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考廬江輿圖以及斥候的修正,霍峻將雷池水域及其周邊山川地形的沙盤終於製作成功。
霍峻洗手收工之際,甘寧、高翔二人領著校尉入了營帳。甘寧麵露鬱悶之色,說道:“仲邈,孫瑜不戰而撤,據斥候所言,其大體可能屯兵於皖口。”
甘寧與霍峻長久以字相稱,今受霍峻節製,甘寧仍以字稱呼。霍峻頗知甘寧習性,也不在意這點。
霍峻用毛巾擦完手,捏起象征孫瑜的小旗插到皖水注入長江口,說道:“可是這裡?”
甘寧看著沙盤上的旗幟,指點說道:“正是,皖口依山傍水,北臨百子山,南近大江,遏守險要,易守難攻。從皖口順水而上,可至皖城。皖城遭孫權屠城,又遷三萬人入江東,今城空虛。”
孫策統一江東後,他表李術出任廬江太守,給三千兵。然而李術出任廬江太守,念著孤懸江北,孫策難以管製,招降納叛。在孫策去世後,李術起兵反叛孫權。
孫權、徐琨二人圍攻皖城,李術因糧儘而兵敗身亡。孫權、徐琨屠皖城,梟術首,遷徙部曲三萬餘人入江東,皖城遂是人煙稀少。孫河繼任廬江太守後,放棄皖城作為郡治,而是將其遷到江南的曆陽。
甘寧率兵向東探查過廬江地勢,進而說道:“廬江道路險峻,丘陵溝壑縱橫,溪流密布。從皖城向東而行,分彆為石亭、夾石、掛車等地,道路狹窄,不易通行;若向西而行,分彆為潛陽、鬆滋、龍逢,河流眾多,不易作戰。”
霍峻麵露沉吟之色,說道:“孫瑜退至皖口,占據險要,乃有自保之意。我軍將士不易急攻,當以保豫章為上,深壘桑落戍,操練兵馬,緩緩圖之。”
“豐露!”霍峻喊道。
“在!”
霍峻手指向鬆滋,說道:“雷池遼闊,水道複雜,然欲敗孫瑜兵馬,其乃我軍必經之地。鬆滋位於雷池以北,臨近潛山,乃是險要之所。今命你與飛度率部進據鬆滋,以為前哨,進探敵情。”
“諾!”
“興霸率水師巡視江麵,警惕孫瑜動向,若無軍令,不可與他交戰。”霍峻吩咐說道。
說著,霍峻手撐在案幾上,沉聲說道:“其餘諸軍,仍操兵馬,深築營壘,靜候軍令。且命人催促徐元直,讓其儘快將連接雷池的鐵鎖打造而出,橫寬江麵,以為壁壘。”
“諾!”
霍峻對於戰事並不著急,他需要在深入廬江作戰前,降低自己戰敗帶來的風險。在桑落戍修築營壘,便是為了防止他兵敗之後無路可退;封鎖江麵,則是為了不讓孫瑜輕易深入豫章。
眾將退出營外,劉忠奉上一封書信,說道:“府君,黟山書信。”
“嗯!”
霍峻拆開劉備寄來的戰報,仔細翻閱起來。
劉備在書信裡吐槽了黟山地勢的崎嶇,騎兵難以施展。他入山的道路太長,導致他被孫權、周瑜統率的大軍堵在險要之所。他考慮到孫權兵馬多於自己,自己又處在地形不利的位置,因而采取諸葛亮的建議,深修營壘,與敵對峙,尋找敵寇的弱點,伺機而戰。
在書信內,劉備問候了霍峻的身體,又詢問戰事情況進展。
霍峻思慮少許,提筆回了封信,於信中表示道路崎嶇,又處深山之中,需格外注意糧道的問題,不能輕易深入,被敵寇斷了糧草。
繼而霍峻又表示自己這邊戰事順利,逼退試圖襲擾豫章的江東水師。如今沒有率軍深入廬江,主要擔心孫氏與曹操聯合,不知敵寇的深淺,欲等待局勢分明,且穩固了後方。等到時機合適,他將率兵深入廬江,尋機與孫瑜決戰。
晾乾墨水後,霍峻將書信交予侍從,說道:“將此信送與左將軍。”
“諾!”
霍峻背依憑幾上,目光望著沙盤,眉目微皺。
這場仗很關鍵,劉備、孫權決戰分出勝負,將決定江左的歸屬。他與孫瑜的對決,將會成為孫、劉二人分出勝負的砝碼。,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