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城外十裡,有一個祭壇,高九丈五尺。壇上有殿,問天。祭壇周圍,建起了一片的高大宮殿群。水係、造景,一應俱全。這裡有軍士站崗守衛,但是沒有高高的圍牆。這些建築,是祭祀昊天,祭祀三皇五帝的所在,王氏皇族的宗廟也設在這裡。祭祀蒼天,告慰先人。
東城外十裡,也有祭壇,同樣的一大片的宮殿群,是祭祀大地,以及五穀所在。祈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樂安寧,沒有各種的災難,保佑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研究種子以及耕種的農學博士就在這裡,這一片的土地都是他們種的。祭祀和研究種子,改良耕作,以提高糧食產量,這當然是不衝突的,反而相輔相成。
這兩處的建築是早就開始建造的,那是在洛陽城內修整的差不多,空出了人力以後。身為王言的手下,沒有人會懷疑王言乾不過曹操。
華夏2907年,即西曆210年,正朔。
南城外的祭壇人聲鼎沸,王言一身黑色滾龍袍,腰佩長劍,頭戴冕冠,腳走四方。在古樸蒼涼而不失華美的禮樂之中,一步一步拾級而上。
184年,從黃巾起義,收攏黃巾潰兵,遠避遼東。滅公孫度,遼東烏桓,西征草原。
189年,南下幽州。
190年,殺公孫瓚。
194年,河北之戰逐袁紹遷河南,儘得河北之地。
195年,西征韓遂,平定三千裡草原,扶餘、高句麗名存實亡。
200年,出海尋糧種的海軍歸來,儘得土豆、地瓜、玉米等作物。
201年,下河南。
202年,張魯、劉備投降,得漢中,以及揚州東部地區。
202至208年,巡視治下,深入基層,積極整飭內部文武問題。
208年,攻曹操。
至209年春前,結束戰爭,山河一統。
到今天的210年正朔,祭天登基。
這一級級的台階,都是他過去二十六年走過的路。看著介紹很簡單,實際上也很簡單,當然這是對於王言來講的,畢竟他對這一套很熟悉。
相對而言,這一次的難度其實是要比先前的宋、明之時更大的。因為對手更強大,生產力更加的低。
明朝時候,他是拒守東北,直接乾死了滿清。而後中原因為李自成等組織的農民起義,打碎了原有的社會結構,他的兵馬最強,一路平推了下去。
宋朝時候,他是幫助了同道老丈人,抵住了遼、金,而後從內部兵變,幾乎沒什麼損傷的完成了權力過渡。
這一次雖然有黃巾代表的農民起義,但其實對於原有的社會結構的衝擊沒有很大,他們最終也隻是成了流寇。趁勢起來的,全是豪族中人。
而自從打袁紹的時候,有人當二五仔,給他傳信,最後仍是沒有逃過一死之後,豪族就是一心一意的乾他。
而且另一方麵,生產力的不足,各地方的開發不足,也嚴重限製了發展速度。畢竟就算到了現在,百姓們也還沒有吃飽呢,這都是他發展了二十多年的結果,所以難度要更大一些。
不過對他來說,簡單和難,有差彆,但不大。
終於,王言登上了祭壇高處。厚重的大鼎之中,燃燒著熊熊烈焰,一麵麵的旗幟迎風翻飛。文臣武將,穿著華美的禮服。身著鮮豔甲胄的精銳士卒,持戟肅立。
這是一種獨屬於中國的厚重,這厚重中,凝了祖輩上千年的血與智慧。
禮官主持著儀式,王言隻是一個沒有感情,由著擺布的機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代代發展下來,很多事都有固定的儀軌。要說有多大的用,那是不會的,但卻代表著曆史的傳承,文明的延續,這就是最大的作用,不可或缺。
祭告天地以後,王言正式登基稱帝,由郭嘉念誦第一道聖旨。在念完了以後,祭壇下方的傳信兵,會帶著聖旨前往各地,布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