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 / 2)

【那位寫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張九齡,是嶺南神童,也是滿腹經綸的狀元,他早年做門下省左拾遺就以剛直勸諫被貶。】

【被貶回老家的張九齡也沒閒著,他上書申請開大庾嶺路,帶人親自上場勘探指揮,修了這條被稱作古代京廣線的梅嶺古道,而後來,這條路成了宋朝躲避戰亂的移民南下最便捷的大道.】

【如今登閣拜相的張九齡,儼然是繼宋璟韓休之後,開元年間的第三個‘魏征’——他提出的很多方針,比如,以王道取代霸道、施行仁政、輕徭薄賦,都跟魏征對李世民的建議一脈相承。可惜,這一回,他遇到的君主不是李世民,而李隆基依然會很快選擇放棄‘魏征’..】

【事情是這樣的,張九齡和李林甫入朝後互相看不上對方,一個認為對方是不學無術的奸詐小人,一個罵對方是假正經的酸腐文人,而前者的屢屢執拗勸諫,又讓李隆基早就心生不滿…開元二十四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二李君臣默契地找到機會趕走礙眼的張九齡———】

【一個叫王元琰的刺史被彈劾貪汙,按例應當交付三司會審,哪知,張九齡手下一個素來耿直的中書侍郎嚴挺之,卷入了這次案情——】

【王元琰的妻子找到嚴挺之哭訴,說自家夫君是被冤枉的,請求他幫忙斡旋查證——原來,這個女人是嚴挺之的前妻。】

【也許是出於前夫的仗義之心,也許是對前妻舊情未了,總之,嚴挺之明知不該出手,但還是出手了——接著,蹲在張九齡一派身後的黃雀李林甫也出手了,他命人把材料遞到李隆基麵前,彈劾嚴挺之和上司張九齡徇私枉法。】 (1)

【李隆基麵上怒氣衝衝、心中大喜過望,順勢奪走張九齡的宰相之位,這一回,他半分顏麵都不想留給,這位被後世稱為開元最後一位賢相的臣子——那一天,他在貶黜張九齡的同一份詔書上,任命李林甫為中書令取代張九齡打臉!這還沒完,很快,他又以張九齡舉薦的周子諒胡亂彈劾毀牛仙客為由,把張九齡貶去荊州當刺史...】 (2)

魏征麵上冷笑連連,心中不免在暗暗感慨,看來看去,這天下,像李二這般能長久容得下我魏征的皇帝,確實不多……

話說,老夫以後再勸諫的時候,要不要對李二溫柔一點點捏?

李世民怒拍桌子, "接連送上門三個魏征他都不要,他到底想要什麼樣的臣子?朕的魏卿如此嫵媚,李

隆基果真是瞎了眼!"

魏征頓時老臉悄悄一紅,陛下,你倒也不必這麼誇我…

【諷刺的是,這時的李隆基還不知道,十多年後,在倉皇逃往蜀中的路上,自己會淚流滿麵地想起這個曾經深惡痛絕的人,而且那時的自己,會派人前往曲江墓前祭拜他,追贈他為司徒——】

【因為,開元二十三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手下的大將安祿山貪功冒進,導致唐朝與契丹的戰役失敗,當時張九齡上書一再提醒他,安祿山此人眼神飄忽,麵相.奸詐,心不在大唐,日後必成大患,應當按律斬殺....】 (3)

天寶年間的李隆基一把推開楊貴妃,朕逃亡蜀中?安祿山?張九齡當初是提醒過朕,說安祿山要造反,難道這竟是真的?

高力士想到前些日子,安祿山剛送給自己的一大堆奇珍異寶,忙勸解道, "陛下,安將軍對朝廷,曆來是有口皆碑的忠心耿耿啊!再說了,這仙人此番盤點全在詆毀陛下,您的功勞比太宗皇帝還要強上許多,老奴想著,恐怕是仙人弄錯了…"

李隆基一想也是如此,既然自己不該上此名單,想來神畫提及安祿山之言也是假的,張九齡那老匹夫,朕會懷念他?可笑!

他摟著楊貴妃重新坐下,在靡靡的絲竹聲中,愉快地打起節拍來。

開元年間的年輕李隆基,看著畫麵中老態龍鐘一臉頹廢的自己,心情同樣十分複雜,那個自己,到了晚年竟會昏聵到這種地步麼?

朕自登基便有淩雲誌,誓要爭當大唐唯一能比肩太宗的皇帝!

他冷聲道, "來人!召張九齡進京!再派人去各地軍中,找到所有名喚安祿山之人,儘數押來!"

【李隆基趁機羞辱張九齡一事,讓朝中大臣敏銳地察覺到,昔年那位銳意進取、虛懷若穀的大唐皇帝已經消失了——從此,大臣為自保再無人敢直言勸諫,至此,李林甫成了大唐唯一一位終身製宰相,在他十九載為相期間,李隆基也朝著驕奢淫逸的道路越行越遠...】 (4)

【客觀地說,李林甫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心機深沉,手腕狠辣,似乎天生就具備政客天賦,將朝堂權術玩得爐火純青,連安祿山這種稱霸一方手握重磅的節度使,在他麵前也時常被震懾得冷汗涔涔…總之,比起楊國忠那個一無是處的草包黑心宰相,李林甫簡直被襯托得像一

朵白蓮花..】

楊貴妃不由得一愣,關我堂兄何事?

李隆基暗道,朕有林甫在,天下有何憂?楊國忠?朕雖寵愛玉環,倒也沒糊塗到那個地步…李林甫暗暗打了個寒戰,拿自己來襯托楊國忠的蠢?回頭貴妃娘娘枕頭風一吹,恐怕..

