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沒有商鞅的變法,就不可能有秦國這一百多年的發展。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響當當的人物,卻在大力支持他的秦孝公死去之後就被惠文王以謀逆之罪論處,就連死了之後,屍身還被車裂成了五塊,這得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
更為可笑的是,這邊整死了商鞅,那邊他的變法卻依舊沒有被廢除,並且一直沿用到了一百多年後的這個時候,至於處決商鞅的理由,則是謀反……
就通過這個事兒,嬴高就知道,任何的改變那肯定都是會惹得一些人不高興的,商鞅變法的本質那還真就是一丁點都沒有為了自己,他變法的本質說白了就是讓黔首們一如既往的保持著他們的無知和貧窮。
除了種地之外壓根就不讓他們乾彆的,發現了鄉裡鄉親的犯法之後不舉報那你也是有罪,就衝著這一條,那每一個大秦的百姓幾乎就都得生活在無儘的煎熬之中。
而反過來看,他設置的賦稅和軍功,那對於這個時代還都是相當的合理的。
嬴高今天開始做的,就是要在秦律的基礎之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點一點的把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給加入進去。
就比如說,嬴高今天坐在朝堂上,其實也就說出了三個問題而已。
第一個,把黔首的徭役製度稍微的更改了一下,原本大秦的更役,那是有歲更和月更之分的,而且每服一次更役,對於那些個黔首來說都像是在鬼門關外走了一回,所以這一次嬴高直接就廢除了月更,直接在朝堂上白紙黑字的規定,沒達到不更或是其他不用服役條件的大秦黔首,沒人每年服役一次就夠了,而且這一次的服役,路上的時間來回不得超過一個月,服役的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個月,不然的話,負責監督這次服役的官吏直接罷免。
就這一條,那扔出來就是軒然大波,一年就一次歲更?那又是修這個又是修那個的都誰來乾?
結果這一條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呢,嬴高又來了個第二,那就是自打今天開始,大秦在文化上麵要做到百花齊放,不管你是法家還是儒家,還是墨家還是什麼陰陽家,都可以在大秦的範圍內開設學堂,教授大秦的年輕人,當然你想把你的典籍交給他們,你得先讓他們識字,並且你開設的學堂得到大秦至少縣一級的地方去報備,獲取了審批之後你才能開設,而且縣一級的政府你得對他們做好監控,萬一被嬴高派出去的秘法隊發現了有人在學堂裡麵傳播反秦的東西,那對不起,縣令都得去修長城。
但是這一條說出來之後,朝堂上的眾人聽到的不是嬴高對於這個政策的種種限製,而是對嬴高想要讓大秦的黔首們解放思想的擔憂。
他們的腦袋裡麵想的是,要是有一天大秦的黔首們都有了文化了,有了學派了,那他們這些個貴族的優勢又在哪裡呢?但是因為提出這件事的是大秦的皇帝嬴高,而不是跟他們一樣的臣子,所以他們還真就沒人敢鼓起勇氣質疑一下。
嬴高的第三點,那就更加的讓這些個官吏齜牙了,那就是消除了對商籍的諸多限製,商籍和其他的職業之間完全可以自由切換,再不是之前的一入商籍那就好幾輩子都脫離不出來的情況了。
這三點列出來之後,嬴高一看這些朝堂上的官吏們哭喪一樣的臉,心說今天大概也就隻能到這了,再往下說出個四五六的話,估計底下都得有人哭著喊著上來要掐死自己了。
的確,嬴高說出來的這三條,那歸根到底都是為了給黔首減負,以及讓黔首不再隻是窩在家裡麵種地。
大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都是黔首,黔首要是一個個不行的話,那大秦還怎麼發展,怎麼進步,這可不就是嬴高當上了皇帝之後要考慮的問題嗎?
但是黔首進步了,那貴族呢,人家一進步,不就把他們的空間給壓縮了嗎,這麼一來,貴族能樂意那可就怪了。
而大秦的貴族在哪呢,貴族裡麵的代表們可不就站在嬴高的對麵呢嗎?
嬴高這麼做,一方麵是為了自己的改革,另一方麵一上來就扔出來這麼多的深水炸彈,就是在挑戰這些貴族們的底線。
這個時候正是自己聲威一時無二的時候,要是不太過傷筋動骨,是不會有那麼貴族直接上來懟自己的,所以趁著這個當口先把根子裡的問題實現了,嬴高短期的目標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至於為啥沒告訴蕭何他們,那是因為嬴高不想讓蕭何他們成為第二個商君,自己發的這一番話,那就是告訴在座的各位,你們要是當真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那統統衝著朕來,跟彆人可是沒啥關係。
這三條新政說完之後,嬴高足足凝視了朝堂上麵的官吏們有一炷香的時間,雖然也發現又不老少的人臉色憋的通紅,但是還真就沒有一個敢於跳出來的。
他們怕的是啥,嬴高自然是知道,那會稽郡和九江郡還缺著不老少的縣令呢,誰要是想要去當這個縣令的話,現在跳出來,嬴高肯定能滿足了他的願望。
底下沒人說話,那嬴高就又張了口,直接就點了蒙毅,蕭何和馮去疾仨人,沒人負責一個事兒的執行,要是三個月之內不能在全大秦把這三個事兒推行下去,他們這三公之位自然也就不保了。
下了朝堂,嬴高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為了自己手裡麵的這個大秦,嬴高還真得是稱得上殫精竭慮,幾乎是把所有的鍋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他知道,就今天回去之後,那這些大秦官吏或是鹹陽城裡麵其他的貴族府裡麵不埋怨他的估摸著都在少數。
“君上,今早在朝堂之上所提的三事,當真是有些操之過急了啊……”
是夜,蕭何又是坐在嬴高的麵前,旁邊還坐著朱家,這個鐵三角,就算是嬴高成了大秦的皇帝,那也從來沒有變過。
雖然其他身居高位的人在嬴高的眼裡也都是忠於大秦的,但是對蕭何和朱家,他的信任顯然是更加的深厚一些,而蕭何,在嬴高的麵前也從來都是直言不諱,就比如說現在。
“依左相之見,這三事若是緩緩行之,想要達到目的需多少時日?”,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