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2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5221 字 7個月前

先皇賓天,普天同悲,然肅順等假傳先皇遺詔,篡政擅權;禦史董元醇上疏條陳,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特召載垣等麵諭照行,彼等桀驁不馴,咆哮朝堂,驚嚇幼主,妄稱係讚襄皇上不能聽太後之命,請太後看折亦係多餘之事。

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忍氣吞聲,肅順愈加暴戾,視禦位如兒戲,擅坐嬉戲;進內廷如入自家,無所顧忌;恭送梓宮,輒敢私帶眷屬,喜樂如常,尤寒人心。

以上種種,皆大逆之罪也!

大清律例,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淩遲處死。惟朕心有所未忍,肅順加恩改為斬立決。載垣、端華均係宗室親王,國檢本有議親議貴之條,尚可酌情稍減。故於萬無可貸之中,免其棄市。載垣、端華均著加恩賜令自儘。

景壽身為皇親國戚,緘默不語;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於載垣等竊奪政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按律應發往新疆效力贖罪。惟念三奸凶焰方張,受其鉗製,均有難與爭衡之勢,其等不振作,尚有可原。

兵部尚書穆蔭,著即革職,加恩發往軍台贖罪;禦前大臣景壽、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禮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祐瀛,均著即行革職,加恩免其發遣。

另,本日據賈楨、周祖培、沈兆霖、趙光奏政權請操之自上並皇太後召見臣工禮節及一切辦事章程,請飭廷臣會議,並據勝保奏請皇太後親理大政並另簡近支親王輔政各一折。著王、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將應如何酌古準今,折中定議之處,即行妥議以聞。欽此。

諸臣接旨,即刻彙集一堂,商討垂簾、輔政事宜。

眾人麵麵相覷,竟不知自何談起。

奕忻道:兵、戶、刑三部,賈、周、沈、趙四人,爾等先行上奏,爾等先議。

周祖培、賈楨皆道:親王乃吾皇欽命議政王,恭請親王先開尊口。

奕忻道:吾大清二百餘年,無此先例;酌古準今,折中定議,實難定矣!

議政王尊口定調,諸大臣口實難開。

眾人議論三日,竟無一結論。

慈禧太後不遑多讓,親發上諭曰:朕奉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懿旨,茲今一切政務均蒙兩宮皇太後躬親裁決,諭令議政王、軍機大臣遵行,惟繕擬諭旨仍應作為朕意宣示中外。自宜欽遵慈訓,嗣後議政王、軍機大臣繕擬諭旨,著仍書朕字。將此通諭中外知之。欽此。

桂良觀諭,長歎一氣,私謂奕忻道:西後乃肅順第二也。

奕忻道:東後優於德,西後優於才,西後慈明,可節而製之。

桂良道:才不配德,謹防後來居上。吾等商討垂簾、輔政之事宜,爾議政之職,可否以輔政更之?一家獨大,擅權篡政,徒呼奈何?

奕忻道:茲事體大,茲事體大!

桂良道:爾若有輔意,吾可私謂文祥、周祖培、賈楨等。

奕忻道:萬萬不可,此語即出,兩宮即曉;一波即平,毋須另起一波。明日且聽諸臣工論議。

眾大臣再議七日,亦無結論。

慈禧太後怒,再發上諭曰:茲內外庶政,皆賴兩宮皇太後躬親裁定,朕再諭內閣,務必奉皇太後懿旨,將曆代帝王政治及垂簾事跡彙纂進呈。

桂良見諭,再謂奕忻道:事已至此,爾作何思?

奕忻道:兩諭皆不提輔政之事,這政不輔也罷!十餘年後,吾皇弱冠,屆時且看兩宮作為。

桂良道:世事如棋局局新,人情似紙張張薄。爾隻顧人情,不念世事,可嘉可歎!

恭親王奕忻鬆口,垂簾遂定。

1861年11月28日,恭親王奕忻偕和碩禮親王世鐸,會二百零二位王公、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等大員,恭請慈安、慈禧二太後垂簾聽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