開口說:“鈺兄弟。”

“蘭兒從小就沒吃過這樣的苦,我們這些勳貴府第,何必像普通百姓一樣過活。”

此話一出,尤氏、秦可卿、趙姨娘都被李紈的言辭驚呆了。

就在昨夜,兩府眾人儘皆在場親曆一切,王夫人的親信因授意屬下苛待惜春,結果魂歸西天。

甚至連王夫人自己也因插嘴,被新月娥狠狠地抽了兩巴掌。

現在她的兩邊臉頰還腫得像桃子一樣,羞於見人。

李紈在府中雖是個低調的存在,說得好聽是珠大嫂子,說得不好聽就是個寡婦,此刻竟然敢質問賈鈺,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你莫非想說,因為賈蘭身份顯赫,這粗糧就吃不得了?”

此時,賈鈺已經用完了早餐,站起身來,直勾勾地盯著李紈,冷冷地問。

李紈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大壓力,身體不停地顫抖。

她隻是一名深閨婦人,哪裡能承受得住賈鈺那股來自軍陣的殺氣。

“嗬!”

“國朝初建之時,四王八公十二侯,多出身於地方強豪。”

“就連太祖皇帝雖於微末崛起,但實則上也來自沒落隴西門閥,遠非底層賤民。”

“隻有寧、榮二公,他們出身貧寒,家中一度無米下鍋。”

“他們若不起義,便隻能全家餓死在隴西。”

“如今不過百年,賈家後人就已忘記了祖宗創業的苦難艱辛,真是令人唏噓!”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你李紈,出身金陵名門,家中世代為官,你父親李守中,曾是國子監祭酒。”

“你自然不知民間疾苦,更不懂你眼中的微薄之物,對百姓來說有多珍貴。”

“我身為東府之人,寧國府一直掌管族中大事,教導族中子弟是我的職責。”

“連老太太都不敢隨便插嘴,你卻多言,是不是想被逐出府去,另嫁他人?”

賈鈺緊盯著李紈,一字一句地說道。

這番話在東院中回蕩。

霎時間李紈被嚇得臉色慘白。

如果不是尤氏與秦可卿及時攙扶住了她,李紈怕是會立刻癱倒在地,驚恐無助。

對於尋常百姓而言,女子被家族除名已是極致的羞辱,更何況是聲名顯赫的賈家,其在勳貴集團中的地位之尊貴無與倫比。

假如真像賈鈺所言,李紈被賈家開革,那麼首先無法容忍這一點的,恐怕就是她的父親李守中。

“砰!”一聲巨響在屋內回蕩。

不知何時,原本安坐的賈蘭已然跪在地上,帶著懇求的語氣說道:“二叔,請您息怒。”

“我母親隻是護兒心切,一時情急,才說出那些無知荒謬的話語,求二叔寬恕她。”

“所有的過錯,我願意一力承擔。”

“蘭兒!”

李紈看著自己的兒子如此模樣,更是心如刀絞,充滿悔恨。

“哥哥。”惜春緊緊抱住賈鈺的腿,用那雙清澈無邪的大眼睛望著他,“你不要責怪珠大嫂子,她以前對我特彆好。”

“蘭哥哥也總是給我帶好吃的。”

賈鈺其實並未打算真正懲罰李紈,隻是需要借機嚴詞訓斥一番。

畢竟,他所要謀劃的,是足以滅十族也不誇張的大事。

有朝一日,若他加冕登基,賈家必將躋身皇族之列。但隨之而來的是,賈家人的野心和貪念也可能會隨之膨脹。

因此,在培養賈薔等人之前,賈鈺覺得有必要給他們一些深刻的教訓。

在這些年輕人中,賈蘭年紀最小,正是塑造三觀的關鍵時期。如果因李紈的錯誤引導而走上歧途,那將來該如何糾正?

更何況,作為榮國府的嫡子,賈蘭無疑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選。

如果他自己不能以身作則,那麼榮國府的未來又該如何維係?

