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進軍傳信(1 / 2)

季漢大司馬 周府 4296 字 10個月前

襄陽離許昌路程不足千裡,快馬加急之下,四五日可至。

說起來甚是離譜,當劉表病重欲立劉琦為嗣子的消息還沒傳開。遠在許昌的曹操已經知道劉表命在垂危之間,連夜召集手下文臣武將議事。

大堂內,曹操高坐榻上,左右文武分列而坐。

曹操咳嗽一聲,說道:“荊州來報,劉表於重病之中,召集荊州文武,欲立劉琦為嗣子。讓其繼任車騎將軍,兼領吳楚二地。幸德珪、異度二人心屬劉琮,力勸劉表改立。然劉表不願,執意讓劉琦繼任。”

“異度等人心憂生變,讓劉琦、劉備及吳楚其餘諸郡郡守知曉,行奉劉琦為嗣子。快馬急信,讓孤早日率兵南下,諸位以為何如?”

劉表病危立劉琦為嗣子,幾乎是戳到蒯越、蔡瑁等襄陽士人的命門。他們這些襄陽士族掌握襄陽內外,但不代表他們能掌握整個荊州上下。

比如長沙太守劉先、交州刺史賴恭、武陵太守劉叡、零陵太守劉度等地方郡守,他們多是被劉表所提拔。因而劉表釋放出的信號非常重要,如果讓劉琮繼位,他們會遵從劉琮。如果是劉琦繼位,他們將會尊奉劉琦。

今劉表釋放出信號,表明讓劉琦繼位,此消息若能傳出去,且沒有大的意外發生,他們會承認劉琦的繼承權。

那何為大的意外,即無大的外力介入影響。

他們被劉表所提拔,故而承認劉表政令的合法性。如果劉表去世,外部有股巨大的外力介入,且這股外力,具備更高的合法性,也有足夠的力量摧毀劉琦,他們自然會向這股外力傾斜。

這也是為什麼蔡瑁、蒯越讓曹操早日南下的緣故,他們怕消息走漏,劉琦、劉備拿著劉表遺命,勾結地方上的郡守,進取襄陽、江陵。

當下唯有曹操代表大漢朝廷,手握雄兵百萬,具備比劉備、劉琦更高的名義,及更強的實力。

蒯越深層次含義雖未明說,但同為智謀之士的荀彧,通過荊州目前的形勢,已經是反應過來。

“丞相,南下襄陽,勢在必行,不可猶豫。”

荀彧點明核心要義,說道:“劉表時日無多,今襄陽內外多已被蔡瑁所掌握。若不速下,劉備得知襄陽消息,率師從夏口北上,恐襄陽有危。且劉琦於江左舉兵,行奉劉表遺命,得荊南之助,屆時荊州局勢又大有不同。”

曹操得到荀彧支持後,即廢三公,由他自己出任丞相。同時為了展現自己無篡漢之意,在設立丞相的同時,又抬出禦史大夫,製衡丞相位。

但曹操又怎會讓禦史大夫製衡自己,曹操讓早就是自己人的郗慮出任禦史大夫,故曹操當下已是大權在握。所謂的禦史大夫製衡丞相職權,僅是場麵話。

曹操神色微斂,心已認可荀彧之語,卻又問道:“文和曾見過劉表,以為如何?”

謀士所在的坐榻上,一名六旬有餘的老者,即是答道:“劉表盛世三公之才,不見事變,多疑無決。昔二子奪嗣,顧忌蔡瑁、蒯越、劉備、霍峻等人,難下決斷。今行事果決,立劉琦為嗣,若詡所料不差,其命不日將亡。”

“公當從令君之言,奔襲入襄陽。及得襄樊,便得漢南;若有江陵,招撫荊南;謀取夏口,可安荊楚。且夏口控遏吳楚,公欲滅江左,非取夏口不可。今劉備屯兵夏口,且不可讓其有襄樊,以免徒生事端。”

曹操神色微斂,說道:“劉備為人果決,實如二君所言,若曉襄陽之事,必急行北上襄陽。若入襄樊,據險而守,當我軍之患,且不可讓劉備得逞。”

說著,曹操環視眾人,問道:“諸軍尚未集結,以今下之形勢,當如何進軍?”

荀彧果斷說道:“明公可命輕騎為先鋒出宛、葉,奔取襄樊;明公自領中軍數萬南下,諸將各部各有節製於後而至。且如文和之言,又命一軍,入南陽,出章陵,過隨縣,取夏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