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臨危受命(2 / 2)

田令茲第二日看到的就是一群要麼麵黃肌瘦,要麼缺胳膊少腿,要麼老得連站都站不穩的一群精銳士兵。

他當場就絕望了,第一個想法就是把那些逃兵抓回來。但這些人,有些出身權貴世家,不是他能隨便動的,有些商賈富戶,肯定早就連夜出關溜之大吉,如何還能找得回來。

對於這事,田令茲當然不會認為是自己的錯,還反過頭詛咒張振庸人一個,居然還敢領兵打仗,可把大家都坑死了。

回到大明宮,田令茲就勸說皇帝收拾收拾東西,一旦洛陽潼關失陷,就立刻跑到巴蜀去。

皇帝自然有些不情願,巴蜀哪有長安樂子多,就算是胡姬,長安的也格外風騷一些。

田令茲著急上火的時候,皇帝潛邸的另一位老臣,還算正直,為人並不慌亂,反倒穩定了皇帝和田令茲的情緒,並給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主意。

“起複李承業?”

皇帝驚訝道,田令茲也陷入沉思。

他與張振不一樣,與李承業沒有舊怨,因此尚能保持理智。

那位老臣點頭堅定的說道:“此時,能挽狂瀾於即倒者,惟李承業一人!先帝亦將其引以為國之柱石!其人忠心可用,陛下不妨將其征召入朝,越快越好!”

田令茲問道:“可近期聽聞,他那作為欽犯的長子李定國,投靠了河西武威軍。公然露麵,殺戮官差,完全不將朝廷權威放在眼中。又割據一方,有這樣的兒子,李承業真的忠心嗎?”

那老臣向來看不慣皇帝身邊的宦官,認為皇帝昏庸,都是這群閹人帶壞的,因此回答的時候一臉不屑。

“他兒子是兒子,更何況還隻是養子!與李承業本人有何關係?況且如今情勢,陛下若是避往巴蜀,朝廷權威儘喪,隻怕到時叛亂的,可不止盧龍節度使一家!難道田內侍可去潼關帶兵退敵?”

田令茲雖然不滿,卻根本無法反駁。

這時皇帝說道:“不錯,怎麼能就這樣跑到巴蜀那種窮鄉僻壤的地方去。我就要呆在長安!著令,哦不,下詔懇請李承業入京,暫領征河北道行營大總管之職,若是能成功退敵,就官複原職,並恢複縣侯爵位!”

那位老臣躬身,連忙為皇帝擬下旨意。由快馬換馬不換人的一直傳遞到了渭州李承業家中。

李承業當日受旨,便召集三百親兵家將,帶著李光嗣,拜彆家人,策馬趕往長安。

他深知情勢危急,由不得自己使什麼三顧而請的矯情性子,隻想早日到達戰場,接過指揮權,保護長安不受戰火侵襲。

一日一夜策馬疾馳,入長安,進朝堂,帝皇再度拜將,授聖旨。

李承業連身上的衣服都沒脫,直接套上一品武臣官服,領聖旨前往潼關。

潼關殘軍,僅僅是聽聞李承業即將到任,士氣便與之前天差地遠,人人仿佛重拾信心。

等到李承業入關,便連張振的親兵都忍不住的歡呼振奮。

張振幾乎是被全軍盯著移交的魚符,此番受辱不下於徐州之敗。有意思的是,他反而不恨叛軍,不恨內侍,不恨皇帝與朝中朱紫,卻唯獨隻恨李承業這個當世戰神。

每當敗仗,都是李承業站出來收拾殘局。他敗得越慘,便越襯托得李承業的偉大,於世人眼中,他張振就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醜。

更在軍中,已多有人傳言其為常敗將軍,不可與其作為隊友作戰,否則必遭其禍。

沒有人願意當醜角,願意當陪襯,他張振自負有仙神暗助,當為主角,不該落得此番局麵,嫉妒憎恨啃噬著他狹隘的心靈,就如當下緊緊攥在手中,不願交出的這枚魚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