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暗流(2 / 2)

扶一把大秦 狼煙東去 5655 字 9個月前

其實羅馬的執政官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之前嬴高之所以使用了一些個計策來取得戰鬥的勝利,那並不是嬴高天生就願意用計策來獲得戰鬥的勝利,嬴高也是喜歡正麵剛的選手,但是之前他在鞏固大秦的政權的過程之中麵對的全部都是比他還要強悍的對手,這就不是他能夠選擇的了,要是真的有硬實力的話,誰還願意用拐彎抹角的辦法來對付敵人呢?

換句話說,當羅馬的執政官在麵對嬴高的時候改變了自己一貫以來的正麵剛的策略,而是采用了所謂的計謀,其實歸根到底也不過就是因為羅馬的執政官正麵麵對著嬴高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必勝的把握,他總事害怕一旦嬴高的大秦騎兵在他的指揮之下和他們的盟友攻打到了自己的地界上會給自己造成十分被動的局麵,甚至會動搖羅馬王朝對於這一片區域的統治。

戰爭的確是殘酷的,是輸不得的,但是嬴高卻從來都沒有;怕過誰,不管是最初的時候在大秦的朝堂上麵麵對著時時刻刻都想要把自己置於死地的趙高和閆樂,還是後來從來就沒有帶過兵的自己帶著大軍去平定叛亂,嬴高一直都是在進攻,不管自己手下的人是多還是少,他都從來沒有被動過。

因為嬴高知道,一旦被動成了習慣的話,那麼等待著自己的就隻能是滅亡,從滅了劉邦,項羽,到擊潰了匈奴,孔雀王朝,塞琉,大秦的版圖從來都沒有被任何大大小小的勢力侵犯過,要是嬴高一直守著大秦的一畝三分地不做任何的動作的話。那麼像是匈奴,南越這樣的勢力就會時刻覬覦大秦的地界。

正是因為嬴高知道這些,而且他在後世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曆史了,所以他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讓敵人不敢去攻打你,唯一的辦法就是消滅他們。

這是嬴高在這個時代所信奉的唯一的準則,正是靠著這個準則,嬴高的人馬在這短短的幾年間勢如破竹,雖然看似隻不過是拿下了一個孔雀王朝和與孔雀王朝挨著的塞琉,這中間的大小勢力依舊是有著上百個,但是真正剩下的也就是羅馬了。

走到這一步,嬴高更加不可能停下他的腳步,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後世直到兩千多年之後也沒有人曾經完成過的事兒,炎黃子孫在這個時代要是就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宰的話,嬴高相信他們的統治雖然可能不會是長長久久,但是卻一定會持續很長時間的。

韓信的進度遠遠低於嬴高的預期,眼看著自己可能無法按時的回到大秦的地界上去了,嬴高倒是也放下了心來,既來之則安之,要是嬴高在這個時候回到鹹陽城去了的話,就隻能給在這裡準備和羅馬人大乾一場的將士們一種皇帝可能並不是十分的重視我們的感覺。

一旦讓這些將士們形成了這樣的感覺的話,嬴高知道這仗可就難打了,畢竟人家是執政官親自帶著的隊伍,領導的層次本身就是不一樣的。

就在嬴高心裡麵稍微有些著急的時候,來自羅馬的一個消息更是讓他的眉頭緊緊的鎖了起來。

蒙恬在塞琉的時間也不短了,再加上自己的好盟友腓力五世,嬴高想要知道一些個羅馬地界上的大事兒還是十分輕鬆的,自打嬴高到了塞琉的地界上之後,大秦和羅馬的消息都會定時的送給他,隻有通過自己的大後方和敵人的消息,嬴高才能決定自己是不是應該繼續安心的在這裡呆著。

這個傳來的消息正是之前在羅馬的朝堂上掌握著主要權柄的元老院之中的五個元老在一個月之間竟然全部都暴斃在各個地方,這直接導致了元老院的分崩離析,羅馬的貴族們哪一個也不願意當這元老的職位了,因為他們不知道當了之後死亡會在什麼時候來臨。

“這一定是羅馬的執政官的手筆,在這個時候他清楚了元老院,顯然是想要把羅馬的權力全部都集中在他自己的手裡,隻有這樣,他才能讓羅馬的貴族和軍隊全部都聽從他的指揮,這樣才能在和我們的戰爭之中發揮出最大的能量。”

嬴高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就把蒙恬和項羽召集到了自己的身邊,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大事,之前嬴高一直還都指望著羅馬的元老院和帶兵的將領們的矛盾能夠讓自己的進攻之路變得順暢一些呢。

現在顯然是羅馬的執政官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而且是乾淨利索的就做到了這些。

嬴高知道自己的這個對手肯定是十分的難纏,因為元老院已經在羅馬存在了許久了,元老院所代表的那可都是羅馬貴族裡麵的佼佼者,能夠在一個月之內沒有露出任何的破綻的將元老院給乾掉了,這可不是一個平常人所能夠做到的,再加上這個羅馬的執政官能夠接連數次在和腓力五世親自帶領的馬其頓精銳騎兵之間的戰鬥中獲得勝利,都可以說明這個家夥是一個世界上少有的人才。

“君上,既然敵人已經都有了動作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趁著羅馬的執政官還沒有完全掌控他們境內的貴族的時候率軍進攻,不然再等兩個月,等到他完全都掌控住了羅馬境內的一切的時候,我們再去進攻,可就不一定如此的簡單了。”

蒙恬當時就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他一直覺得以他們現在的兵力,強攻也就行了,畢竟他們還有匈奴人的支持,還有腓力五世的支持呢,三個打一個,基本上在他看來就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兒了。

“不,這一戰我們能夠依靠的隻有我們大秦自己的騎兵。”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