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茂懷對於這位形似丐幫長老的人還滿心懷疑著, 不想對方倒是先問他了。
“你要見我有何事?”
“呃,您真是鄭家的鄭拙公子?”崔茂懷上前幾步,然還未靠近, 就聞到一股酸臭味。那人卻像是一點兒感覺沒有, 兀自點頭。
“是。”
“呃, 失禮再問一下, ”崔茂懷拱手, “您確定是十園鄭鄭家的鄭拙,就是笨拙, 不對……”崔茂懷腦袋裡使勁翻有關拙字的詞語成語,畢竟同一家名字發音相同的人也是有的。經過弄巧成拙、相形見絀之後, 崔茂懷終於想起一個好詞。
“就是大巧若拙的鄭拙鄭公子?”
“是。見我何事?”
來人也不惱崔茂懷再三詢問和說出笨拙二字,依舊答的乾脆利落,問的直接。反倒讓崔茂懷一時說不出彆的話來, 隻得道:
“是這樣, 新近我才知自己得了一屏山, 所以想請鄭公子幫忙設計一二。”
“一屏山都是你的?占地多大?地契拿來看看。”鄭拙蒼老的臉上依舊沒表情, 繼續問。
“差不多整座山。”
崔茂懷應著,一麵將人請進屋, 一麵到內室取了地契給鄭拙看。
鄭拙接了,整張臉幾乎貼到地契上,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看了一遍, 立刻丟開地契又問崔茂懷:
“你想要什麼樣的?說說你的想法。”
“我……”
崔茂懷形容不好, 乾脆抱出這段日子自己畫的圖, 請對方一麵看自己一麵解釋。
但很快,他的解釋就成了單向問答。被對方問這棟建築怎麼這樣子?內部結構如何?分區有何用處?如何承重?那處的亭台樣式倒是新穎,裝飾細節如何?連接的廊橋怎能如此跨度?
直把崔茂懷問的暈頭轉向,說話說的口乾舌燥、啞口無言……
終於,坐上的人見再問不出東西來,繃著臉明顯不悅,“嗯,有點意思,行吧,你等著。”
說完,人已站起,步履匆匆的走了。
而直到那人出門,崔茂懷自己喝了口水,整個人才漸漸緩過回神。
“阿秋啊,帖子還在你手上,你是從哪兒請的鄭公子?”
“就是鋪子門口。”阿秋答,“這人隔一兩日會來喝一碗酒,我搬了點心出去,常管家叮囑我快去鄭府,也能早點請到鄭拙公子。然後我出門沒走幾步,這人就攔住我,說他就是鄭拙,問我找他做什麼?”
阿秋說著,聲音慢慢變低,最終呀一聲,“公子,咱不是遇到騙子了吧?”說著自顧自分析起來:
“那人定時在鋪子門外聽到了常管家對我說的話,於是就冒充了鄭公子……”
不得不說,這個推斷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崔茂懷此時冷靜下來,雖然覺得剛才那人有蹊蹺,又覺得那人問的問題做不了假。
猶豫半響,崔茂懷便道:
“這樣,你再去一趟鄭府,投下拜帖,順便打聽一下鄭拙鄭公子身形相貌。”
“好。”
阿秋應聲,忙再次出門了。常伯常媽媽聽聞這事,也是稀奇。到正午,阿秋回來,一疊聲的叫嚷著“公子,那人果然是個騙子!”
“鄭拙鄭公子年剛弱冠,長的一副好相貌。哪裡會是今日那人的模樣。鄭府的人還說,外麵的確有仿冒他家的人招搖撞騙,特意提醒咱們小心呢!”
阿秋說話時義憤填膺,說完又隱隱不安,“都是小人不謹慎,領了個騙子回來。公子,那人偷瞧了您的畫,探聽了許多消息,這可怎麼辦?”
崔茂懷聽聞當真是騙子,心下也不得勁。但已經被騙又能如何,倒是眼下,“鄭公子何時能見?”
“哎呀,光說騙子差點忘了正事。”阿秋忙道,“鄭府的人說鄭公子去了外麵探尋古塔,需還得幾日才能回來。咱們的拜帖已經收了,說等他家公子一回來,就立刻稟告。”
崔茂懷聽了,知眼下的情況隻能等,便也沒說什麼,換了乾練的衣服,幫著家裡一起磨麵粉。
冬至作為古代挺重要的日子。北方吃嬌耳,南方吃年糕。
嬌耳就是餃子,隻是這時候的形狀可不是元寶形鼓鼓的肚子,而是類似耳朵的形狀。本來餃子這東西據傳就是漢代“醫聖”張仲景發明出來,裡麵的餡是羊肉加上藥材舍給窮人以醫治手足耳朵上凍瘡的。
崔茂懷家裡自然也備了餃子,鋪子裡明日就有新麵食花式蒸餃,卻是隻賣三天的應節吃食。崔茂懷記得前世同學裡冬至還時興吃湯圓,但在此時,湯圓也好,元宵也好,崔茂懷問了一下,前者沒有,後者隻是指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