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江左歸附(2 / 2)

季漢大司馬 周府 5427 字 10個月前

“諾!”

張昭、張紘、孫邵三人向劉琦獻表歸降。實際如張昭所說,荊州方麵對孫權的歸降頗是重視。不管孫權當下的官職如何,但孫權以江東之主的身份歸降,無疑是漲了劉表的顏麵。在劉備的建議下,劉琦收下表文,好生安撫三人,並與劉備向劉表舉薦孫權以平西將軍,都亭侯。又舉孫紹為騎都尉,兼烏程侯。

孫權的官職往上躍遷一級,從討逆將軍至平西將軍。雖是虛官遙領,但亦可表明荊州方麵對孫權的器重。孫權安心之下,孫乾、簡雍與張昭、張紘等人奔走歸降事宜進展順利,孫氏正式歸降劉表。

手握揚州人口案牘文書,又仔細翻閱丹陽郡的人口數據,劉備甚是歡喜。

“孔明,後漢永和五年時,核驗江左吳郡、會稽、豫章、丹陽舊四郡,居有戶八十萬,口三百五十萬人。揚州竟然如此富庶,實在出乎我預料之外。”劉備感慨道。

諸葛亮輕搖羽扇,說道:“主公切不可被案牘文書所迷惑,後漢南方諸郡郡守為求政績,於文書中統計人丁,常將蠻夷計入其中。故南方州郡人口,並無文書上所載如此之多。”

“竟有此事?”劉備驚訝問道。

劉備常年在北方中原混跡,北方郡縣統計人口,士族豪強遮蔽人口,常往少了計算。今來到南方,劉備亦是不曾想人口還可虛報,畢竟人口與賦稅掛鉤,你人口多了,賦稅自然就高,豈有人口多了,賦稅還減少的道理。

諸葛亮笑道:“主公不中其中緣由,屬實正常。亮叔父曾任豫章太守,亮頗知其中深淺。後漢人丁賦稅統計,有漢夷兩分。漢民出賦納稅,民戶越多,賦稅則是越多;夷民不出稅賦,僅出戶錢,如大口輸布一匹,小口出布二丈。漢民轉夷民者不少,夷民又難以教化,郡縣為免蠻夷叛亂,常計人口,卻不收賦稅……”

從春秋至兩漢,華夏大地不斷向外擴張,征服、設郡縣、移民、漢化。從賦稅征收的曆史變遷上,可見其中深層次征服與治理的智慧。

如西漢時期,大部分的領土初入王朝之中,統治者們為不引起地方蠻夷的叛亂,對地方蠻夷不收賦稅,施以恩德,派遣郡守縣令治理蠻夷地帶。

經過長達一兩百年的變遷,逐漸有了漢民,城郭已建,又有兵甲。至東漢之時,東漢統治者向四方蠻夷征收少量賦稅。但這就涉及蠻夷利益問題,引起蠻夷叛亂,則是無法避免。

如東漢長達百年的羌亂,實際上更多是漢人侵占羌民的生活資源,且東漢向羌人征收賦稅,又讓羌人服兵役,其中貪官汙吏橫行,羌民受壓榨之下,故而起兵反叛。

在大漢的南方,蠻夷起兵叛亂不少。地方郡守少一事不如多一事,對可掌控的蠻夷收取賦稅,或是往蠻夷戶中加人,或是將漢民的賦稅轉化成蠻夷繳納的布匹。如此操作下,南方郡縣人口存在大量水分。

諸葛亮將案幾上的案牘文書皆扔到一旁,說道:“主公,揚州新下,兵戈之下,百姓流徙,百廢待興。戶口文書可為參考,卻不能為準確數目。亮以為欲知百姓戶口,當命郡縣重新核查,剔除山越蠻夷,且命將校征討山越,令其出稅,或為出兵。”

諸葛亮作為名相,其手段從來都是果斷狠辣。當初劉琦問諸葛亮荊州人口很多,在記載於案的很少,應當怎麼辦?諸葛亮僅答重核人口。

劉備點了點頭,說道:“孔明既有此言,備當聽之。從君入某帳下,屢建功勳,治民理政,獻策據敵,皆有成效。備欲拜君為軍師中郎將,督丹陽、會南賦稅,核查案牘人口。何如?”

諸葛亮持扇下榻,拱手說道:“亮豈敢不願,多謝主公恩禮遇。”

“江左初定,將多賴孔明辛苦奔走。”劉備扶起諸葛亮說道。

“不敢!”

諸葛亮重新上榻,說道:“主公,治理江左之事,乃是遠慮。今有近憂大亂,主公怎視而不見?”

“嗯?”

劉備頗是驚訝,問道:“孫權已降,江左歸附,今怎還有大亂?”

諸葛亮以扇指外,沉聲說道:“自古以來,重軍紀者,究賞罰分明,眾將征討至今,少有犒勞。今大事已成,不分錢財,不賞官職,軍士怎會心服口服,恐將生亂。”

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劉備猛地驚醒過來。他手下將士能打仗,不就靠錢財激勵,賞罰分明。自古以來,軍士屠城,很大部分就是為了掠奪軍資。不想讓軍士屠城,就要花錢去養他們。

畢竟封建社會,你講興複漢室,將士和你講錢財;伱講軍紀,將士還是和你講錢財。哪有光讓馬兒跑,不讓馬兒吃草的道理。

“孔明所言有理!”

劉備沉吟少許,說道:“備即與伯瑋商議,賜吳會府庫金銀與兵將,以安眾人之心。出江左女婢奴仆,分予諸將。”

ps;家裡有事,更晚了。晚上還有一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