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有人偷懶,小區將居民按照全勞動力,半勞動力,無勞動能力三個等級做了劃分。
年齡十八到五十五周歲之間無殘疾的男人全部被劃為全勞動力。
這些人無論你出不出去攬活,每天都要給小區交一兩糧食。
婦女以及年齡在十到十八歲之間的少年,還有五十五至七十歲之間的中老年人,被劃分為半勞動力。
這些人可以選擇去撿垃圾,按斤數跟小區分攤收獲。
也可以選擇按照全勞動力的一半上交乾糧,也就是兩天交一兩糧食。
小區沒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六歲以下的孩子也不多,但是有一些在地震中受傷,還沒有恢複的傷員。
這些人自然屬於無勞動能力者。
他們不用給小區上交糧食。
相反按照政府要求,小區還會每周一次去將這些人的口糧從鎮上領回來,然後不打折扣的全部發放到他們手裡。
對於這些人,不光小區,政府也是有優待的,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有活著的機會。
之所以製定這樣的規則,是怕有人寧可餓著也不願意出去攬活兒。非得餓到快要走不動了,然後才出門。
可這時他們往往已經沒有能力找到活計了。
地震剛剛結束的時候這種事不是沒出過,小區裡曾經出過好幾例,不參加小隊活動,找各種理由死賴著不出門。
然後餓極了,要麼偷同住人員的口糧,要麼就跑到物業或者同伴那裡去求,去鬨。
說這個沒人情,那個沒人性,要活活餓死他。
當初事情沒鬨大是因為剛剛經曆了地震,大家對於饑餓還沒有太多的感觸,對於同伴還心有同情。
加上不少人家裡那時候還有存糧,互相讓一讓就過去了。
另外沒多久政府救濟也就發放下來了。
沒人真和他們較真而。
可現在不同了。
每一口糧食很可能就會在某個時候成為人們救命的東西。
絕對不能用來姑息養奸,更不能用來給人慣毛病。
所以為了防微杜漸,小區早早就做出了這樣硬性規定。
出不出去找活是個人的事兒,但該上交的糧食必須得交。
如果超過兩天不交糧食,有沒有特殊的理由,那麼就將被趕出小區,從此後不得再次入住。
這一點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畢竟誰想養蛀蟲呢?
這個規則一出,整個小區的人基本上全都動起來了。
除了必須留下來的人員以外,第一天整個小區的人出動了大半。
出去攬活計的人不說,一些半大孩子也在家裡老人的組織下一起去高層那邊撿垃圾了。
曹洪敏早早的就將能找到的一次性口罩全部找了出來。
顧老爺子也以他之前診所留餘為理由捐出去了兩百個。
物業上的人將這些口罩全部分發到了大家的手裡,基本上可以分到一人一個。
一些家庭自己也做了準備,用家裡暫時用不著的布自製了口罩,手套,遮陽帽……
另外還想出各種奇奇怪怪的方法,用木板,繩子,家裡家具上拆下來的萬向輪做了好些平板車,獨輪車之類的運輸工具。
畢竟這個時候,有一個好一點的工具,你可能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一大早小區就前所未有的熱鬨了起來,不到九點又幾乎完全沒有了聲音。
能出去的人全都出去了。
-
按照小區這樣的統計方式,沈家除了顧愷是一個全勞力,兩個孩子屬於無勞動能力者之外,其他人都屬於半勞力。
也就是說他們家一天要上交三兩半的糧食。
石磊回來之前,沈淙原本還和姐姐商量著要一起去鎮上看一看。
可開了會之後,家裡人都覺得去不去已經不重要了。
於是他們決定這幾天都先不出門了,集中力量一起把後院整理出來。
沈淙被家人委以了“重任”,讓她去物業交糧食。
去的路上她還有點擔心,不知道自家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太顯眼了?
結果一到物業部就見了好幾個熟人,全是之前彆墅的老業主。
大家都是來交乾糧的。
碰麵之後業主們也沒誰聊天,最多心照不宣的交換一個表情。
看到這個情況,還有誰心裡不明白的?
大家想的都一樣——
也不知道鎮子上那個收廢品的點兒到底能收多久?
趁還開著,趕緊先把自己家不用的東西拿出去賣了。
可彆越放越不值錢。
有了這麼多的鄰居作伴兒,沈淙也坦蕩了,大大方方的交了一斤掛麵,另外又交了三塊餅乾。
與此同時她還好奇的看了一眼鄰居們交的東西,發現真的是交什麼的都有。
餅乾,烙餅,米麵這些就不說了,她竟然還看到了薯片和可樂!
沈淙真的超級想問問,這可樂和乾糧之間倒是要怎麼折算啊?
可那會兒物業上的人太多了,也沒誰有空和她聊天,隻能隨著人流先回了家。
因為現在用電已經能夠公開了,所以沈家也沒再藏著掖著。
將房門關好以後,沈淙先用自己的能力將那些鋼架子挪到後院當中,擺放成適合操作的樣子。
然後顧愷和沈父兩個人就配合著,用切割機將那些鋼材中可利用的部分切成之前已經確定好的尺寸。
與此同時,顧老爺子和沈溪則將那些還能用的木板收拾出來,用鋸子鋸,用釘槍釘。
大家一起合作,準備用這些鋼架還有木板多做一些育苗架出來。
在大家做架子的時候,沈淙也沒閒著。
她將院子前前後後全部轉了一遍。
將地上那些石塊兒,垃圾,沒撿乾淨的碎玻璃全部收在一起,然後裝在麻袋裡,準備到時候一起運出小區丟到外麵去。
因為有空間做協助,這些彆人做起來可能要很費力的工作,對於她來說,也就是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事兒。
幾個大人都在樓下揮汗如雨的忙碌著。
桐桐和杉杉也像模像樣的在幫助大人一起乾活。
兩個孩子跟著外婆在三樓給那些養在育苗箱裡的蔬菜澆水。
因為整個三樓都被顧老爺子提前布好了陣,家裡的蔬菜苗出的特彆早,而且長得特彆壯。
當初家樹來的時候才剛撒下去的籽兒,這才多久?
