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他隻是想救人(2 / 2)

白骨大聖 咬火 6190 字 11個月前

此言一出,喪宴賓客們滿座嘩然,難道宋知知的死真的另有隱藏嗎?

晉安看著一直低著頭的三管家,繼續說道:“其實這件案子並不複雜,複雜的是絕大多數南方人沒見過雪與冰石,思維受到局限,很難往冰石殺人方麵聯想!”

晉安把他在殺豬匠家發現的幾處疑點,一一說出來,驚豔四座,所有人都露出驚訝、錯愕表情,想不到還能如此製造密室殺人。

就如晉安所說,這件案子並不複雜,冰塊融化會失去支撐力,乾草打濕再燃燒會升起大量濃煙讓人窒息,這些都是常識,但因為地域環境受限,導致人們思維局限,若沒有晉安點醒,大家都不會主動想到這些。

“原來用這些很平常的生活常識就能製造出完美密室殺人。”

“是晉安道長觀察仔細在先,才有後來的聯想到冰石密室殺人,晉安道長不僅見多識廣,更是心思細膩,頭腦靈活。”

“不錯,晉安道長真是神人,這麼多細節線索放在我麵前,我就算是抓破頭皮也絕對不會把它們跟殺人凶手聯想到一塊。”

在座賓客交頭接耳討論,稱頌起晉安。

但是在這麼多人裡,也有一部分不服氣聲音:“你們也太把那個小道士神話了,現在就下結論太早了吧,到目前為止都是晉安道長的猜測,三管家還沒說話呢。”

捕頭王東林捕頭閉目回想了一遍火災現場,然後睜開雙眼,目光欽佩看向晉安:“晉安道長沒有說假,被大火化為灰燼的殺豬匠家裡的確存在這些可疑細節。”

隻是回想一遍,王捕頭就想起了許多現場細節,能坐上捕頭之位,可不隻是武藝好,辦案經驗豐富,記憶力過人、細心耐心,都缺一不可。

“說來也是慚愧,那天我雖發現這些細節,卻沒有深入想太多,今日得了晉安道長點醒,如醍醐灌頂,讓案子的思路一下清晰明了。”

“晉安道長說的這個方法的確能製造出完美密室殺人,看來我王某人的確是辦了件天大冤案,讓無辜者替真凶背上罪名。”說到後來,王捕頭一臉羞愧。

在辦案方麵,王捕頭的威信比晉安高,有了王捕頭認可等於坐實了石誌平的罪名,一直低頭讓人看不到臉上表情的宋家三管家石誌開始大聲喊冤反抗:“你個妖道,少在這裡含血噴人,宋家待我不薄,我有什麼理由要害宋小姐!”

“為了那三千兩贖金!”晉安目光冷冽。

“盜亦有道,綠林上的人隻求財不求命,不劫書生和婦孺老人,你不僅破了綠林規矩,還如此心狠手辣,不講誠信,拿到贖金後為了不暴露身份選擇殘忍殺死宋小姐,還嫁禍給無辜的人。”

三管家石誌平對視上晉安的冰冷目光,心頭一顫,心生惶恐,下意識逃避,不敢直視。

雖然不敢與晉安直視,但他依舊在反抗:“你口口聲聲說我綁走小姐,又嫁禍放火殺人,你,你可有證據嗎?不要沒有證據就站在這裡含血噴人!而且仵作也驗過屍體,殺豬匠生前既沒有外傷被人打昏過去又沒有被人束縛住手腳,他怎麼可能乖乖束手待斃,讓外人闖入他家,還布置下那麼多機關!”

“老爺你一定要為我做主啊!殺豬匠鐵栓經常往宋家送肉,他貪圖小姐美色,蓄謀已久綁走小姐,而且那天不少人都看到殺豬匠扛著豬來府裡送豬肉把小姐撞倒,肯定就是那個時候讓這廝惦記上了咱們家小姐!這種鄉野莽夫,出身卑微,有什麼事乾不出來的,殺豬多了殺氣重,改成殺人對他們這種人是很正常的事!”三管家石誌平擠出幾顆眼裂,哭著對宋海川叫冤。

“住口!你這種人也配直呼鐵栓的名字!”見對方都這個時候了,還在詆毀殺豬匠,晉安心頭怒火起,冷喝打斷三管家的醜陋表演。

“你口口聲聲說要證據,好,今天我就讓你心服口服!”

“宋老板,想必你們早有懷疑宋家有內鬼吧?要不然宋老板不會一回到府邸,就馬上下令封鎖所有出入口,嚴禁人外出。”

晉安並未馬上拿出證據,而是先反問宋海川。

宋海川怒火瞪著跪在地上哭泣喊冤的三管家石誌平,想到女兒的慘死模樣,被大火活生生燒死,他心臟疼痛說不上話,讓大管家代替他回答。

宋家大管家冷眼看了眼殺死小姐的石誌平,回答:“小姐失蹤的第二天,我們看收到了綁匪扔進宋家的勒索信,老爺一邊報官一邊發動宋家在江州府的所有人脈和力量。老爺說小姐剛失蹤一天,目標又大,綁匪不可能這麼快就帶人出城,綁匪和小姐肯定還在府城內。老爺著重懷疑綁走小姐的人很有可能是宋家內鬼作案,因為宋家人是最快亦是最準確掌握到小姐每天行蹤的人,所以老爺讓我先不要打草驚蛇,先偷偷排查府裡的每一個人,其中也包括了偷偷排查三管家。”

跪在地上朝宋海川不斷磕頭喊冤的三管家石誌平聽到這,肩膀猛的一震,磕頭動作微微一頓,雖然很快被他掩飾過去,繼續磕頭喊冤,但在場許多人都注意到了這個細節。

大管家繼續往下說:“就在我剛排查到三管家,剛有點線索,發現小姐外出買胭脂失蹤的那天,有人看到三管家曾出現在胭脂店附近,調查剛有點眉目,我剛回府向老爺稟報這事,結果小姐就在那天出事了,被一場大火燒死。”

說到宋小姐遇害,大管家眼眶通紅,麵帶感傷。

“看來真凶很狡猾,發現他已經被懷疑,所以急著殺人滅口並嫁禍給人。”晉安神色冷峻。

“王捕頭,我試著推理下那天的案子經過,如有錯漏還望指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