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九章 回歸(2 / 2)

由賈詡念誦第二道聖旨,這是對於文武百官的封賞。當然,僅限高級文武,地方官不在此列。那人數也太多了,念不過來。

早年追隨至今的文武,全都是開國公爵,各種的加封。文官如郭嘉、賈詡、管寧等,武將如廖化、黃忠、趙雲等,呂布都被封了國公,還有最早在黃巾時就已經跟著的張武也成了國公。當然還有劉備三兄弟,這是帶著一方勢力相投的,給個國公也是正常。

開國公爵的獲封人數並不多,隻有三十餘人。

剩下的就是郡公、縣公,以及郡侯、縣侯、鄉候、亭侯之類的,大大小小封了一千多人,很多人都沒有在場。

諸葛亮並沒有封國公,甚至公爵都不是,隻是個郡侯。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資曆淺,功勞也隻有拿下了江關一項。比起封國公的那幫人來說,廖化平定三千裡草原這個太牛逼,就是呂布這個有名的二五仔那也是轉戰南北戰功無數,諸葛亮的功勞實在不夠看。

不過說起諸葛亮,在戰事結束之後,諸葛亮曾向王言舉薦賢才,便是龐統、徐庶,以及與他相交的一大票南陽隱士。

諸葛亮年輕氣盛,他上書自薦。但是徐庶、龐統都沒那麼乾,就是安穩的當著官,基本跟諸葛亮差不多的升遷軌跡,這幫人都是有能力的。王言培養出來的百姓子弟,能力確實遜色許多。不過這也正常,都是天資聰穎的人麼,有天賦在的。

但是百姓的基數大,這麼多年下來,也不是沒有能人,相反還多的是。洛陽的所謂京官,絕大多數都是百姓子弟,這是一層層爬上來的。封賞的各種公侯,同樣也是絕大多數都是百姓子弟,這就是實打實的證明。

王言也沒有格外的去關注這倆人,有能力的人早晚都會上來。

至於其他的所謂隱士,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出身也不儘相同,不過大體還是屬於貴族的。真的百姓出身,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於,獲取知識對於百姓來講,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渠道太少了。

不過這幫隱士,也不禍害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與民為善,挺受尊重。這幫人手裡都有活,要麼清談,要麼修仙,都會醫術,五行八卦之類的也精通。有的人待時變,有的人是真的遁世修養,挺神的。

但是在王言的手下,這幫人挺難。因為他們不生產,沒有生產資料,不管是行醫還是教授學問,以腦力勞動、技術勞動來換取生產資料,都要有官府的認可,否則會被處罰。還要按照人頭分地,他們的地不種好,也要被處罰。

想當官就要從亭長乾起,乾不好亭長,這輩子都沒有仕途。想做技術活,就要被收編,不收編乾不了。

甚至他們藏在山裡,風餐露宿都不許。如今天下初定,大軍沒有了對手,那就是開始搜山,清剿野獸,將野獸趕到更深的山裡,不讓他們下山吃人,破壞生產。在過程中遇到了隱戶,一句廢話沒有,抓出來就給辦戶口,分田地。

總之就是不允許有閒著的人,必須勞動。

所以所謂的隱士高人,正在快速的減少,少數人為官,少數人在地方開診所,或是經過了培訓在學堂教書。這個培訓,不是教給這些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知識,而是深入的傳達王言定下的思想精神。他們不能隨意的解讀教材上的內容,全國保持一致,這是重中之重。

剩下的多數人,基本都是做學問去了。還有極少數的人,跑去華山投奔了張魯,跑山上修仙去,這是王言唯一承認的教派。不過這些人最終也逃脫不了,因為張魯的手下也有很多人在做學問,不過他們是專研道學,陰陽五行八卦那些東西。

王言當然不是那麼霸道,不讓彆的教派存在。他是開放了教派注冊的,隻不過要求比較嚴格,必須有明確的綱領教義,內容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對於發展信徒以及教派財產也做了限製,條件太高,很多人都達不到。

之所以開放注冊,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思潮比較激烈,百家複起,空前繁榮。以王言看書的速度,甚至都有點兒要趕不上出版的速度了。所以誌同道合的人,就需要一個地方,去深耕自己的文化。

顯然,文昌閣是容納不下的。這就需要他們明確的梳理主張,自己找個地方發展,王言如此做,也是在用政策驅動他們進行自我變革。

至於說發展到以後,成為了各種的黨派,然後來個黨同伐異,那是不可能的。總的說起來,他們都是搞研究的,或是理論,或是應用,或者是研究人生,研究宇宙。

一旦開始謀求政治權力,那就是想死了,殺一批就能好一陣子。這是繁榮文化發展,必要有的副作用。

或者說,不論什麼,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總是要謀求政治權力,以期掌握更大的話語權。道統之爭的激烈,甚至比政治鬥爭都要狠。鬥爭是延展的,並不是在固定的領域一成不變的。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人的立場。

說回到爵位上,王言給的爵位不是世襲罔替的,勳貴團體是必須要打壓的。當然打壓的並不是第一代人,在這方麵,王言一直是好老板,絕對不乾兔死狗烹的事兒。收拾這些打江山的老兄弟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自己活膩了,不安分守己,那怪不得他。

他打壓勳貴,是避免階級固化,保持良好的上升通道。一代強,二代強,不可能代代都強。儘最大的努力,避免讓蠢貨身居高位要職,這是必須要堅持的。

至於說不是世襲罔替,手下人願不願意,反正他早就說的清清楚楚,不願意就去死。他隻能保證,這些人的後代在沒有太過愚蠢的情況下,最低都能過著優渥的生活。

這是製度保證的,也不用國家財政發錢養廢物,隻要放開經商就好了。畢竟他們有很強的資源,做生意必然賺的盆滿缽滿。

而後等什麼時候差錢了,就收拾一下,皆大歡喜……

孫策跟士燮還是聰明的選擇了離開,他們跑到了東南亞,帶走了一部分的百姓。至於老曹,出海的事已經準備妥當,最近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再有一個多月就要離開中國去往天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