最早種下去的那批小白菜已經差不多可以收獲了。
當然,這些菜沈家暫時還不敢拿出去讓彆人看見,隻能留著自己慢慢吃。
但第一批、第三批種的菜苗此刻也已經冒出了頭,綠油油一片。
這些則是不怕外人看的。
通力合作的第一天,家裡人光切割那些鋼架,鋸那些木板就足足折騰了一整天。
就這也隻是剛剛整理出了家裡現在能用上的部分,彆的實在是弄不完了。
第一天,全家人一起合作,將鋸好的鋼架還有釘好的木板抬到了四樓樓頂。
就在平台上現場焊接好,靠著牆邊做了整整一圈,總共十五個育苗架。
在後院切割的時候,也還沒有什麼感覺。可這一擺好那氣勢直接就出來了!
真的是又整齊又排場,看著就讓人心生驕傲。
雖然都累得不輕,可大家心裡那種興奮勁兒就彆提了!
畢竟不是誰都有機會這樣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的。
忙活完這些事兒,天都已經快黑了。
所有人累得手腳都抬不動,連話都不想說了。
連程茹這個一向將做飯當做己任,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意動空間成品食物的當家主婦,這時候都沒忍住悄悄走到女兒身邊,問:“晚上咱吃涼麵吧?我記得你之前好像說過買了天府酒家的涼麵?”
看老媽竟然同意他們吃外賣了,沈淙頓時來了精神。
連忙點頭,滔滔不絕地推薦道:“我不僅買了涼麵,還買了涼粉兒,涼皮兒,另外我那兒還有涼糕,綠豆糕,薄荷糕還有冰粉兒……”
看女兒如數家珍,說得兩隻眼睛直放光,程茹簡直又好氣又好笑。
她擺了擺手:“行了行了,你們愛吃什麼吃什麼吧,反正彆讓我做飯就行。我這把骨頭都快要累酥了,我先去洗澡,洗完澡得好好躺躺。”
聽老媽放了權,沈淙直接蹦到了姐姐身邊,?住了她的胳膊:“姐,晚上吃什麼?老媽說了,她今天不管咱,想吃什麼都行!”
沈溪伸出一根手指將妹妹湊過來的腦門戳到了一邊:“走走走,熱死了,彆湊這麼近。這麼熱的天你竟然還有胃口?你是真不累啊!
你給我一杯涼的甜豆花就行,彆的我什麼也不吃。
桐桐他倆你也彆給他們吃太多,記得一人給碗綠豆湯……”
沈溪的話還沒說完,外麵就忽然傳來了一陣喧鬨聲,然後就有人衝著他們家大喊:“顧大夫!顧大夫,你趕緊出來看看吧,有人暈倒了!”
這時候沈家的人都還在往樓下走,聽到聲音也沒誰顧得上再去考慮吃什麼了。
顧正初和沈淙直朝樓下奔去,其他幾個人則乾脆轉身上了樓,都趴在天台頂上的欄杆處往外麵瞧。
這一看大家的心情忽然就變得沉重了起來。
隻見就在距離他們家之前大門不遠的地方,一個六十來歲的老人躺在地上。
即便已經暈倒了,可她的手裡還牢牢地握著一根竹竿。
竹竿的前麵固定著一個鐵鉤子,上麵掛著一本爛哄哄的破雜誌。
看著這個老太太,站在房頂平台的沈家人誰也沒說話,隻覺得心裡一陣說不出的難受。
因為之前他們都在頂樓乾活,所以早就看到這位老人了。
這老人應該是年齡大了,也乾不了什麼重活,就決定留在小區撿垃圾。
也沒人知道她為什麼沒有去高層那邊,反而留在了彆墅區。
可能是覺得這邊留的人少,沒人跟她搶吧?
沈家人最早注意她的時候,她是在東邊那片廢墟處翻翻找找,找到覺得能賣錢的東西就收起來放在一直攥著的麻袋裡。
老太太也沒有幫手,也沒有挪窩,一直就在周圍轉。
早上的時候看她在,下午的時候看她還在,誰想到這都快晚上了,她竟然還在!
“這阿姨是誰家的啊?”沈溪問道。
“不知道,不是咱院兒的老住戶。”程茹回答。
“高層那邊來的,好像和小錢他們住一起。說是她隻有一個兒子,之前和小錢他們在一起上班,地震的時候摔斷了腿。”顧愷解釋了兩句。
他沒有多說。
可也不用再多說了,後麵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她兒子受傷了,看情況肯定還沒有養好。
而她也不是那種能乾得了重活的人。
這時候想要活命就隻能拚命的乾,乾不了比彆人重的,就乾比彆人時間更長。
“她會不會今天一天都沒吃飯啊?”沈溪忽然想起來,又問了一句。
“我怎麼感覺一整天她都在這兒轉,也沒見她離開。”
大家都沒有接她的腔。
這一會兒所有人都覺得心裡堵得厲害,之前讓沈淙報菜名兒報出來的那點食欲,全都沒了。
沈淙和顧老爺子回來的很快。
回來說那老太太沒什麼事兒,就是天氣太熱,沒注意防護中暑了。
給灌了兩支藿香正氣水,醒過來之後就讓人給送回住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