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後道:曾國藩近日來奏,言其老病侵尋,右目失明,左目昏蒙,臥床難起。曾臣此狀,恐難赴津;即便勉強成行,恐又力不從心,徒被洋人要挾。
慈禧太後道:每逢大事,曾國藩皆以恙退卻;然天津之教案,處理不當,國難臨頭矣。崇厚奏請,津地之官員,務必革職嚴議,以悅洋人;然迷殺幼童之事尚未理清,先即妄自菲薄,崇厚顢頇,無能之至。此之要案,非曾國藩不能解也。曾臣如身體尚能應付,務必排除萬難,馳赴津地。
三人議罷,速傳諭旨:法人教堂牽涉迷拐之案,訊供稍有端倪,尚未能確指證據。此案啟釁之由,因迷拐幼孩而起,總以有無確據為最要關鍵,必須切實根究,則曲直既明,方可再籌辦法。
至洋人傷斃多人,情節較重,若不將倡首滋事之犯懲辦,此事亦勢難了結。天津道員周家勳、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著先行交部分彆議處,仍著曾國藩於抵津後,確切查明,與崇厚悉心會商,體察事機,妥籌辦理,以期早日完案,免滋後患。欽此。
曾國藩接旨,謂幕客趙烈文道:軍機處廷寄,十萬火急,一十六名洋人,三十餘名中國教徒,皆被津民砍殺,此之大案,如何處置?津地土匪迷拐幼童,本乃屑小之案;津地官員處置不當,彈壓無力,方有此變;然法人豐大業公然槍擊吾大清命官,實乃此案之導.火.索也。
趙烈文道:啟稟滌帥,津郡事變之起,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與之為難,雖受迷無據,而幼孩百許童貞女屍從何而來?教民王三雖不承招,武蘭珍則生供俱在,不得謂無其人無其事也。法領事豐大業且以洋槍擬崇大臣、天津令,從人已受傷矣;其時欲為彈壓,亦無從彈壓之。此後百姓之哄起殺人放火,事出雖倉猝,然或許真乃官司私下授意使然。
曾國藩道:外國性情凶悍,津官胡亂妄為,屬民習氣浮囂,將來構怨興兵,恐致激成大變。餘此行反複籌思,殊無良策。與洋人交涉,應彆有一副機智肺腸,餘固不能強也。
趙烈文道:啟稟滌帥,西宮之意,如確屬吾民群起與洋人教民為難,兩宮有彈壓士民,以慰各國之意。
曾國藩道:吾自鹹豐三年募勇以來,即自誓效命疆場,今老年病軀,危難之際,斷不肯吝於一死,以自負初心。然天津人心洶洶,拿犯之說,勢不能行,而非此又不能交卷。可有萬全之方,上無愧朝廷,下不辜黎民,中又可應付諸洋人?
趙烈文道:洋人船堅炮利,無理尚爭三分,此事萬難有全!
曾國藩道:處置此等大案,務必秉持公心,公諸於眾,機鋒所向,尤在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