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宣戰!(1 / 2)

新書 七月新番 6902 字 8個月前

武德元年(公元25年)十一月上旬。

半月以來,魏軍在第五倫定下“除惡務儘”戰略後,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自上邽南下,在狹窄的鐵鏜峽穀和木門道追擊敵軍,因為鋪展不開陣列,多遭伏擊,魏軍在穀道中拉成長隊,每走一步,就得付出五條人命,而兩條道路都長達百裡。

西縣的鹵城之戰,也是一場硬仗,雙方擺開大陣鏖戰,魏、隴雙方士卒的鮮血撒在灰撲撲的鹵鹽礦上。

好不容易拿下了鹵城,萬脩放目南眺。

“那就是祁山麼?”

祁山隻是千裡岷山的一條不出名支脈,多的是綿綿山脊,而少有拔群巨峰。但這兒也是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以北是黃土高原,山都是禿禿的,視野還算開闊,但自此往南,山體卻變得陡峭起來,針葉林也越來越多,將冬日的隴南染上了一層綠色。

萬脩記得,在上邽軍議時,第五倫對這小地方就頗為關注,嘴裡總叨叨著什麼“六出祁山”。

萬脩最初不解,但在深入研究隴蜀地形後,卻對第五倫佩服得五體投地。

“陛下不愧是得了嚴伯石兵法真傳,祁山,確實是隴蜀襟喉之地也!”

出祁山往東北走,通過魏軍一路血戰的道路,就能直達上邽、天水,進入隴上腹地。

入祁山往西南方向,是開闊的西漢水盆地,那裡是直入羌中的通道,與隴西的另一端臨洮、狄道連上。

從祁山直接往南,則可抵達成家政權控製的武都郡,扼住涼、益之咽喉。

總之一句話,成家這次北上支援,都以祁山為基點展開,自武都來時,西漢水雖然多有石木,但部分河道可以船運。且大軍屯駐需要水源,於是祁山腳下,就作為糧草集散、大軍休憩之地。

萬脩還要去更前方看看,在他麾下做校尉的茂陵大俠原涉之子原初,卻勸誡他道:“將軍不該來此的。”

“陛下離開上邽時,千叮萬囑,要將軍答應,好好養護腰上,不親臨前線,攻城略地等事,交給校尉們做即可。”

萬脩如今獨掌隴地一軍,總兵力超過五萬,手下好幾個偏將,幾十各個校尉呢。

但萬脩堅持:“這一仗,我不親自看著,不安心。”

他自問不能像陛下一般,運籌帷幄也能決勝千裡之外,非得盯著,在第一線才能將事情控製於手。

離開鹵城往南五裡,一座巨大的建築,佇立在萬脩眼前,說它是山吧,略微有點小,說它是丘吧,卻稍嫌有點高。坐落在田地之間,孤拔挺立,和周圍的地質風格截然不同,好似半空飛來一樣,顯得特彆醒目。

當地人說,過去根本沒這玩意,這祁山堡不是天然形成,而是在一座矮土丘基礎上,隴蜀聯軍依靠人工,一層層用錘子夯築起來的。土山頂端還修著一圈城堞。

“鎖鑰。“

祁山堡便是通往東、南、西各們的鑰匙,誰拿到它,誰就能掌握隴蜀的主動權!

而萬脩又見成家龍興大旗豎立於上,公孫述號稱白帝,故旗幟色白,萬脩遂笑道:“諸君覺得,這像不像報喪的哀布?“

“像極!”眾校尉紛紛應諾,萬脩對他們打氣道:

“這預示著隴蜀敗局已定,再過不久,吾等便能將五色旗插上去!”

……

萬脩在眺望祁山堡,堡頂亦有人在遙望靠近偵查的魏軍。

隴右大將楊廣滿麵悲戚地說道:“一敗再敗,從隴山到天水,從蕭關到狄道,最後是鹵城、西縣。”

“祁山堡若是不守,吾等就當真要離開隴右,離開故土了。”

與他並肩而立的蜀將荊邯說道:“這就意味著,隴軍再不能退半步了。”

成家政權內部,先是有主守主攻兩派,前者覺得公孫皇帝做一州之主挺好的,不必向外擴張。而主戰一派裡,也分南下、北進兩派,南下派以丞相李熊為主,對跨有荊益念念不忘,北進派則是刺客訓練大事荊邯在主導。

往往是北上派斥南下為“軟弱”,南下黨則噴北上為“冒進,賭國運”。

公孫述搖擺不定,但隨著隴地的節節敗退,他還是偏向了南下,將最初提議進取雍涼的荊邯派到祁山堡收拾殘局。

屢敗之後,楊廣頗為頹唐,聽著荊邯之言,有些惱火:“後退?放棄上邽,難道不是公孫皇帝之意麼?”

“若吾等還在上邽,隻怕早被魏軍困死。”荊邯說的是實話,他曾提議疏通西漢水航道,讓糧食走水運,如此可節省大量人力畜力,但此事非三五月可完成,如今祁山道依然難走,再送去兩百裡外的上邽,壓力實在太大。

退到祁山腳下的西縣、鹵城就便捷多了。

但當放棄上邽後,隨之而來的是隴軍中成批成批的逃兵,他們對隗囂、楊廣徹底失望,寧可向魏軍投誠,也不想去蜀地。

這就導致士氣低落的隴軍,在撤退途中,遭遇一連串的失敗,退到祁山堡,隻剩下數千人。

加上荊邯的上萬蜀軍,合計一萬五千,對麵的萬脩,身邊至少帶著兩萬之眾。

“兵非越多越好。”

荊邯寬慰泄氣的楊廣道:“放棄鹵城前,帶不走的糧食已被燒儘,萬脩屯糧處在上邽,這天寒地凍的時節,轉運不易。”

“我料魏軍縱有那‘炒麵’為食,也不過能持續十數日,便得退兵。”

守住祁山堡就是勝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