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得意之餘,趙丞相緩緩啟唇,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慎重。
“若真如你所言,那所謂刺客隊伍中藏有本王的親衛,此中必有誤會重重。”
“本王絕無可能遣人對二人性命下手,此點,就連李大人亦能洞察秋毫。”
隨之,袁仵作細細講述了死者遭火銃所斃,無絲毫抵抗跡象,複又被轉移至廢墟之中的細節。
“且慢!”趙丞相麵色驟變,驚愕之情溢於言表。
“本王的親衛竟遭人搬運,而此事未經本王授意!”
言出,趙丞相似覺失言,李安則瞠目結舌。意識到失態,趙丞相心中不免一陣忐忑,真相似乎已難掩藏。
“爾等暫且退下,本王與李大人有密談之事。”
待吳連生與袁仵作離開後,趙丞相便直截了當地向李安吐露了實情。
殊不知,一切皆在李安預料之中。趙丞相派遣刺客的意圖與另一批殺手的行動目的迥異。
為查明後者身份,李安不得不佯裝寬恕趙丞相。
“原來如此,定是有奸人欲嫁禍於趙丞相了。”
“丞相欲納賢才自用,此舉並無不妥。”
“而另一批殺手,則意在取二人性命。”
“假若彼等得手,結合吳大理寺卿慣常的斷案手法,這企圖戕害大梁火攻之臣的惡名,怕是要落在丞相您頭上了。”
李安一席話,讓趙丞相胸中怒焰更盛。
“哼,本王令人潛伏玉泉河,原是為操練兵士,畢竟我大梁國庫寶藏匿於玉泉山,隔河相望。”
“先皇兄曾有遺訓,令我等皇族定期沿河演練,以備緊急之時。”
此言一出,李安內心震驚,未知先皇竟有此安排。觀趙丞相之言,可知其所知隱秘頗豐。
談及先皇,趙丞相心中確有遺憾,而今更添不甘,竟有人欲將罪名扣於其身!
“哼,何人竟敢如此囂張,妄圖栽贓於本王?!”
趙丞相怒火中燒,環顧大梁上下,遭受如此栽贓,尚屬首次。
將趙丞相引入局後,李安繼而追問:
“趙丞相英名遠播,是否不經意間觸怒了何方神聖?”
一句尋常試探,趙丞相卻是反應激烈。
“哼!本丞相即便樹敵,也是他們之榮幸。多年為官,政敵自然不少,但敢於明目張膽栽贓者,實難想象。”
此言非虛,趙丞相位高權重,能在朝堂與其比肩者寥寥無幾。
六王爺勢力相匹,雖互窺皇權,實則多為相互借力,栽贓之說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