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有何吩咐,但說無妨!”
既來之則安之,這個道理蕭何還是明白了,眼瞅著這個事兒已經肯定是自己的了,他反倒是安寧下來了。
“但是此事還得左相親自走一趟啊,這一次移民不比之前,雖是燕趙之地的百姓也是經曆過嚴寒的,但是西域不比燕趙,不但溫度十分的低,而且空氣稀薄,若是年老之人或是體弱之人到了,定然是不能堅持下去的,所以這第一批移民者,至少要是身體健康之輩,這件事左相一定要親自把關,不然的話一旦到了西域移民之人大量死去的話,朕可是無法對大秦的百姓交代啊!”
這個任務,嬴高可是沒有一點開玩笑的意思,因為這確確實實是一件大事兒,要是真的出現嬴高所說的那種情況的話,不明所以的大秦百姓就會以為自己的皇帝這一次是在坑害自己,雖然也並不會給嬴高的統治造成十分大的影響,但是下一次要是嬴高再有移民的政策的時候,這些人可就不會這麼容易的配合他了。
百姓一旦不配合掌權者的話的,大秦就會變成一個強權的王朝,那樣的王朝最終就會造成百姓對王朝的不認同,反秦勢力也正是這麼來的,所以嬴高可不想重蹈始皇帝的覆轍,但凡是涉及到百姓的事兒,每一件嬴高都是小心翼翼的。
蕭何這個時候當然能體會到嬴高的心情,也知道了這個事兒還真就不能隨隨便便的派出一個人就去了,要不是自己的話,鎮住那些個郡守和縣令都是十分有難度的事兒。
“君上儘管寬心,這一次的移民,蕭何定會親自把關,爭取全部招收燕趙之地的體魄強健之人參與移民,並且定會在直道修建完成之前將這些人等護送到位,等到大秦的三路大軍將孔雀王朝全部拿下之時,我西域定會初具規模。”
果然,蕭何依然是不但能夠聽明白嬴高表麵上的意思,還能夠聽明白嬴高深層次的意思,他之所以朝堂一散就把蕭何給找到了這裡,自然是不想要讓這個事拖的太久,如今攻破了都城的消息已經傳遞到了鹹陽,嬴高相信這個時候韓信他們肯定已經是在孔雀王朝的地界上有了更進一步的動作了。
‘;1他可不想等到人家都凱旋了之後發現荒蕪之地還是那麼一番模樣,他作為這一次戰爭的後方總指揮,那肯定是也要讓韓信他們特彆是項羽看到自己對局勢的掌控和判斷的。
有和蕭何商議了一番移民的安置問題之後,蕭何就自顧自的回到自己的府中收拾行囊去了,看著蕭何的背影,嬴高微微的長歎了一聲,雖然燕趙之地距離鹹陽並不十分的遙遠,但是蕭何畢竟也已經不是二三十歲的大小夥子了,讓身居高位的他這樣為自己跑腿,實在不是嬴高的本意,但是針對這樣的情況,他卻又沒有什麼辦法。
不得不說造成這樣的結果依然是因為始皇帝給嬴高留下這一整套的站在朝堂上的班子。
雖然嬴高已經通過多種方式將一些個不乾活的家夥給清除出了這個隊伍,但是剩下的人跟他心裡麵想要的大秦朝堂上的官吏差距還是十分大的。
自打嬴高登基一來,雖然武將沒少開發,但是文官這一塊,除了蕭何,曹參,陸賈,陳平等少部分人之外,他還真就沒有找到多少能夠讓自己放心的使用的人才,也正是因為這樣,屢屢這樣關鍵的時刻還是得蕭何這樣的中流砥柱親自去。
對於朝堂上的換血,嬴高知道急是沒有用的,這就跟大秦的秦律一樣,一次隻能稍微修改其中的一條或者是幾條,漸漸的才能將秦律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朝堂上官吏的任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秦律的修改還要難上不少,不是因為彆的,就是因為之前連年的戰爭加上各個學派之間不斷的紛爭和門戶之見,導致像蕭何,陸賈,陳平這樣的全能型人才十分的稀少,你都沒有人能頂上來,那上麵的人自然也就不能夠隨隨便便的踢下去了。
現在嬴高十分期盼的就是趁著蕭何還沒有老去的時候,第一批接受了大秦講學堂製度的青年能夠迅速的成長起來一些,當然,現在就算是已經有人成長起來了嬴高也是不知道的,他要通過一些個製度來考校這些人,而不能每一次都隨隨便便的找來十個二十個的在大秦的朝堂裡麵由他來考校,這樣不但效率是十分的低下的,遺漏下的人才也不知道會有多少。
其實嬴高的心裡麵早就有了一個遴選人才的法子,隻不過現在他認為講學堂開始實行的還並不是太長時間,應該再讓這項製度在大秦的土地上稍微沉澱一段時間.
在嬴高看來,等到孔雀王朝的事兒告一段落了的時候,自己再來著手處理這件事,應該就是一個十分好的時機了,現在的大秦,隨著自己的擴張,那是急需大量的人才的。
這邊嬴高在緊鑼密鼓的為戰勝孔雀王朝之後的事兒做準備,而在遙遠的孔雀王朝,也正在發生著一個大事兒,那就是司馬欣,彭越帶領著的大秦水軍終於和韓信,項羽的騎兵在孔雀王朝的地界上彙合了,而彙合的地方不是彆的地方,正是孔雀王朝的都城華氏城。
司馬欣和彭越所麵臨的困難幾乎都是一樣的,語言不通,距離華氏城十分的遙遠,再一個就是他們帶領著的都是步卒,步卒的行軍速度在這個時代跟騎兵幾乎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這其中彭越雖然在一登陸就遇到了足足十五萬之數的敵軍,但是憑借著彭越優秀的指揮才能和戰術,並沒有太大的損失就將那十五萬原本打算到大秦的領土上麵溜達一圈的敵軍給拿下了.
雖然也耽擱了一些時日,但是卻俘獲了徐福這條大魚,要說誰是最了解這個王朝的大秦人的話,那徐福要是說他是第一,就沒人敢說他是第二。
而司馬欣雖然在一開始登陸的時候十分的順利,但是在不知道孔雀王朝的語言而且沒有向導的情況之下他剛開始走錯了一大段的路,最終終於是費儘了心力的情況下才終於得到了華氏城的大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