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深追!”
眼看左翼張宗部開始迫不及待向前奮擊,第五倫卻遠遠看出那支隴右兵退卻時步伐不亂,頗為從容,意識到危險,立刻令人鳴金製止!
但號令傳到前方需要一點時間,張宗部的河東兵三千餘人,已經脫離了大部隊向前邁步,如同一枚尖銳的鍥金,試圖成為勝利的突破口。
這退果然是隴右軍的策略,此乃隗氏的徒卒,最為精強,見誘敵得逞,他們在百多步外停下腳步,迎擊張宗部的追擊!
良家子騎已在休憩,隗崔隻調了一支兩千餘人的仆從騎,分為兩隊,斜斜從兩軍陣地的縫隙間插入,朝張宗部包抄過去!
他們沒有太多具裝,甲胄也差了些,既能馳射,也可突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若能將冒進的張宗部擊潰,左翼必將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或將成為扭轉劣勢的最後機會!
張宗部三千人,是潼塬一戰後以河東兵為主力組建的,以隨他渡河打綠林七寸的死士為主。
卻見他們仿佛對側後方來敵視若罔聞,竟是按兵不動,眼看大量的騎兵從兩翼包圍河東軍,射出漫天箭雨紮向嚴密隊列。
後者也不急於還擊,停在原地默默忍受洗禮,這個舉動讓隗崔覺得對方已遭完全壓製,可以被騎兵的衝鋒所輕易屠殺。於是,大批突騎趕在魏軍其他部曲抵達前,收起手頭的弓箭,以長矛和環刀撲向方陣,這就類似經典的錘砧戰術了。
未料張宗按兵不動,河東死士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直到突騎進到十步距離時才突然下令,河東兵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而陣中數百架強弩雷發,戟盾步兵突進肉搏,使突騎陷入亂戰之中!
第五倫吊起的心落了下去,而前線也爆發了一陣高呼:“張諸君!河東虎!”
是萬脩的左翼兵壯張宗之舉,在放聲呐喊,他們漸漸擊破隴兵阻礙趕到支援袍澤,反將貿然衝陣的突騎圍住,令千餘騎脫身不得。
第五倫方才吊得高高的心重新落了回去,讚道:“張諸君之簽雖短,卻總能而長我軍膽壯。”
第五倫麾下的帥才有好幾位了,馬援、景丹、萬脩都能獨當一麵,岑彭威望還有待提升。小耿太年輕,總愛把自己當將,輕易冒險,有待磨礪。而在將才上,則有一個鄭統,一個張宗,將萬人會手忙腳亂,但將千人之眾時,卻往往能創造奇跡。
打到現在,隴右突騎三突而不能入,三鼓已竭,戰局已經注定,隨著一陣陣的鳴金響起,戰損高達兩成的良家子騎們重新上馬,連同逃回來的仆從騎,共計四千餘,開始護著隗崔的大旗徐徐退卻。
至於頂在前頭的徒附兵,乃至於右扶風的豪強們,則成了被拋棄的對象,被魏軍包抄圍住,投降與殲滅隻是時間問題。
第七彪前來詢問:“大王,是否要遣兵追擊?”
在岐山以北冒進追擊,吃的虧還沒夠?沒必要畫蛇添足,第五倫搖搖頭:“我軍腳程不如敵軍,不可貪多,將眼前萬餘人吃下即可。敵失步兵徒卒,隻剩下騎兵,便難以守城,右扶風已在我手中!”
第七彪應諾,魏軍開始從容不迫收割戰場。
細細回想這場仗,隗崔雖然第一次遣良家子衝陣略顯莽撞,但後續應對沒有太大問題,隴軍最致命的弱點至於:他們的勝利,太依賴良家子騎了!
就像某遊戲中的四保一,明知風險很大,不成功便成仁,一旦被寄予厚望的點啞火,那就徹底完了,但是經不住過去嘗到了甜頭,遂一次又一次反複用。
隴右兵也一樣,自半年前起兵以來,在攻擊安定、進攻北地等戰役裡,良家子騎屢建奇功,稍稍衝一衝,對麵的新軍就瀕於崩潰,他們不斷強化自己優勢,當那這最利,也是唯一的尖矛無法一蹴而就創造勝勢時,就不知道該怎麼打仗了。
“大王,你已站了一個半時辰了。”奉常王隆在旁提醒,第五倫才發現,自從開打以後,自己就沒再坐下過,戎車的扶手也被摸得全是汗。
“將士們都還未休息,餘憑什麼坐下?”
第五倫仍挺直身子,等待最後一個隴右兵放下武器投降,將校們前來報功的時刻,而群臣也隻能和他一起站著。
魏王倒是問了若有所思的王隆一句:“文山,看完此役,你可想起什麼詩賦來?”
“有。”
王隆瞥向北麵屹然而立,與他們一起見證這場大戰的古老岐山,曾經它芳草萋萋,今日其草木枯萎。
“臣想起周頌《天作》一篇。”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王隆道:“《國語》有雲,周之興也,鸑鷟(yuèzhuo)鳴於岐山,滅商雖然完成於周武王,但大王、文王兩代實為奠定了基業,所謂有夷之行,開創周以百裡取天下的大路。”
他朝第五倫作揖:“而魏王無先代之蔭,一人走完了大王、文王、武王的路,這岐山腳下的一戰,力挫隴右,也仿若鳳凰之鳴。再往前,通往霸業帝業的有夷之行、康莊大道,便有了!”
……
ps:第二章在18:00。
第三章在23:00。,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