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2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5629 字 9個月前

鐘廷生道:“吾與漢陽守軍誓以兩國宗馬首是瞻。”

韋俊道:“胡妖林翼,新增水師六營,船250,勇4900;陸師亦增5000。漢陽、武昌外圍,深壕寬溝,四麵長圍。陸路已然不能。惟沿水路西移,撤出妖圈,撐船就岸,逃出升天。漢陽、武昌唇齒相依,鐘丞相率軍先行。所撤之軍,須前突中顧後衛,漸次有序;切忌散漫潰亂,狼奔豕突。”

洪仁政道:“吾水師已被打殘,水路可行?”

韋俊道:“悄無聲息,出其不意,行其無備。”

鐘廷生道:“兩國宗先退,吾後衛之。”

韋俊道:“不可!武昌一空,妖截江道,爾部甕中之鱉也。龜山火起,爾部撤畢,吾即殺出武昌。速傳吾令,自今日起,各部以攻代守、以進代退,五天一擾,七天一攻,日夜騷擾,亂妖心智。”

1856年12月19日淩晨,李孟群例行攻擊漢陽,外江炮船洶洶而至,功城甚急,忽暴風大作,李恐有失,急令收隊。

陸師都司張得勝欲攻,遊擊劉滿道:“聽聞賊逆不日當遁,毋庸急攻,徒受炮傷也。”

向晚,龜山火起。李孟群令營官盧又雄察看。盧又雄率眾攻至西門橋,彈矢屢放,竟無回應;就近一觀,漢陽城空空如也。

李孟群聞知,率軍追至江邊,斬殺太平軍百餘。遂又引軍入城,縱兵放火搶掠。一時火光燭天,照耀江波。

江北紛攘,胡林翼、李續賓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夜半,李孟群遣人渡江報捷。胡、李派兵探看,武昌城亦已空空如也。胡林翼不敢怠慢,飭令楊載福、李續賓、蔣益澧引軍尾追。

蔣益澧拒不奉令,告假還鄉。胡林翼知其桀驁不馴,且與李續賓不睦,遂順水推舟。

韋俊兩萬大軍,慌不擇路,退至九江、湖口。

林啟榮、黃文金皆東殿將士,韋俊兵叩城下,林、黃皆不敢納。韋俊無奈,南下景德鎮,暫且落腳。

官文、都興阿、李孟群亦不示弱,飭令鄖陽鎮總兵王國才、協領多隆阿沿長江北岸,疾追猛攻,接連攻占黃州、黃梅,進抵小池口,鏖戰三日,不克。月底,參將鮑超率三千霆軍至,乘夜偷襲,鮑超身先士卒,掣旗疾進,被鉛彈擊中,數日不醒。多隆阿無奈,複興兵浚濠,長塹圍困。

長江南岸,楊載福、李續賓二路大軍,水陸並進。半月時間,攻占鄂州、大冶、興國、廣濟,再臨九江城下。

李續賓安營孫家壟,令兵士負薪填濠,將九江城外之樁柵、竹簽、焚拔殆儘。複又引兵攀城二十餘次,不克。遂自九江、官牌夾以南而東至白水湖尾,開浚長濠,濠深二丈,寬三丈五尺,計長三十餘裡,逾山脊四重,留東門大路,為誘戰追襲地。

武昌複得,鄂地儘收。官文急奏:二十二日未刻,克複漢陽,殲賊無數。賊之秋官副丞相鐘廷生、指揮劉滿,被炮轟斃。武昌兵勇望見對岸漢城煙焰,知已得手,激而急奮,齊力攻剿,亦於二十二日亥刻,克複省城。大軍東進,瑞州、義寧與北省崇陽、通城在在毗連。胡林翼僅留勇千餘,實形單薄。著奏留湖南候選道王鑫北進崇、通,控扼贛鄂之交,確保武漢之後。

胡林翼亦疏:二十二日,楊載福水師複將賊之戰船,逐一燒毀,片帆不留。陸師攻剿更急,賊逆不支,洞開城門,分路突圍。臣與諸將分路堵截,鏖戰三時之久,殲賊三千,擒斬檢點古又新、賴集興等各級佐將54名。午時,攻入武昌。武漢三鎮即得,則水陸東征之師,恃武漢為根本。大營有據險之勢,軍士無返顧之憂。軍火米糧,委輸不絕;傷痍疾病,休養得所。是則平吳之策,必在先保鄂郡矣。

王國才幕僚方玉潤不屑,私謂王國才曰:“大軍圍攻武漢一年,並未損賊一樁一簽。賊於本月廿二日忽同遁去,蓋回援江省也。吾勞師靡餉,待賊自遁,然後成功,可慨也夫!”

王國才歎曰:“闔國如此,孰能奈何?”

袁州克服,武昌又得,瑞州、安吉、九江、小池口複又圈圍,國藩甚喜,上奏:鹹豐五年冬間,瑞州臨江袁州吉安相繼失陷,西路州縣多淪於賊。今秋援軍來瑞,而兩湖之路始通。自袁州克服,鄂師抵潯,而西路各屬以次恢複。吾皇萬歲,賊訌金陵,贛域向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