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烽火台(2 / 2)

季漢大司馬 周府 3659 字 10個月前

周瑜站在山坡上,迎著寒風,指點說道:“皖口至京口,航道千裡。及春水方升之時,舟船順江而下,皖口至京口,一日可至。敢問仲異,霍峻揮兵南下,又有細作潛入城中,內外夾擊之下,城堅又有何用?”

孫瑜沉吟少許,說道:“公瑾所言極是,江水奔流,一日可至,不可不備。瑜將去沿江上下,從牛渚始至京口百餘裡,選高阜處置一烽火台,或二十裡,或三十裡,每台用五十軍守之;倘霍峻率大軍渡江而下,夜則燃明火為號,晝則點狼煙為警。”將在北方的烽火台間距常有十裡,但沿江水而建,情況便是不同。畢竟船隻的行駛速度快,不同於陸地上。因而以二十裡為距離建設烽火台,最合適不過。

說著,孫瑜不禁笑了出來,說道:“屆時霍峻兵至牛渚,我於京口則知其動向。兵至城下,京口已有戒備。霍峻雖智,但亦要臨城而歎。”

周瑜難展的眉目,亦是舒展開來,說道:“外有烽火台警戒,內有重兵把守。實如仲異所言,霍峻兵至城下,亦要望城興歎。進則難克京口,退則無助戰事,僅能派兵圍城而已。”

頓了頓,周瑜又叮囑,說道:“江淮錢糧多從京口入笠澤,又送於吳縣。仲異職責重大,當不可小覷,務必日夜戒備,不可放鬆。”

“諾!”

孫瑜遲疑少許,問道:“我軍僅剩吳會二郡,及丹陽十縣在手。即便此戰得勝,但劉琦、劉備有荊州為援,亦難全複舊土。以公瑾之見,我孫氏今後當何去何從?”

周瑜歎了口氣,說道:“以當今局勢而言,曹操勢大,劉表次之。為今之計,唯借曹氏之力,以抗劉氏。江左地形奇特,中有黟山為阻,豫章、吳郡分於兩側。豫章入吳郡,唯有走大江、黟山可行。”

“黟山山道崎嶇,自黟山入吳會僅有數條山道,皆崎嶇難行。因而擊退劉備後,當於山道險要之所,依托山勢設立關隘,阻敵於黟山之中,據險恃守。”

“走大江而行,需奪京口,入丹徒水道。因而我軍可深修城郭,恭順曹氏,得江淮之助,以抗荊州水師。”

周瑜的戰略眼光還是出色,知道孫氏的未來走向。當下的孫氏已經失去了割據一方的資格,唯一的希望就是此戰得勝劉備,恭順曹操,借力割據吳會二郡。

孫瑜心中了然,向周瑜拱手說道:“請公瑾安心輔佐麾下,瑜與公禮(孫韶)誓守京口。”

孫權能割據江東六郡,早期上與孫家的族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坐鎮地方,幫助孫權鞏固住了地位。

如今在孫權統治的危機關頭,孫權所能信賴的人也隻能是孫氏族人,而非外姓將領。周瑜能得孫權信任,核心在於周瑜過往的表現,得到了孫權的信賴。

周瑜亦是拱手,沉聲說道:“請仲異放心,守住京口,斷荊州水師入笠澤,瑜便有計策勝敵。”

周瑜麵對霍峻、劉備分兵進取的鉗形攻勢,應對方法簡單。即以孫瑜守京口,阻霍峻於丹徒水道外,而他引誘劉備入太湖,借助水師的力量擊敗劉備,破解了劉備的攻勢,霍峻水師大概率不戰自退。

至於劉備會不會上鉤,隻能說劉備不得不深入太湖。若是劉備停步不前的話,江東水師可以從丹徒水道進攻京口城下的霍峻所部。劉備唯有不斷逼近吳縣,才能牽製住孫權大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