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2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5456 字 7個月前

1842年6月13日,英艦進犯吳淞口,陳化成開炮還擊,第一炮命中“布朗底”號,打死一人,打傷多人。第二炮再中“弗萊可森”號,將一兵雙腿打斷。炮戰從晨至午,英旗艦“皋華厘”號被擊中多次,後檣洞穿三炮。第二旗艦“布朗底”號被擊中四十餘次。“西索斯帝斯”號被擊十次,其他戰艦亦被擊多次。

然東炮台卻一直作壁上觀,陳化成遣人問詢,穿沙營參將崔吉瑞道:“吾奉兩江總督令,暫且緩師。”

化成歎曰:“牛鑒誤國!”

多艦中炮,英海軍司令巴加道:“作戰以來,清人炮火以此為最;此陳化成,不吸民膏髓但飲吳淞水,果然名不虛傳。”

璞鼎查道:“可惜了此人。傳令,加大艦炮火力,陸軍迂回圍擊。”

兩江總督牛鑒屢命陳化成退兵寶山,指揮戰事,陳化成屢屢不應。牛鑒正自歎息,忽聞炮戰獲勝,大喜,親坐八抬大轎觀摩。半途,總督儀仗被炮擊中,牛驚,混入潰兵,遁逃太倉。

蘇鬆鎮總兵周世榮見勢不妙,苦勸化成退兵。

陳化成拔劍怒斥:“庸奴,武臣衛國,死於疆場,幸也,誤識汝!”

周世榮逃,其部千餘人亦潰。炮台側後小沙背之徐州鎮總兵王誌元亦棄陣而逃。

陳化成督率十幾親兵孤守炮台,炮兵缺處,化成親點貨要,連開數十門。炮震手傷,血流至脛。夷炮飛至,又傷其足。四周英軍蜂擁,化成身中七彈,體已不支,遂命左右:“吾不能複生,汝免我首,擲體溝中。”語畢,一慟而絕。

7月13日,英艦至鎮江圌山以東江麵。

圌山,雄峙江滸,舟行其間,僅通一路,矢石可及。

去歲,廈門失,江南名士包世臣料定夷人必攻定海,漸及寧波、乍浦、上海,入大江以絕運道。即刻上書欽差大臣裕謙:圌山須安設重兵,以備不虞。

裕謙無應。

包世臣不餒,又為奕經部屬繪圌山圖帖,說以防守之方。再後又上書江南提督陳化成:江南海防,狼、福以上三百裡,並無險隘。圌山,扼鎖大江,宜此鑿石開山,修築炮台;木龍紮柵,安設炮位;環山咀三麵,分三層安設大中小炮;再用紅船數十,列載小炮,巡徼柵外;再於對岸三江營前,堅築炮台,成南北夾擊。

陳化成亦為可行,稟報兩江總督牛鑒。

牛鑒曰:莫又然其說者。

7月14日,英“伯魯多”號、“複仇神”號駛進圌山,守軍發炮攔阻,三江營亦發炮配合。一英艦後艙中彈,有英軍跌落江中。次日,9英艦複來,百炮齊轟,圌山炮少兵寡,彈儘台毀。

17日,牛鑒率兵一萬,自常州退駐鎮江,飭令道府宴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以備迎犒夷師。

鎮江副都統海齡誓不與夷議和事,張貼告示曰:“逆夷膽敢侵入,即刻提兵出擊。”

牛鑒無奈,攜兵遁向南京。

18日,英艦摧毀鎮江外圍焦山、象山炮台,直逼城下。

英夷勢如破竹,鎮江副都統海齡驚懼,疑漢人作祟,下令嚴查。又令:非我族類,其心已異,非常時期,寧可枉殺。其部心領神會,滿城尋疑,就地正法,兩日不到,千餘漢人被殺。漢人不服,群起討伐,海齡縱兵開炮轟擊。

璞鼎查聞鎮江內亂,即刻彙集七千大軍,悍然攻城。

海齡督率一千五百旗兵,拚死抵抗,眾寡懸殊,城垣即日即破。旗人俱驚,為避妻女被辱,旗兵急速歸家,割女眷喉嚨,拋子女深井。海齡妻亦攜孫自戕。

海齡悲嚎:“寧戰死,勿苟活!全軍隨我,血戰夷逆。”

海齡言畢,即率殘部與英人鏖戰街巷,死戰兩日,千餘旗兵全皆戰歿,海齡亦自份火海。

鎮江對岸,揚州紳商驚恐,急籌五十萬兩紋銀,作贖城之資,送與英人。

璞鼎查謂郭富、巴頓道:“我等以通商名,為自由平等戰,實則求財;皆與揚州城樣,何來萬不得已之戰爭!鎮江之戰,我死傷169人,超前戰總和。倘都如此,實不堪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