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1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4033 字 9個月前

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

曾國藩接李鴻章谘文,歎曰:兩宮連下六諭,敕命李少荃援攻金陵,曉岑兄以為,李少荃援乎?

歐陽兆熊道:援與不援,李少荃左右為難;兩宮催急,李以谘告,似已欲動,於心不忍,特以相告。此所謂投石不為問路,打草亦為驚蛇。

曾國藩道:我思慮再三,不可再阻,李少荃即以谘文詢問,我亦以谘相回,另外致書一封,詳敘吾意。隻是沅甫二年之勞苦,一旦分予旁人,吾心實不落忍,故先將此谘與函,送沅甫自決。

歐陽兆熊道:滌帥之意,令九帥急攻金陵乎?

曾國藩道:急攻與否,沅甫自決;五月份之火藥三萬、餉銀三萬,擬於日內起運;速傳吾令,事不宜遲,速即發往金陵。

是夜,曾國藩複致書曾國荃:昨日寄信一件、谘文一件,擬請李少荃來金陵會剿,想可先到。今日將寫給少荃之信與谘各一件,現專門派船送往弟處,弟細心斟酌,如以為然,即由弟遣人送往蘇州撫署;如弟不以為然,則谘與信皆交來人帶回,我另外回複李少荃即可。

我千思萬想,皆恐弟肝病日深起見。不請少荃來金陵會剿,則恐賊城相持太久,餉絀太甚,弟以鬱而病深;請少荃來會剿,則二年之勞苦,一旦之聲名在人,又恐弟以激而病深。故輾轉躊躇,百思不決。此次將谘與函,送弟處自決。

弟之聲名即我之聲名也,弟之性命即我之性命也。二者比較,究以保重身體為大。弟之身體如經得起長久磨練,那我就放心了。

另外,弟切勿憂,吾觀少荃屢次奏辭信函,似始終不欲來攻金陵,若深知弟軍之千辛萬苦,不欲分此垂成之功者,誠能如此存心,則過人遠矣。

順問近好。

曾國荃接書,即告諸將:二載辛苦,一朝功成,分予他人,惜哉惜哉。

朱洪章道:啟稟九帥,我軍攻城二載,手段用儘,無一得逞;而今,掘道三十餘處,亦不能破。吾以為,廣集夷人開花大炮,聚而齊放,或可震懾賊膽。

曾國荃道:上月左季高遣炮隊來援,吾已拒之。夷人炮火,可懾小城。

李臣典道:啟稟九帥,即缺開花大炮,又不急攻,再待時日,師老矣!不急克,日久生變,請於龍脖子重掘地道,填藥轟之。

曾國荃深思半晌,急切道:得虧祥雲兄提醒!金陵城高池深,堅固異常,西邊瀕臨大江,北麵湖水汪洋,東南兩麵係小河環繞,僅鐘山龍脖子一隅有旱路可通,此脖乃兵家之必爭。諸葛曾言,此城鐘阜龍盤,石城虎踞,帝王之宅。粵逆若是蒼龍,必扼其脖而縛之。吾令,朱洪章、蕭孚泗、李臣典等,速自龍脖子城牆之下,掘挖可填裝三萬斤火藥之巨洞,此若得爆,城必破矣!

朱洪章得令,即偕蕭孚泗、李臣典等攻占龍脖子附近石城,朱洪章、蕭孚泗合力,築炮台於龍脖子山上,高與城齊,距城僅十餘丈,作偽攻狀;李臣典親率一軍,潛伏其下,掘地挖洞。

李秀成亦知龍脖子之重,調派重兵,安設重炮,晝夜環擊,對攻半月,雖轟斃湘軍總兵郭鵬程、王紹義、副將陳萬勝以下千人,然亦無力阻止。

1864年7月19日上午,李臣典督率信字營,曆時六日六夜,終將地洞掘成。

曾國荃得悉,召集諸將,商討轟牆破城事宜。

曾國荃道:三萬斤火藥齊聚一響,龍脖子城牆必塌,粵逆賊膽必碎,諸位督率各部,自潰口蜂擁而入,金陵自破。然萬軍奔騰,潰口太小,不可一並而進;諸位,孰願當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