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自然是進入盧龍軍空營,被一把火燒得全軍大敗。
幸好左神策軍非常精銳,遭受火攻伏擊,依然陣型不亂,成功殺出重圍,退回武牢關。
不過四萬軍勢,一戰便損失一萬,剩餘三萬兵馬,也是士氣極其低落,對張振軍令開始各種陽奉陰違。
一時間,將忌兵,兵疑將。
再加上新皇繼位後,大砍左神策軍的軍餉待遇,比原來少去一半,用來擴建宮室園林。
士卒本有極大怨言,幾乎差點發動兵變。但過往由李承業提拔起來的將領多是忠心之輩,一群將領憑借各自威望,壓製下了這番兵變。但士兵們怨氣一直未消。
此番再度被張振帶領著打敗仗,士卒心中的怨氣日漸增長。即便是張振,在感知到基層軍卒的殺氣後,也不敢對這些驕兵悍將出手。閉門裝起了縮頭烏龜。
但武牢關的僵持,令大明宮極度不滿,因為戰事一日不聽,國庫損耗卻與日俱增。皇帝還要享樂遊宴,卻發現自己快沒錢了。
在近侍田令茲彆有用心的引導下,連發數道聖旨,命令張振領軍出關決戰!
每一道聖旨落到手上,就好像一道催命符,讓張振開始後悔爭來此番差事。
他不由深恨當初怎麼會幫這等昏君繼位,將軍國大事當成兒戲!果如先帝臨終所言,李唐江山遲早亡在此人手上!
第九道聖旨傳來,即便是張振也沒有辦法再對抗下去,一夜之間,青絲染霜,人看上去不知老了多少歲。
他召集全軍將領議會,無論會議上張振如何勸說,威逼利誘,眾將皆以各種理由推托,堅決不肯出城作戰。
張振大怒,光棍性子大發,抬出軍令,強行要求全軍集合,出城陣戰。
結果命令剛傳出去,竟然就有人打開城門,將城外的盧龍軍迎入武牢關內。
有內奸協助盧龍軍,左神策軍自然又是大敗,此番甚至沒有對敵方進行任何殺傷,全軍便直接崩潰。
算是左神策軍成軍以來,敗得最快的一仗!
最終隻有一萬出頭的將士來得及跑回神都,甚至連神都都沒有呆多久。
敗軍不聽張振命令,在繁華的洛陽城中一番劫掠,便脅裹著張振等諸多將領跑回了潼關。
至於武牢關中的其他左神策軍,要麼騎馬逃出,占山為王,要麼直接投降盧龍軍,被盧龍軍引以為主力,使叛軍軍勢更旺,
消息傳回長安,即便是陰謀暗算張振的田令茲都傻眼了,他怎麼都沒想到天下第一精銳的左神策軍會敗得這麼慘,這麼快!
原本隻是想讓張振威風儘去,受挫於驕兵悍將,好為未來將他從左神策軍大將軍的位置上趕下來做鋪墊。
誰知道張振比他還狠,直接把四萬精銳敗得隻剩一萬出頭。
這下叛軍勢大,一旦再攻下洛陽神都,區區一萬人,如何守得住潼關?潼關再丟,那長安還怎麼守,就憑京中這些右神策軍?
田令茲沒有直麵過右神策軍的懦弱和**,安慰了心急如簧的皇帝後,便打算親自審閱一下右神策軍,看看是否能拉出去打一場。
結果右神策軍再次聽聞要派他們出征,軍中富戶子弟,權貴子弟全部做了逃兵。出錢將城內那些乞丐,孤寡老弱,殘疾病患,雇傭到軍中,頂替自己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