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哨音響起時,顧成禮便隨著眾人一起進去貢院,按照考引找到自己的號舍。
因為上次“府試”的悲慘經曆,他這次對號舍分配降低了很多期待,已經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沒想到此次的位置卻出奇地好,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院試的考試內容其實和縣試、府試差不多,主要考的也是試帖詩與八股文,不過院試分正試與複試兩場,通過正試後,人數比真正要錄取的生員多出一倍,要通過複試淘汰掉一半,剩下的考生才能真正地獲得秀才功名。
顧成禮按照先前兩場考試的經驗,輕車熟路地完成了試帖詩與《聖諭廣訓》默寫部分,來到了最後一關,也是整個考試最核心最難一關,策問題。
“浮費彌廣”
當顧成禮拿到策問題考卷,見到這四個字時,目光一愣,隨後眉頭微蹙,大周的財政如今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嗎?
顧成禮如今生活的朝代稱為周朝,一個在前世曆史書上從未出現過的朝代,而其經濟發展狀況與文明水平大抵和前世他所了解的北宋差不多,甚至連政治、軍事等體製都有很高的相似度。
大周同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在朝堂當中,同品階的文官明顯要比武官更受尊崇。不僅僅如此,當年大周的開國皇帝為了製衡百官,還設下了多重監察機關,甚至從中央到地方州縣同樣設了相關的監察體係,以防百官作亂,以至於百年後的今天,大周的冗官、冗兵、冗費現象非常嚴重。
因為大周是將地方的財政收歸於中央,而這些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朝廷中央對地方各州縣的征調力度逐年增大,而地方本身的開支也在不斷擴大,這樣一來就導致地方的財政逐漸入不敷出。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導致朝廷中央的財政同樣出現很大壓力,長此以往,必然會動搖國本。
如今周朝的財政問題都已經出現在了科舉考卷上了,由此可見情況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顧成禮歎了一口氣,腦海裡卻已經誕生了雛形想法,略作一番思忖,頓時下筆如有神。
既然已經出現了財政危機,還有這麼多的冗官、
冗兵要解決,那就必須想法子開源節流。
如何開源節流?顧成禮腦海裡跳出了一個詞,改革。
一個國家的財政從何而來,追根究底還是來自於民,隨著周朝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若是不想辦法改革,最終隻會以各種形式變成苛捐雜稅然後分攤到百姓頭上,最終苦的隻是底層百姓。
如今作為最底層的百姓,顧成禮一深思就忍不住頭皮發麻,下筆速度卻更快了幾分。
既然國家缺錢,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稅收來獲得,而如今周朝施行的還是人頭稅,也就是按人丁來收稅,這種稅收政策在長期執行中很容易出現弊端。
這種政策下,承擔國家稅務的主體是人數眾多的社會底層貧苦百姓,他們為了逃避人口稅,往往會選擇少生不生,甚至有重男輕女家庭直接溺死女嬰,但真正富有、占社會少數的富商貴族們,他們坐擁著絕大部分的財富卻隻為國家貢獻了那麼一點點的力量。
這自然是不合理的,既然不合理,那就改革成更合理、更公道的。顧成禮提議將人頭稅改成土地稅。
他記得土地稅在前世是出現在清朝雍正時期,這是按照土地田畝來收稅,土地越多,交的稅也就越多,反之,則就交的越少。
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動那些貴族、大地主們的利益,但也的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顧成禮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否會被呈到當今聖上那裡,他也不在乎自己寫下這篇文章是否會引起那些貴族地主們的忌憚,反正他現在隻是一個童生,他有什麼怕的?
不僅僅如此,他還列舉出了更加詳實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可能會遇見的問題,比如“隱田”、“隱戶”。那些動輒坐擁萬頃田畝的大地主,怎麼可能會老老實實地納稅呢,明麵上登記的田產和真實擁有的隻怕永遠不相符,而“隱戶”則是指隱藏人口。
因為如今交人頭稅,很多百姓賣兒賣女,地主貴族私藏奴婢之眾,很多都沒有去官府登記造冊,一方麵則屬於逃稅,另一方麵這些不在登記造冊之列的奴仆生命安全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顧成禮一時意氣,洋洋灑灑羅列了眾多款款條條,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解決的途徑也很
直接明了,等停下筆時,竟還有些意猶未儘。
略作休息後,他理清思路,再次提筆,這次要寫的則是商稅。
都道古人重農抑商,商業得不到發展,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對於大周來說,並非如此,真正受拘泥而無法發展商業的是底層的百姓,對於那些權貴來說,他們名下都是有不少鋪子的,甚至有很多富賈直接是投到那些權貴門下。
譬如他所處的這同安縣,因地處江南,商肆眾多,其中不少都和知府知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