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把臂二人,說道:“孫權帳下青徐江淮人士頗多,如那長史張昭、主簿孫邵,在仲邈得勝之際,某已命公佑(孫乾)、憲和(簡雍)二人為使,入江東大營,勸降孫權及手下將校文武。”
帶頭大哥張昭不必說了,主簿孫邵的話,曾是北海太守孔融帳下的功曹,被孔融盛讚為‘廊廟之才’即可官至九卿之才。劉備與他有過交際,孫乾與他有鄉人關係。孫邵後隨揚州刺史劉繇下江東,又入孫策帳下任職,孫權對孫邵甚是器重。
今劉備讓孫乾、簡雍出使,看來不僅是勸降孫權,也有瓦解孫權手下文人謀士的念頭。霍峻扶劍而行,笑道:“將軍此舉可行,周瑜戰死,水師覆滅。孫權已無戰心,若能勸說歸降,又讓其帳下將校歸附,則江左之亂平息。”
江東水師覆滅,孫權可用兵馬僅剩程普這一支。程普把守鬆江,防備劉備率軍渡河,深入吳縣。若能勸降孫權,程普、全柔、賀齊等將不戰而降,亦是一件美事。
閒聊許久,甘寧借機離去。留下劉備、霍峻二人,深入探討江左問題。
劉備環顧周圍,低聲問道:“孔明欲讓雲長之女與伯瑋之子,結兩家之好,仲邈以為如何?”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孔明之言有理,使君當可行之。長公子即克江左,收士門人眾多,不免有居心叵測之徒,行諂媚之語,離間使君與長公子之關係。若有姻親關係,可安長公子之心,亦退小人讒言。”
在博望坡獻策之時,那時候霍峻不曾陰侍劉琦,當時他構思劉備可以架空劉琦。但隨著他入劉琦帳下,以及從政多年來看,架空劉琦是件不太可能的事。
除自己大軍之外,潘浚、文聘、劉磐、黃忠等人皆是劉琦帳下文武,且不言劉琦的個人能力如何,單論他的爹,以及他現在的身份,就難以被架空。隻能說他當初的想法,屬於是不成熟的想法,幸好僅在設想階段,不曾與劉備說過。
接下來江東六郡平息,將要轉入文治。而文治上又是屬於複雜問題,無論是劉琦,還是劉備都屬於外來人。為保持政治的穩定,不論從劉備角度出發,亦是從劉琦角度出發,他們二劉進一步合作,對於鞏固江左局勢,幫助甚大。
這種背景下,聯姻已經不是屬於個人喜好的問題,而是上升到兩家集團必須要的問題。
劉備握著霍峻的手,說道:“初定之下,兩家結姻親之好,著實有必要。屆時若有間隙發生,仲邈當調節我與伯瑋之間關係,切莫讓奸人得逞。”
霍峻微微頷首,認真說道:“我觀使君不僅要與長公子結姻親之好,必要之時,當以谘詢之身份留守吳縣,融洽關係。丹陽郡政務,可交由孔明、元直等賢士負責,使君瀏覽文書即可。”
“留守吳縣?”
劉備捋著胡須,說道:“伯偉曾言不曉州郡政務,欲向某請教。倒是可以借此留在吳縣,與伯瑋親近關係,亦可結好江左士族。”
說著,劉備目光看向霍峻,問道:“以仲邈之見,將如何為伯瑋謀取荊州?”
霍峻斟酌良久,問道:“孔明之見如何?”
劉備如實說道:“孔明以為當緩緩圖之,蔡瑁、蒯越把持襄陽內外,行重耳之略,尋機謀之。”
“孔明之策穩重。”
點了點頭,霍峻認同說道:“今曹操已克河北,不日南下。且劉荊州尚在,不可與荊州操戈動兵,以壞長公子名聲。”
彆看將克江東,劉琦出任揚州刺史,劉備分走丹陽郡自治,但實際上江東的名義統治者乃是劉表。子叛父乃是大忌之事,除非劉表病故,否則江左沒有任何的理由向荊州用兵,甚至還要聽荊州的安排布置。
“可!”劉備說道:“既然如此,備當於江左練兵,休養生息,招攬賢士,待時而謀。”
劉備緊緊握住霍峻的手掌,感激說道:“三年前,備顛沛流離,兵敗至新野,本以為當碌碌無為。卻不料仲邈獻策於備,行天下二分之略。今江東雖不屬於備,但亦有備一半之疆土。”
“深思觀之,無仲邈謀劃之功,將無備之今日!”
此言此語發自劉備內心,他深知霍峻在這中間立下的功勞。如果沒有霍峻提供下江東的方案,並且屢建奇功,江東是否能下猶未可知。
霍峻見劉備欲行禮,連忙扶起,說道:“峻乃豪強小吏,能有今日之盛,亦要感謝使君。”
霍峻能在平寇鄱陽賊後,領萬人兵馬,劉備居功至偉。他說服了劉琦及眾將,也向劉表上疏舉薦霍峻。以當時霍峻的官職及資曆,想統率萬人大軍,很是困難。
“榮辱共之!”劉備沉聲說道。
“峻願隨使君左右!”霍峻拱手稱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