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戎行鬆馳,習武不精。”
柳川易毫不慌張,侃侃而談:“此乃臣職疏忽,兵部諸公,歸後當即草擬練兵大綱,嚴行施策,嚴監其事,嚴獎嚴罰。至於軍資軍備,亦計劃擇人精細盤查,所缺之物,須儘快完善。”
李安聽罷,頻頻頷首,麵露嘉許,促其繼續陳述。
“最末一事,乃是將士鬥誌平淡,混日子之態。”柳川易洞悉此理,直言不諱:“此中原因有三。首者,軍餉發不均,有貪汙之風,致使將士心生不滿。此症,唯有嚴監嚴治,設立告賞製度,貪者處極刑。次者,缺乏激勵之策,製訂軍功章程,或許是時候了,無論練兵或上陣,皆需明賞罰。三者,將士不知所為。不識練兵之意,更不明戰場之所以。臣與群官將製定宣傳標語,於訓練中提升信仰,使其明了,他們為家、為國、為榮譽而戰,更為自身命運之改變而戰。”言至此處,柳川易自己也被情緒所激昂。
“妙言!”李安擊掌讚歎,眼中滿是慰藉之情:“柳愛卿,朕有汝治軍心得,實感慰藉。歸後速呈詳奏,整肅軍紀。若我大梁軍隊煥發新貌,汝為首功。”
柳川易拜伏地上:“臣領旨。”
即令柳川易所謀之策皆得以完善施行,大梁帝國的軍威亦不見得能令其滿懷自信。穿越而來的他,熟知歐洲諸國正忙何事。若是大梁的綜合國力不得提升,莫說子孫安穩,恐怕連他這皇位都難免外患之辱。
李安悄無聲息地更衣為庶人裝束,身形輕盈,坐上北向的馬車,徑直前往屬於機關司。那裡,承載了他對未來理想與希冀之所在。幾月時光匆匆,他明白這些布局非一朝一夕可見成效,但他仍滿懷希望地前去,看看郭有誌將計劃推行至何種地步了。
車廂內,郭有誌之舅、工部尚書李冰也同行。自郭有誌入北山以來,家門未沾其足,唯遣人數次探問。工部派駐以理事者,報其日常:郭有誌一方麵指揮搭建工事,一方麵籌措無端雜物,開銷巨資。
亦需良工巧匠,於皇家彆院置機關司臨時研究之所,聚各路人才近千:鐵匠、木匠、煉丹士、農夫、牧人、獵戶……各色人等齊聚。然郭有誌選人甚嚴,必須解其出題者,方許入彼此研究之門。
李安在奢華馬車中被秋菊、春蘭二侍傾心服侍,與李冰閒話家常,心緒卻如穿梭,思緒萬千。曆時一番,當夜幕低垂,方抵郭有誌的研究駐地——皇家彆院。
李安雖初至此地,但知此院已被攪得天翻地覆:圍牆坍毀,樓宇殘缺,珍稀樹木遭摧殘,令人啼笑皆非。李冰在旁,麵露難色,而李安不禁暗自感歎:世事難料,宦海浮沉。
李安亦聞李冰府上亦淒涼,李冰不敢在家中栽種珍貴植物,以防不測。
“轟隆”一聲巨響,李安踏入府中不久,後院傳來雷霆之響,驚動禦前侍衛緊急護衛,然李安心知肚明,那乃紅衣大炮之聲,想必郭有誌對此玩意甚是喜愛。
工部官員聞尚書大駕光臨,慌亂不堪而出,個個神色枯槁,衣冠不整,如同久困苦海。見尚書,便泣訴哀求,盼離此苦地。初時加入新司,皆喜形於色,不惜走後門爭一席之地。
但是,事情卻遠遠沒有他們想的這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