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正作品完成之後,觀眾看了是什麼想法,怎麼理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啦。
白葉懶得理會,過了片刻之後,確定沒自己什麼事,他就招呼陳大器離開。
兩人走了,卻有許多人湧來。
一些人是附近的群眾,過來看新鮮熱鬨的。當然其中也一些聽到了消息的雕塑家,立即趕了過來,一睹究竟。
當他們看見了空中之鳥之後,頓時沉默了起來。
就像當初,專家組看到了方案,立即產生驚豔之感一樣。這些雕塑家也是專業的,在看到了實物之後,也自然明白其中的意韻。
將抽象與極簡,融合得這麼完美的作品,確實非常罕見。
僅憑這一件作品,雕塑行業中必有白葉一席之地。一幫人沉默了,也沒人嘴硬,非要在雞蛋裡挑骨頭,把雕塑貶得一文不值。
東西好不好,大家心裡有數,無緣無故的貶低,要麼是無知,要麼是沒有器量。
所以他們不發表評論,默默地來,又默默地走了。
相比之下,普通人就沒那麼多心思。他們來到體育館,在參觀遊覽之後,就是各種合影,上傳朋友圈。
最佳拍照地點,自然是廣場雕塑。
空中之鳥……
這雕塑其實很有魔性。
不知道名字之前,多數人不明白,為什麼在廣場中間,矗立一根怪異的柱子,有把手,還有尖端,像是兵器。
但是在知道了雕塑的名稱之後,立即有人感受到了其中的深意。
“空中之鳥,這是羽毛嗎?”
“挺有趣的……”
“好像在不同的角度觀看,感覺都有所不同。”
“好看。”
普通人覺得不錯,合影走人完事。
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文藝的青年男女,卻忍不住借此抒發情感。
一篇篇美文,立即成型。
“天空未留痕跡,鳥兒卻已飛過。”
“當你看到鳥的時候,你不會去想它的羽毛不是嗎?你會想到它的速度,想到透過天空看到它那飄逸的,閃著光的掠影……”
“如果我是雕塑家,做了鳥兒的翅膀、眼睛和爪喙,給它一個現實的模式或形狀,我就會妨礙它的運動……”
“然而……”
“我隻要它的靈魂一閃而過。”
……
“呸!”
“無病呻吟!”
“一幫文青,懂什麼雕塑。”
在文章的下麵,自然有人表示不屑。
但是更多的人,卻是紛紛讚賞,予以好評。包括坐在辦公室中,中午休息吃著泡麵的王小二,也忍不住在美文下方,寫了一篇長評。
“當鳥飛翔,最美的形態,就是它在空中掠過的痕跡。”
“一隻鳥具體長什麼樣子,那隻是標本。當它動起來的時候,才是自然。”
“如何用雕塑這個靜止的形式,捕捉動態的自然?”
“飛鳥掠空,一閃而過,什麼也沒留下。印在人們腦海中的,就是它們靈魂的痕跡。”
“這也是雕塑家,對自然的信仰和崇敬。”
“……”
人與自然。
天人合一。
這是永恒的話題。
問題在於……
一幫雕塑家麵麵相覷,空中之鳥的立意,有這麼高大上嗎?
明明隻是比較抽象簡練的東西啊,從造型上來看,確實很像是羽毛,然後再從羽毛的確可以聯想到飛鳥。可是從飛鳥,怎麼又扯到自然與信仰上啦?
很莫名其妙!
業界人士不懂,但是過了幾天之後,他們忽然發現網絡上關於體育館廣場的雕塑的熱度,居然沒有消散的跡象,甚至於還成為了網紅打卡的聖地。
為什麼呢?
大家搞不明白。
因為按照他們以往的經驗,雕塑這種東西,再怎麼有名氣,最多是在圈子中有影響力。出了圈子,普通人一般不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