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京城,溫大師親題店鋪之事,震動了整個文壇。眾多文人墨客蜂擁而至,隻為一睹溫大師的真跡,以求臨摹,以此膜拜。短短幾時辰,店鋪外已人山人海,文士雅客,或拿扇自詡風流,或衣衫襤褸卻手持筆墨,皆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幾個大字。
李安見狀,不得不增派人手,以維護現場秩序。這些文人的到來,無疑為店鋪的名聲添了幾分光彩,他們的討論與推崇,讓店鋪的地位在民間的心目中更是一日千裡。李安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的布局,似乎正漸入佳境。
在李安精心布局的效果之下,溫大師的每一次出現都成為了一場視覺盛宴,吸引著京城內外的目光。而就在眾人還沉浸在前一天溫大師題字的震撼中時,第二日,溫大師再度踱步至那院落,眾文人學子的驚呼聲中,他走到了那掛著“開業倒計時30天”的布匹前。在所有人好奇且迷惑的注視下,原來的布匹被取下,換上了一張新的。眾人眼中滿是疑惑,溫大師再一次揮毫,不多時,“開業倒計時29天”便鮮明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此時,眾人恍然大悟,原來這每日更換的數字,是在倒數這家店鋪開業的日子。這樣的舉動,無疑更加激發了他們對這家店鋪的期待,他們甚至希望能立刻將數字改為一,以便即刻見證這家店鋪的開業盛況。然而,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將溫大師如此大的文化人物用於日常的倒計時,眾人對此頗感不解。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既是一種創新,也是對傳統的一種挑戰。李安將一切安排妥當後,並沒有在此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帶著人回到了南山的琉璃工坊。
那裡的琉璃工坊建設已接近尾聲,接下來的任務是準備迎接外國商人的訪問。但在此之前,李安還需親自做一番細致的準備。當他回到南山時,便見到一排供方院落已竣工,而在鏡子工坊內,小順子正帶領著眾人忙碌著。
李安驚喜地發現,短短幾日功夫,已有滿滿一大木箱的鏡子製作完成。
這一成果足以證明他們的勤勞與效率,幾乎是夜以繼日地工作。見到這樣的成績,李安決定暫時停止生產當前款式的鏡子。
這一決定令小順子驚慌失措,他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急忙跪在李安麵前請求懲罰。李安對此感到意外,不解其原因,隨即詢問小順子的過錯。這突如其來的誤會,讓李安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疑惑,他開始反思是否真的看錯了人。麵對李安的質疑,小順子顯得更加困惑,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何錯。
這一幕,無疑加深了李安對於人心的思考,也讓他更加明白,管理之道不僅僅在於嚴格,更在於溝通與理解。
小順子的反應,不僅僅是對突然變化的驚恐,更是對未知未來的擔憂。而李安,作為一位領導者,需要的不僅是果斷與智慧,更需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引導與安撫人心,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共同的事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