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1 / 2)

公主府庶子 小小知了 5592 字 10個月前

潘佳斌和田波的身契手續很快辦好, 但這二人跟崔大崔二他們不同,所以崔茂懷並沒有讓他們改名換姓。依舊叫原先的名字, 並從最基礎的活計開始乾起學起。

兩人家境都不算好,自小就是乾活的,所以家中基本活計都沒問題。比起潘家斌,田波年長、生活坎坷更能乾活, 並且在得知能學到點心釀酒的本事, 更加積極賣力。

當然,潘家斌也有自己的長處。

他識字會算術, 跟著崔二出去買了一回米糧,晚上報賬竟能一筆一筆單價多少、買了多少斤,一共買了幾種東西, 店家送了多少當添頭, 總計多少錢, 平均下來每物價值幾何都算的清清楚楚。

而他的記憶方法更有趣。就是撿路上的樹枝石子, 類似於結繩記事。

崔茂懷想到自己曾看過的科普節目,結繩記事其實意義不大, 隻是結繩時能加深記憶。崔茂懷出於好奇問潘家斌,才知道他的記憶方法卻是根據長短、大小、形狀不同的樹枝石子相互聯係記憶的。

倒是和後世的記憶法一樣頗具科學性。

也因為潘家斌, 讓崔茂懷想起了一樣實用物——算盤!

崔茂懷作為後世人, 雖然學習是個渣,但四則運算肯定沒問題, 應用到這會兒的生意算賬上自然也沒問題。

此時很多官員有爵位的, 腰間係的多不是一般織緞腰帶, 而是蹀躞帶。

蹀躞帶上掛佩刀、刀子、蠣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等物,稱為蹀躞七事。曾一度被朝廷規定幾品以上官員必須佩帶。

雖然後來隨著戰事平息,蹀躞帶更多成了裝飾所用,但能以金玉裝飾顯身份,蹀躞帶在當下也仍具有一些實用性,所以一直被人使用。隻是上麵掛的東西已有不同。

除了繁瑣沉重的蠣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等物被卸下,相反倒是多了裝東西的袋子,比較普遍的,就是算籌。

崔茂懷之前買糧食、定製酒罐禮盒,大宗買賣他在腦子裡轉幾轉就算了錢出來,對方卻是拿了把竹簽在算。

嗯,不能叫竹簽,是算籌!

於是接下來幾日,崔茂懷不忙的時候,就用小刀刮柴棍竹子,他手生自然做的慢。常伯崔二等人要幫忙也被他拒了,隻讓他們去忙自己的,他慢慢做就是……

而家裡又多了兩個人,雖然二人有些活計還有些手生,但鋪子家裡到底不如之前那麼忙碌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送往金襄郡王府的外賣從菜色到花樣又豐富起來。

之前家裡最忙碌的幾天,大家連帶崔茂懷都是隨便吃點對付一下,於是金襄郡王府的外賣雖然沒斷,但也簡單的很。

崔茂懷直言告訴息風,就是家裡吃什麼送什麼,讓王府裡再加點吃食。

其實崔茂懷好幾次提過,不如他將家裡的做法調料告訴老王爺,再不行他讓常媽媽專門教一下王府廚子。一來免得風雪中來往奔波的人,二來,大冷天就是食盒再保溫,回去肯定也涼的差不多,大冬天何必讓老王爺吃再熱過的……

但息風都說是周辭淵吩咐的,不肯輕易更改!

然後在麵對崔茂懷望過去的眼神時,息風頓了頓,又小聲道:“其實,真正享受是老王爺……歸管家也說過在府裡做,可老王爺戳著拐杖說……那吃飯還有什麼驚喜?!”

崔茂懷:“……”

於是外賣該怎麼送繼續怎麼送。崔茂懷得空後,除了日常在二樓賣貨,更經常的,是穿梭在對門和自家兩邊,觀察給他家乾活的人……

可是那晚的小賊似真的被嚇住了,竟再無動作。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家裡人多的緣故,如今連曾在他家周圍窺探盤桓的人都沒有了。家裡隻剩平靜祥和之感。

也在這般祥和氛圍中,小年將至。

崔茂懷也收到了周辭淵寄給他的第一封信。

之前,周辭淵出去辦事,因機密原因一般都是讓息風轉述或是飛鴿傳書時順便給他一卷蠅頭小字。可這回卻是正經的信,足足三大頁的那種……

原是周辭淵辦完這回的公務回來的路上正遇到北麵州縣連降大雪,於是臨時又接了聖人口諭,讓他在那邊勘查災情嚴重程度,各地官府賑災處理情況如何,然後再回來稟報。

雖然這道臨時口諭也非光明正大,但顯然和周辭淵先前辦的事保密程度不同,所以他一麵走一麵還有心給崔茂懷雪夜寫信。

信上半點沒提雪災和路途艱辛,隻說他走過何處,所見山野蒼茫,空寂遼闊,一夜醒來看到霧凇,宛如瓊樹銀花。然後在霧凇林中前行,及日出,樹上銀掛紛紛飄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