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皇後礙於聲名,隻好納諫並表彰其耿直忠貞。
脫脫回京之後,其好友太平被罷相,朝臣畏懼脫脫一黨的權勢,皆與太平劃清界限,唯獨泰不華敢昂然為之餞行,一直送到大都城外。
太平勸其止步,不要以此受到牽連,泰不華卻道:“士為知己者死,何懼禍患?”
儘管泰不華因為此事被脫脫一黨排擠出大都,但滿朝文武卻沒有一人能說出他品行的不是。
無憂島逐漸勢大以後,朝廷便詔令泰不華到江浙一帶,屢經遷調,最終安排他負責調查海寇這件棘手的差事。
泰不華將方國珍血洗縣衙的事情查清之後,立刻上報朝廷,認為此事可以安撫,獻招安之策,但朝廷卻不予采納。
在此之後,方國珍按照文瑄的指示,不斷在沿海一帶生事,騷擾元兵。
因泰不華調查過方國珍,便調他為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方國珍上次劫掠溫州官船失敗,就是被泰不華所敗。
泰不華暗中埋伏火筏,以此偷襲焚燒方國珍的船隻,此戰方國珍等人慘敗,仗著水性高超才僥幸逃脫。
泰不華一心為國,完全不屈服於方國珍海上不斷襲擾沿岸的方法,是故方家兄弟視其為真正的大敵。
方國珍感慨道:“但願蘇兄弟行事順利,隻要讓沿海百姓意識到朝廷的昏聵無能,不與我們作對,甚至配合我們行事,就算這泰不華有通天才能,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
西風怒號排濁浪,東海寥廓灑春霜。
南存百舸刀光影,北有朱門酒肉香。
海上的方國珍擔心自己部眾的安危,岸上的泰不華則對朝廷充滿了擔憂和無奈。
泰不華的隨從捧著件外衫,走過來披到他身上,小聲道:“大人,有消息了。”
泰不華將近五十歲的年紀,須發已白,背脊在海風中挺得筆直,接過隨從遞過的回信,微微側首道:“你先下去吧。”
隨從垂首退下,遠遠望著仿佛與崖石融在一處的泰不華,惋惜無比,自家大人有勇有謀,若得朝廷重用,必是一代名臣良將,怎至於淪落成這種孤苦模樣?
遠處的泰不華將信閱罷,眉梢之間露出一抹欣喜,將外衫扯下,快步走回,邊走邊道:“快,回府衙!”
“大人,是有什麼好消息嗎?”
泰不華朗聲笑道:“看來這江浙行省的官吏也不儘是愚昧無知的人,行省左丞孛羅帖木兒回信於我,謀定於六月乙未合兵進討海寇。”
隨從喜道:“大人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地方大員的支持,這次定能一舉擊潰海寇,蕩平東海之亂。”,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