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翰孤守月餘,惴惴不安,惶恐道:糧資將罄,援軍不至,此地或為吾等之死所。
道員史念祖道:藩台大人勿憂,速速統籌糧資,十日之內,均糧撐持;十日之後,各路援軍必至。
英翰道:當真?
史念祖道:宋慶、張得勝、張曜等必不敢怠,聞訊即行。曾國藩業已進駐臨淮,一聲令下,淮、湘各勇,蜂擁而至。
英翰道:先前,曾國藩一不助江忠源,二不救吳文鎔,三不援王有齡;吾乃蚍蜉,且為滿人,難入曾氏法眼。
史念祖道:古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曾國藩飽讀史書,自然深諳。金陵光複,曾氏兄弟為求自保,裁兵撤將;然殘撚驟起,曾氏猝不及防,其下之軍,亦屬烏合;今日其不救吾,明日亦無人援其!
英翰道:曾國藩深識遠略,公而忘私,必曉其中之利害,吾即再發谘文,懇請迅發雄兵。
曾國藩接喬鬆年、英翰告急文書,亦不敢怠,急飭:雉河集營盤被發、撚圍困,岌岌難久保矣,淮、湘各軍,務必全力營救。
趙烈文道:啟稟滌帥,何故如此急迫?
曾國藩道:先前分兵救援,慎之又慎。今洪逆覆滅,天下大勢已定;蕩掃此股逆匪,河清海晏,吾即徹裁湘勇,為國去一巨患。
趙烈文道:啟稟滌帥,所謂時移勢亦易,急流勇退,手無寸鐵,空空如也,反為人製。
曾國藩道:吾命不足惜!東周二分,眾諸侯各自為政;東漢末年,劉備、曹操、孫權擁兵自重;盛唐天寶年間,安祿山、史思明藩鎮割據,皆貽害萬年。吾乃疆圻,財權在握,複輔以軍權,稍不矜持,宜蹈前人覆轍。急流勇退,采籬東山,賦詩飲酒,亦甚快哉!速傳吾令,劉銘傳、周盛波、張詩日、易開俊部,即刻開拔亳州縣境,圍殲撚匪。
劉銘傳等接令,迅由臨淮並進雉河集。壽春鎮總兵易開俊進紮西洋集,以目疾為由,擅離戰地;宋慶、張曜等亦逡巡不前;劉銘傳不齒,自督淮軍,百炮齊射,悍然開攻。
炮聲隆隆,英翰喜泣,乃令民團守護城垣,自偕史念祖分率四千健卒,傾出城門,縱橫而擊。
腹背受敵,周遭皆兵,賴文光、張宗禹不敢再戰,兵分二路,一北一西,撤圍而去。
劉銘傳、張詩日等淺追即止,與英翰、史念祖等寒喧二三,屯兵雉河集,靜待曾國藩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