他忙撲通跪下表忠心, “陛下,臣所思所為,絕無半分私心,全是為了陛下和大唐啊,臣對國舅大人亦是萬分敬仰!"

李隆基笑著彎腰把他扶起來, "誒,林甫快起來!林甫啊,彆擔心!君之於大唐,如李斯之於秦王,你是為朕衝鋒的利刃啊,朕豈會怪罪於你?"

【以張九齡的黯然離場為標誌,李隆基邁入人生第二階段,正式開啟發瘋的旅程——開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張九齡被貶離開長安的第二天,五十二歲的李隆基以'意圖謀反發動叛亂'的罪名,下詔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全部貶為庶人.】

【在他的三個兒子震驚不已的時候,第二道詔書來了——這位大唐天子覺得,僅僅斷絕天家親情,還不足以發泄他心中的怒火,於是下令將三人全部賜死!李隆基以一己之力,創下一日殺三子的帝王吉尼斯紀錄.】

李世民的手漸漸顫抖起來,一日殺…殺三子?他拍桌起身怒喝道, "世間豈有這般當父親的!"年輕的李隆基也虎軀一震,一日殺三子,朕豈不是連劉徹都不如?【漢高祖劉邦:我去!世民呐,你這孫子比我這孫子還混蛋!】【漢景帝劉世民:小豬,爹先給你道個歉,你不是最混蛋的一個,多多少有點欣慰了!】

【漢武帝劉徹:瞎,說這些做啥?我家李大哥一定氣壞了,李大哥,記得接點仙露來喝,彆被這種狗東西氣壞了身子!】

【宋太宗趙光義:要我說,他李世民一世英明有個屁用,生了一堆窩囊廢和蠢貨!】

【明成祖朱棣:嗬嗬送給你!】

【唐高宗李治:敢罵我耶耶和大唐君主!你算個什麼貨色?哦,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收回、最後還被韃子搶走河山的宋朝皇帝對吧?誰給你的勇氣嘲笑我耶耶的?窩囊!】

【唐皇後武氏:就是!憑什麼把我家陛下也罵進去!嗬嗬,要我說,你們宋朝的TAI祖皇帝竟然是你哥?讓我猜猜,是你哥生不出

兒子?還是想學草原部落兄終弟及?噢,對了,還有一個可能,莫非你是殺了侄子篡位的?嗬嗬。】

【明TAI祖朱元璋:嘖嘖,這婆娘腦子確實不一般!】

【宋TAI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光義:哥!彆聽那臭女人挑撥!我發誓,當年是你誇我文武雙全、可托起大宋的明天,親自在百官麵前下詔指定我為儲君的!弟弟真的是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不信你問趙普!】

趙匡胤看著麵前素來最信任的親兄弟和趙普,心中的狐疑越來越深,朱家那父子二人,經常在暗示自己什麼?

而且,那個時空的自己並未看到神畫預言,為何會把皇位傳給光義?明明朕一直打算讓昭哥兒再多曆練幾年.

【讓我們來看看,同樣邁過50歲門檻的李世民在做什麼——貞觀二十三年,春旱,三月份終於降雨,李世民下詔要與百姓一起慶祝,五天後,他拖著被多年征戰和勤政累垮的身體出宮,看到百姓夾道慶祝,悲傷地對長孫無忌說,自己還有很多政策來不及實施,可惜老天已經不給他機會了..】

(5)

貞觀群臣看到這裡,頓時有不少人開始抬袖偷偷拭淚,古來天妒英才,此言不差啊!

長孫皇後心神俱碎,摟著孩子們哭得淚流滿麵——陛下,你為大唐付出得太多,為自己考慮得太少了..

雖然從沒見過麵,但一心想跟李世民當兄弟的劉徹,此時也不顧大臣們詫異的眼光,伸手揩了揩眼淚,喃喃道, "李大哥,為什麼除了我,好人總是命不長啊?"

李治想起那些年與父親相互依靠的歲月,也不禁悲從中來,抱著武則天痛哭不止。

【也是這一年,聖寵不衰的武惠妃驟然去世...】

武惠妃原本正在高興,聖上為她的瑁兒掃清了障礙,眼看他們愛情的結晶就要登上太子之位了…此刻卻見到畫麵中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的自己,懵了!

此時,她和李隆基已分不清,神畫內容到底是真是假,但二人終是悲從中來,相倚垂淚不止。

李隆基摟著她,情深義重道, "娘子,你放心,朕心中你是最重要的,若你萬一真的不幸芳年早逝,朕此生,定不會再納旁的女子進宮....】

br />

【武惠妃永遠想不到,她和李隆基二十年的帝妃恩愛,她為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鋪的路,在自己死後儘數化為雲煙…李隆基因為她的離去,悲傷過度,下令遍尋天下絕色入宮,以排遣心中悲痛.…】

被李隆基摟在懷中的武惠妃身軀一僵,儘數化為雲煙?遍尋天下絕色進宮?李隆基冷嗤道,惠妃乃朕平生最愛,若她果真早早離去,朕如何還有心思尋花問柳?

【武惠妃原本以為,子憑母貴,最得李隆基喜愛的兒子李瑁,接下來會順利成為太子。沒想到關鍵時刻李隆基猶豫了。首先,李瑁序列十八,在他前麵還有一位三皇子李嶼;其次,李隆基一日殺三子,心中後悔不已,暫時不想立太子..】

【這一拖,就拖到武惠妃猝然離世,李隆基悲傷之下,把情感寄托到陪伴自己多年的高力士身上—一畢竟,他曾親口說過‘力士當上,我寢乃安’。在高力士‘推長而立’的建議下,李隆基選了李嶼做太子,而他的感情生活,也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武惠妃全身血液驟然變得冰涼一片,三皇子李嶼!竟然不是我千辛萬苦養活的瑁兒?聖上的感情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難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