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天命之子(2 / 2)

新書 七月新番 8069 字 8個月前

若給劉歆重來的機會,他會和揚雄一樣,在書齋裡默默鑽研學問,寫作出比揚雄更好,更多的作品,完成述作的心願。就像他在《遂初賦》裡向往的那樣:玩琴書以條暢兮,考性命之變態。運四時而覽陰陽兮,總萬物之珍怪。雖窮天地之極變兮,曾何足乎留意。長恬淡以歡娛兮,固賢聖之所喜。

但他不會就此放棄“製禮作樂”,但隻會冷眼看著王莽瞎折騰,一直等啊等,等到八年前的那個下午,一位來自長陵,姓氏有點怪的小少年,跟著揚雄一起,踏入劉歆的家中……

“夫子,夫子,魏皇陛下來看你了。”

伴隨著一聲聲急切的呼喚,劉歆從迷迷糊糊的夢裡睜開眼,看見了坐在榻旁的第五倫。

第五倫沒有再出言刺痛劉歆的心,隻是保持不親近也不疏遠的距離,默默看著老人。

劉歆倒是像見了救命稻草般,一把抓住了第五倫的手。

“伯魚。”

旁邊的官吏要糾正,第五倫卻道:“劉公是長輩,又非我臣屬,如此喚我也無妨。”

仿若是回光返照,已經一天一夜未能進食的劉歆竟似有了氣力,說道:“孟子有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由堯、舜至於商湯,五百有餘歲。由成湯至於文王、周公,五百有餘歲。周公至於孔子,亦是五百有餘歲。”

“由孔子而來,其間多有名世者,或成霸業,或為賢儒,但終究距離賢王聖人尚遠。直到近世,王莽製禮作樂,他以為,他是那個聖人。我最初也如此認為,但後來對王莽失望後,又見到了《赤伏符》,覺得自己才是。”

“但王莽錯了,我也錯了。”

劉歆喘息著道:“孔子於哀公十有六年夏四月乙醜卒(公元前479),要論其卒後五百年……應是地皇三年(公元21年),但那卻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之際,縱觀九州,唯有一人,於魏地崛起,後來推翻新室,建國號為魏……”

經曆了西漢的覆亡、走過了從長安到洛陽的旅程,甚至最後見了王莽一麵,被第五倫一席話點破一生,大徹大悟後,劉歆終於能超越族姓之限,說出一直想對第五倫說的話。

“以此觀之,那位王者,舍君其誰也?”

但第五倫對劉歆之言,卻表現得頗為淡漠,他也看過所謂的《赤伏符》,反問道:“那位同樣符合赤伏符中名姓的吳王劉秀呢?”

“誠如汝嚴,漢已不可救,劉文叔雖欲振作,但最多偏安東南,難改大勢。”劉歆老淚縱橫,他的這些話,乃是拚著死後沒法被祖宗原諒的後果說的。

“而漢武曾有讖緯,代漢者當塗高,當塗高者,闕魏也。”

劉歆道:“由此可見,真正繼承漢德的,乃是魏皇!王巨君的新室,不過是閏德,是一條錯路,不可視為正統,伯魚應當三思啊!”

第五倫卻笑道:“劉公用心良苦啊。”

劉歆從長安一路走來,覺得魏橫掃北方,甚至他日一統南方的大勢難以遏製,就希望用他的這一席話,來給漢家,爭取一個好點的處置。畢竟,若第五倫宣布魏直接上承於漢,肯定會優待“前朝”。

最終,劉歆還是徹底背離昔日與王莽的事業了,第五倫不知道王莽聽聞此事後,會作何想。

但看著彌留的老人,第五倫也沒法再諷刺他,隻不作回應,輕輕拍了拍劉歆的手。

仿佛全身的力氣被抽乾,劉歆彌留之際,隻定定地看著第五倫,眼前之人,仿佛就是他一生苦苦求索的“圓周率”。

“朝問道,夕死可矣,能在性命最後一刻,找到真正的‘天命王者’,那我這一生,至少也不全是一場空罷?”

仿若跳出了衰朽的軀殼,劉歆的意識扶搖而上,曾經在《山海經》裡的那些怪獸一個個出現,蠃魚、天狗、九尾狐,紛紛排成階梯,讓劉歆扶搖而上。而在九天之上,長著豹尾的西王母含笑設宴,而一位瘸著腿的老朋友,正朝劉歆輕輕招手,正是揚雄……

這一次,他們終於能跳脫開殘酷汙濁的世道,專心於談論彼此的著述了。

而隨著劉歆徹底咽氣,第五倫親自為他合上了眼睛,不像揚雄、第五霸逝世那般傷心,所剩隻有感慨。

劉歆、王莽,他們是上一輩的“屠龍者”,最初有好的初衷,但落到現實裡,效果卻大相徑庭,反成了災難。找到對的方向,並擁有實踐的手段,當真比單純的堅持理想更重要。

而在群臣懇問,要如何布置劉歆的後事時,第五倫隻道:“葬禮規格,略低於吾師揚子雲、嚴伯石,葬太白山下,那是劉公早就尋好的墓穴。”

又道:“劉公既不是以新臣身份而死,而漢亦亡多年,他早非漢臣,墓碑上,便不必加漢、新官職,隻書……”

第五倫沉吟後道:“碩儒劉歆之墓!”

否定他在政治上的製作,連諡號都沒一個,畢竟不論是漢、新,都不可能給劉歆追認諡號了。但第五倫又肯定了老家夥在學術上的貢獻,也算是給劉歆一生的蓋棺定論。

至於劉歆臨終前說的“代漢者當塗高”,既然決定承認新朝正統,第五倫自然也就棄之不用了。

第五倫看著劉歆屍體,輕聲道:“我隻信拳頭。”

“不信讖緯!”

然而第五倫一貫是個雙標狗,對“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他卻欣然受用,這說法大可用於政治宣傳,更何況……

第五倫理所當然地想:“穿越者,不就是天命之子麼?”

……

幾乎是同一時刻,徐州彭城之中,一位風塵仆仆,大老遠從南陽跑來投奔的儒生,卻將一份外表塗成如火焰般赤紅的“讖緯”,奉於吳王劉秀麵前。

“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不錯!這便是赤伏符!”

儒生強華抬起頭,看著昔日在太學中的舍友劉秀,懇切地說道:“據說此符乃新朝國師劉歆所製,為了應符滅新複漢,劉歆特地改名劉秀。但他萬萬沒料到,真正承接此符的,乃是生於南陽的同名同姓之人!”

言罷,強華與將他找來的南陽籍吳臣們一同再拜: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大王,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