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被數百敵軍的精銳所困,戰死的風險極高。每一位宗師,每一位二品高手,都是國家之棟梁,不宜輕易犧牲。
這些由高手組成的隊伍,不僅戰力驚人,其機動力與潛行能力也是無人能及。二品之士,在爆發力的支撐下,短時之內可媲美奔馬。各式輕功、感知之術,皆非敵軍斥候所能匹敵。
在皇命之下,一言避戰百人之隊伍,四支戰力非凡的清剿隊伍,開始在遼東大地上綻放其鋒芒。敵軍精心培育的斥候精英,本是隱於暗處的銳刃,然而如今,卻成了群群倒影,無聲逝於茫茫戰場。斥候者,乃軍中之目、鼻、耳,寥寥數百,豈能承受連綿不斷的死亡之痛?宗師之小組,悟透了聚散之道,分而為二,化作八隊獵影,斥候之死,愈發加速。
莫大軍中,斥候一一隕落,行軍變得難上加難。無斥候之路,何軍敢盲目進發?一旦誤入敵網,損失不堪設想。
然而,在這即將火拚的戰局中,李安已悄然歸於紫禁之深宮。
此行雖長達月餘,然收獲頗豐:不僅收服異士鷹王,更與劉破軍結好,此人武藝軍略雙全,深談良久,兩心結為君臣之誼,更有鄧玉蟬之意外之喜相隨。
言若冰與楚若涵所掀起的商海巨瀾,李安未儘關心。臨行前,兩個女強人仍在遼東深處,與諸商討價還價,交易尾聲,準備返程。梁瑤暗中相助,安然無恙。
李安曾有意掩行前線,一探究竟,但是皆被梁瑤與劉破軍所阻,加之國事所係,不得不返。戰爭之漫長,耗資之巨,非國庫所能支,縱有財富如山,同樣難填這個漏洞。
然而,在國難之際,地主權貴之助,不可或缺。
在平時,或有壓民傷財之舉,然至此刻,同樣會挺身而出,支持朝廷。這本合情合理,國家若失守,地主權貴同樣將身家性命難保,曆史上,此種情形屢見不鮮。
李安將如何運籌帷幄,促權貴儘出己力,尚待觀察。
昔日,李安自幽宮歸來,不曾多時,即在金鑒殿召見了遠道而來的各路世家大族之長。
內閣輔政趙青如,眾位大學士,以及六部之要職者全部都侍側。
李安暇意悠然,倚龍椅輕坐,手執龍井香茗,淡漠的眼神掠過底下人群。
那些世家地主,是梁青如奉旨鈐集,原議以讓農戶減負。
而冥冥之中,正逢大梁與後金之間戰火突起,非往年邊境小覷之敵,而是關係國運生死的大敵。這些地主階層,對國事洞若觀火,明知後金武力非同小可。心中雖不言敗,然世事難料,後金野蠻之師未必易於馴服。
“唇亡齒寒”四字,人人皆知,然而諸位心中盼末戰之策,並非出兵征討,而是以金銀財寶,求得和議。
此議一出,乃是由世家大族中的領袖梁傑提出,梁家世代顯赫,梁傑年高德博,被譽為梁老太爺。
其家族有五員猛將或守邊疆,或鎮地方,均為朝廷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