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
左宗棠奏章抵京,兩宮太後急召恭親王議商,慈禧太後道:左宗棠抵甘以後,雖屢報勝仗,總未痛掃賊氛,致金積堡一隅之地,日久未克。竭東南數省脂膏以供西征軍實,似此年複一年,此巨帑豈能日久支持!該大臣捫心自問,其何以對朝廷?
恭親王奕訢道:啟稟皇上、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奴才以為,戰事千變萬化,朝廷斷不可遙製。兵者,詭道也;然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所謂勝負之機也。左宗棠戎馬經年,屢摧強敵,實乃大將之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催之過急,適得其反。
慈安太後道:非是催之過急,陝甘茴匪滋事以來,朝廷大張撻伐,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兵剿賊,每歲撥用餉銀不下八百餘萬兩;事端頻發之際,陝甘若靖,此之巨帑,用之於亟需之處,必是國之幸事。
慈禧太後道:金積堡距離京師,三千裡之遠;左宗棠一味頓兵不前,孰能奈何?
奕訢道:近日,有禦史上疏彈劾左宗棠以權謀私,擅留官銀,中飽私囊;這陝甘鏖戰正急,查與不查,確屬棘手。
慈安太後道:吾大清饋贈彆敬之官場陋規,靡然成風,揮之不去;左宗棠萬難獨善其身。
慈禧太後道:左宗棠嫻熟韜略,威望素著;正所謂譽即來之,謗亦隨之。朝廷無意遙製陝甘戰事,嚴旨激勵,亦為促其奮進;然其若萎靡不前,朝廷正可借助陋規,敕令李鴻章督率淮勇,取而代之。
慈安太後道:大清國之東,天津教案懸而未決,諸夷戰艦再臨大沽口;大清國之西,浩罕汗國人阿古柏進占南疆,英、俄二夷亦蠢蠢欲動。多事之秋,令行禁止,使命必達。
奕訢道:陝甘不靖,河西走廊不通,甚難興師新疆。天津天主教仁慈堂凶殺一案,牽扯甚廣,孰是孰非,務必明查。昔日,法國公使遇各省細故,皆暴躁異常,此次反若不甚著急,似伊已有定謀;此事處置不當,後患不可勝言。
慈安太後道:今春天津地方,數百名幼孩失蹤;據傳,這些孩童,皆被法國傳教士及中國教民誘拐;每一幼孩,拐犯可得銀五兩,而法人可以幼孩眼睛、心肝等,配製西洋洋藥。
慈禧太後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此等謬論,不可任由言傳。天津教案之拐販武蘭珍,聲言乃教民王三唆使,其中是非曲直,細查便知;然天津道員、知府、縣令,辦理此案,操之過急,不能事先預防,遂致命案生發。著直隸總督曾國藩迅赴津地,明察秋毫;如確屬愚民借端滋事,曾臣務必委曲求全,消弭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