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初落,一直不發言的趙雲,忽然發言說道:“啟稟主公,昔前漢之時,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語,舍孝武皇帝封賞。今國賊非但匈奴,乃有曹操,未可求安也。需天下太平之時,方敢議各返桑梓,歸耕守宅。”
“今江左人民,初遭兵戈,流離失所,無心耕種,當讓其各歸田宅,令安居複業。戶籍已成,可從兵調,或出賦稅,如此可得丹陽百姓之歡心。”
趙雲此言一出,在座眾人麵麵相覷,心有不悅。劉備微微挑眉,將眾人神色收入眼底,又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領會意思,拱手說道:“啟稟主公,威碩之言甚有道理,眾文武追隨主公多年,背井離鄉,立下無數功勞,當得居所。但子龍將軍之語,亦是忠君愛國之語。”
“亮觀京口城布局,乃屯兵之所。今為治所,當兼治民之用,不如修繕宅院讓文武居之;江左地廣人稀,又遭兵亂,桑田廢棄,寡有人領。不如選無主之地,分於將士。”
彆看劉琰、趙雲在看田宅問題,實際上劉琰想讓劉備允許他們這些有功之臣,去侵占京口百姓的良田,進而將百姓變為他們的佃戶。
畢竟沒有一個官僚自己親自下田種地,都是由大量的佃戶及奴婢打理田畝。因而土地兼並,必然伴隨著侵吞人口,隱瞞賦稅的情況出現。
曆史上的蜀漢政權,從入蜀中開始,缺乏根基的元從、荊州將校,為蜀漢竭儘全力效忠的同時,實際上也成為惡龍。西晉滅蜀漢時,將元從、荊州官吏從蜀中儘數遷走,實際上搬遷了數萬戶之多。
趙雲聽出劉琰的意思,作為元從的一份子,自然知道劉琰是在為他們爭取利益,而他卻不太想接受。就如他所說,這些百姓可以編戶齊民,繳納賦稅,出兵作戰。如果他們侵占了,這些百姓將成為他們的佃戶,從而損害到整體的利益。
作為統治者的劉備自然認可趙雲的意見,但劉備也知道趙雲的意見,僅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你看劉琰、簡雍、糜竺、糜芳、薛永、士仁這些人哪個不希望得到富貴。糜竺、糜芳兄弟作為劉備的天使投資人,傾家蕩產,出資嫁妹,顛沛流離,如果不回報他們,劉備哪裡有臉放,手下眾人亦會離心離德。
至於諸葛亮之語,僅是緩和兩方觀點而已。為他們修建宅院,又分發無主田畝,暫時滿足劉琰、糜竺等人的需求。實際上他們本質需要佃戶、奴婢為他們勞作,方能滿足他們的訴求。
劉備神情溫和,笑道:“丹陽初下,農耕荒廢,且讓百姓歸居。今金銀已發,宅院將建,諸位暫可安居。若有所缺,可尋孔明,度支府庫。”
“謝主公仁德!”
又閒聊半響,眾人退下,大門緊閉。堂中僅留寥寥幾人,霍峻不知從何處冒出,向劉備、諸葛亮、徐庶問好。
幾人寒暄後,劉備又說道:“今孫權雖是歸降,但孫氏舊臣眾多。孫權不可久居吳郡,備與長公子欲將孫氏遷至襄陽,但又恐孫氏舊臣不願。何如?”
徐庶捋著胡須,說道:“將孫氏儘數遷至襄陽,恐有刻薄之嫌。不如將孫權及其家眷遷至襄陽,將孫策之子孫紹留居烏程,以安撫孫氏舊臣之心。”
頓了頓,徐庶解釋道:“孫紹年幼,不足為慮。及其年長,紹欲為亂,江左已安,揮手可平。孫權,某觀其容貌,有英偉之風,非是凡人,不可留之。”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孫氏舊臣,如程普、朱治不可留居,久留必為亂。程普濫殺數百歸降兵卒,朱治有吳郡太守又有名望,二人乃孫氏三代之臣,忠心耿耿,當舉家眷遷居襄陽。凡義子如朱然,改為施姓。”
當江左水師覆滅,程普手下軍士聽聞消息,聚數百人叛投荊州,不料被程普抓住。當晚,孫權讓程普歸降的消息也傳到軍中。程普不顧眾人求情,怒殺數百人,可謂心狠手辣。
這種孫氏老臣用又不敢用,留在江左注定是禍患,不如扔到襄陽。
“那張昭、張紘二人呢?”劉備問道。
諸葛亮輕搖羽扇,說道:“江左二張,雖受孫策舊恩,但名聲崇高,性情高潔,難行卑賤之事。主公與長公子可推崇二張,讓二人修治典籍,以名士養之。”
頓了頓,諸葛亮笑道:“二張之名,連那曹操都欲求之為官。主公、長公子切莫忌而不用,用虛名厚待即可。至於其餘江左舊人,主公可征辟青徐士人為官,又設招賢館納江左士人。”
二劉入江東除了瓜分郡縣外,對於人才的瓜分亦有存在問題。諸葛亮認為對於二張這種頂級名望的士人,讓他們治學講經即可。青徐士人,劉備具有優勢,可以選擇征辟。江左士人,讓他們自行認主,省得與劉琦發生衝突。
“可從諸位之語!”劉備點了點頭,認可說道。
霍峻微挺腰背,說道:“使君,峻入江左水寨,得一賢能之士,本為孫權帳下舊人,江淮人士,姓魯名肅,字子敬。心有韜略,為人方正,臨事不苟,有周郎舊風,大將之略。”
“今子敬舉於使君,願使君信之任之!”
劉備神情頗是歡喜。霍峻一般不舉用人,一旦推舉,皆是上士。甘寧且不說了,為劉琦舉薦的潘俊、王粲二人,其能力,才學有目共睹。
“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