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紹南道:此折奉上,船局保了七分。
左宗棠道:此地距離京師,三千裡之遠,大音亦是希聲。曾滌老雄峙江東,隻手遮天,滌老一言,即可抵那三分。速即致函滌老,請其力保船局。
是夜,宗棠奮筆疾書,忽有六百裡急報,言曾國藩已於三月十二日仙逝。
宗棠聞聽,筆既墜地,淚如泉湧。
宗棠傷心欲絕,虞紹難趕緊撫慰:惜天不假年,滌帥早列仙班;吾等早晚亦入此道,懇請左帥節哀。
宗棠歎曰:曾公一去,吾與李少荃之間,再無居中調和之人也。平心而論,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吾不如曾公;同心若金,攻錯若石,吾與曾公,相期無負今生。
宗棠言罷,即遣長子左孝威赴湘奔喪,宗棠自以晚生名義,敬奉挽聯一幅,金四百。複又告誡其子:吾與曾公,有爭者,國勢兵略也,非爭權竟勢比。
國藩死訊至京,兩宮大慟,迅諭: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學問純粹,器識宏深,秉性忠誠,持躬清正,著追贈太傅,照大學士賜恤,賞銀三千兩治喪。恒念功勳卓著,加恩予諡文正,入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於湖南原籍、江寧省城建立專祠,其生平政績事實,宣付國史館,其一等侯爵,即著伊子曾紀澤承襲。
兩宮太後綴朝三日,以示哀悼。三日畢,兩宮即召眾臣,議商江督繼任人選及長江水師提督黃翼生去留事宜。
恭親王奕訢道:啟稟皇上、聖母皇太後、母後皇太後,江蘇巡撫何璟,非湘楚人也,此人曾隸曾國藩麾下,暫署兩江總督,名正言順。長江水師提督黃翼生,馭下無方、任人唯親,宜應開缺。曾國藩江督任上,亦有此意;然曾甫逝,驟褫其職,似有人走茶涼之嫌。
慈禧太後道:著頒彭玉麟欽差大臣關防,彭臣即日起巡檢長江及兩湖水師,長江、兩湖自提督以下所有將弁,彭臣皆有權稽考。
軍機大臣文祥道:啟稟皇上、聖母皇太後、母後皇太後,陝甘總督左宗棠奏言,馬化龍以財帛起家,馬桂源以教義惑眾,財帛能收買人心,教義可籠絡民眾,此等人物,非誅殺不可。河州大總戎馬占鼇,財、識皆缺,其人剛柔相濟,能明大義,才堪選用。
慈禧太後道:左臣曾奏,陝茴之禍,由於漢茴構怨已久,起釁之故,實由漢民;關隴肇釁,曲在漢民。速即傳旨陝甘總督左宗棠,凡征戰者,服者懷之,貳者討之;自古使然。
左宗棠接旨,自是欣慰,1872年7月,宗棠移營蘭州,即召河州諸茴目。
馬占鼇自縛其臂,聲淚俱下,哽咽道:馬某罪孽深重,自縛領罪;自今以後,愚民竭誠儘忠,永不反叛。
左宗棠亦是感慨,道:爾等能明大義,甚慰人心。本爵大臣已上奏朝廷,著爾等即組馬三旗,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