“珠大嫂子。”

賈鈺終於開口,“今天就看在蘭兒的麵子上,我放你一馬。”

“但從今往後,蘭兒將跟隨我學習。你的責任僅限於照顧他的起居。”

“你們也一樣。”

他轉向其他人,“回去告訴你們的父母親人,從明天開始,辰時來我這裡報到,戌時回去。一日三餐都在我這裡吃。”

“所有的衣物和日常用品我都會提供。以後來這裡,不許再穿那些亂七八糟的衣服。”

賈薔等人立刻齊聲應答:“是。”

趙姨娘原本想說些什麼,但看到李紈那淒楚可憐的模樣,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

“你們都會寫字嗎?”賈鈺詢問道。

“會。”

眾人依次回答,並說出了自己掌握的識字量。

令人意外的是,在這些年輕人中,識字最多的竟然是賈蘭,約有一千兩百字。而其他人的識字量則遠遠不及他。

尤其是年紀最大的賈薔,他的識字量竟然與賈環等人相差無幾,這讓他感到十分羞愧。

“憐月。”賈鈺看了一眼賈薔,“從今以後,你負責教他識字,並逐步引導他熟悉我們的業務。”

“是。”憐月應聲答道,隨後便將賈薔帶離了東院,避免了他的尷尬。

緊接著,賈鈺又轉向了尤氏:“尤大嫂子,寧國府的演武場現在怎麼樣了?”

他知道,建國之初,像四王八公十二侯這樣的勳貴家族都擁有自己的演武場。

甚至連那些伯爵、子爵、男爵和將軍的家中也設有簡易的習武場所。

但寧國府和榮國府已經幾十年沒有出過武勳了,更沒有武術教頭。

因此,他猜測演武場可能已經荒廢不堪。

尤氏聽後露出了為難的神色:“那個...寧國府的演武場已經很多年沒有使用了,現在可能已經長滿了雜草。”

賈鈺聽後立刻明白了情況:“那就請府裡的人儘快修繕一下,至少要讓環兒他們有個練拳腳的地方。”

“好的。”尤氏立刻應道。

“時已近晌午,我們直接切入主題吧。”

“我現在向你們教授一篇詩文,你們要牢記在心,回去之後,下午各自書寫百遍,直至能熟練背誦。”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為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馳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民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罔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

賈鈺目光在賈環五人身上流轉,語氣中蘊含著深遠的意味。

緊接著,侍立一旁的丫鬟將五份精心準備的字帖分發到他們各自的手中。

尤氏、秦可卿、李紈以及趙姨娘麵麵相覷,顯然對這份詩文毫無頭緒。

但賈鈺並未多做解釋,隻是輕輕擺手,示意他們可以離去了。

“多謝二哥教誨!”

“感謝二叔的指點!”

賈環、賈蘭、賈琮、賈菌、賈芝紛紛鞠躬致謝,態度謙恭。

或許是因為今天的這次聚會,讓他們感受到了賈鈺的悉心照料,於是眾人在稱呼上都顯得更加親近了。

很快,這五個年輕人便跟在尤氏等人身後,陸續離開了寧國府的東院。

喧鬨的院落漸漸恢複了寧靜,隻剩下賈鈺、惜春、林黛玉和幾名丫鬟還在院中。

“二哥。”

“你剛才教給環哥兒他們的,是那篇《頒令箴》嗎?”

看著賈環等人的背影漸行漸遠,林黛玉轉過頭來,滿眼好奇地向賈鈺詢問。

“嗯?妹妹,你知道《頒令箴》的作者是誰嗎?”

“他是五代後蜀的末代皇帝孟昶。”

林黛玉毫不猶豫地回答。

“妙哉!”

“倘若林妹妹身為須眉,定然能中狀元。”

聞聽此言,賈鈺大為嘉許。

為整飭吏治,孟昶手著《官箴》,頒刻於全國衙署。

孟昶的這首《官箴》以後被宋太祖摘取其中的四句作為《戒石銘》,頒行天下,令郡縣刻石置公堂座前。

其後從宋代至今,曆代州縣衙門多刻有“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四句,以為做官主政之戒,影響天下達數百年之久。

許多士人尚且不知,而林黛玉竟對其有所了解,想必不僅限於略讀而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